回覆列表
  • 1 # 梅飛色舞的字在思奔

    我是這幾年開始頻繁用喜馬拉雅的,也買了會員,主要聽一些大師專家課,聽書聽的少,紙質書一直細水長流地看,已經成了習慣,基本每年能讀30本書。

    我這兩年訂閱的喜馬拉雅課程有潘吉Jenny 告訴你、觀復嘟嘟、許子東現代文學課、梁冬國學課、餘秋雨的中國文化必修課等,尤其是餘秋雨的中國文化必修課,已經反覆聽了很多遍,受益匪淺。

    我覺得聽課可以選擇喜馬拉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有一些提煉總結的東西還是需要大師們傳授和點撥;閱讀還是最好自己利用晚上等工作外的時間去做,名著也好,專業書籍也罷,需要自己去吸收、思考、成長,而這是基礎,也是豐盈內心的方法,有一句話不是說,讀書是最廉價的讓你高貴起來的方法。

    所以,我認為聽書不能替代讀書,但在你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多聽一些課程、評論和講解,是非常有助於拓寬知識面、感知世界、瞭解歷史的,比如我現在聽的《彪悍南北朝》就是,聽的過程中感慨英雄輩出的年代,震撼於三百多年大分裂、多民族融合的風起雲湧,也明白了為什麼承上啟下的隋朝和楊堅能獲得那麼高的評價和地位了。

    聽書並不是減少焦慮的選擇,而更應該是內心豐盈的反映。

  • 2 # 飛鳥與繁花

    我之前上班路上單程需要一個多小時,就下載了喜馬拉雅的音訊,覺得可以把時間利用起來,聽聽英語、歷史劇什麼的。後來發現,在路上真的只適合純聽,沒心思也沒環境讓你仔細想和思考,很多時候一聽就過了,事後啥都想不起來了,英語聽力水平甚至比之前更差了!

    聽肯定替代不了讀,看一遍、記一遍會強化記憶,尤其學知識,一定要在安靜環境下,靜心、專心才能真正學進去並記住。

    我現在在讀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每天看幾頁到幾十頁,收穫良多。

    有時間建議還是多讀書,聽書可以在起床後或睡前,純放鬆或獲取資訊,不適合深度和思考。

  • 3 # 南極客97008

    喜馬拉雅聽書不能代替讀書,但喜馬拉雅聽書也有它自己的優勢,能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如開車的路上、地鐵上、公交車上,利用點滴時間聽書,獲取知識。

    另外,喜馬拉雅聽書還適合老年人,眼睛花了,看書不方便了,聽書更加便捷。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曾信誓旦旦地指著家裡兩面牆的書櫃說,等我退休了,就把這些書都讀個遍。但到了退休,才發現你的願望根本不可能實現,眼睛上不去了,看書多了眼睛還疼,這時喜馬拉雅聽書反而更方便了。

    所以說喜馬拉雅聽書是一個輔助手段,給人們帶來便利。但是年輕人,方便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讀書,收穫會更多!

  • 4 # 樓上風雨

    “喜馬拉雅聽書網”,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利用它我讀了不計其數的各類書籍,好的讀物,聽書網都有免費誦讀,一邊聽一邊看,眼耳並用,效果俱佳,尤其是可以選用倍速快進,大大提高了讀書的效率。

    有一些外國文學名著,如托爾斯泰三部曲,陀思妥耶夫斯基幾本名著,《追憶似水年華》《百年孤獨》《尤利西斯》以及《源氏物語》《雪國》等等。如果讓一個人慢慢去啃,真的很難讀完。

    跟著“喜馬拉雅”還可以選書,比如,心理學讀物《心理學與生活》《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社會心理學》《心流》等,都是由聽書網引導,我去讀的書。

    一些理論性較

    強的書,如《正義論》《通往奴役之路》還有歷史性鉅著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如果不是專業學者,很難讀下去。有了《喜馬拉雅》的牽引就容易多了,而許多經典名著都是讀書人必須要讀的。

    “喜馬拉雅”,我的燈塔。作為讀書人,許多年了,“喜馬拉雅”,一直與我相伴。

  • 5 # 胖精精呀

    各有千秋,看自己需求。

    比如上班路上要開車、騎車,那麼聽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想獲得技能、知識,那可能紙質書更合適。

    在喜馬拉雅上我一般選擇聽一些節目,比如冬吳同學會、老馬商書房等等。一是這類節目沒有相應的書籍,二是聽這類節目能獲得知識。

  • 6 # 糊塗蟲3258

    我覺得聽書不能代替讀書。

    讀書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隨著作者的思路將自己帶入角色,考慮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做,是一邊思考一邊閱讀,遇到一句引起心底共鳴的句子,會停止閱讀讓這種快樂周身蔓延。我自己

    聽書的時候容易走神,有時候說書人講過去了,自己還沒有反應過來,聽書可以作為消遣,如果想增加生命的深度,提高閱歷的話還是讀書好啊!

  • 7 # 九石斤講郎

    我覺得應該不會被替代。

    因為聽書和看書的感覺不同。

    聽書是由感官獲取內容,完全是由演播者演繹。講書人說得聲情並茂,那麼聽的人也跟著身臨其境。

    讀書是靠視覺獲取內容,完全是由看書的人自己去感受字裡行間帶來的喜怒哀樂和人生的道理。有時莫名也覺得自己和書中的人物很像,比如性格,身世,經歷等。

    所以二者的作用各有千秋,就看自己喜歡哪種方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為了減肥不吃麵條,饅頭,包子這些麵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