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焦桐幽棲者

    年齡和工資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年齡大的工資高,工資低的就不用拼命幹了,直接等著年齡增長就行了。

  • 2 # 大叔飛虹哥有故事

    總體不一樣。

    根據薪酬制度:

    底薪可以一樣

    工齡工資一樣標準,但是工齡不一樣。

    績效工資不一樣,績效考核結果不一樣。

    所以總體不一樣

  • 3 # 客從何處尋

    題主認為不合理嗎?同工同酬而不能倚老賣老啊!工資水平是按照你給公司創造的價值核算的,企業追求的都是效益,難不成會根據年齡來定工作?

  • 4 # 平山大毛

    親,你說的那三個年齡段,是同工同酬,還是怎樣?具體情況不明,我只能綜合給你個說法:1.工資報酬多少,應該是按貢獻大小而定,與僱員年齡相差些,關係不大。2.貢獻大小,憑技能、學識、資質、職稱、工作經驗、出力大小、成正比。3.工資的合理性,除上述要素外,還牽扯著一個人際關係;講難聽點,老闆是他親戚,願意多給他,又沒有法律禁止,旁人質疑,沒用。4.國有大型企業的僱員,還有個工齡優勢,連續多年為企業作出了貢獻的,就應當多拿。

  • 5 # 小師哥365

    合理不合理,主要是看你為公司創造的效益和自身的價值。學歷不代表能力,年齡不代表學歷,各行各業不同,價值不同,19歲小夥子在工地比59歲的老大爺搬的一樣多的磚,誰比誰高貴?誰比誰有能力?年齡只是代表你在這個土地上生存的數值而已……

  • 6 # 實用學術研究站

    可以從工作年限看出來一個人的能力情況,一般三年之內如果能力足夠肯定會晉升逐漸和普通能力拉開差距接觸更多的公司資源,所以工資高低與能力有關,但如果工作年限越久工資跟新人差不多,也可以看出來這個公司沒有前途,至少連工齡補貼都沒有,需要另謀發展。

  • 7 # 小林工作生活雜說

    工資如何定,並不以年齡未標準,只要付出同樣的勞動就應該等到同樣的工資,特別是計件工資制,大家做的一樣多,工價一樣,管你年齡多大,工資也是一樣算的。

    1、在製造業、工廠很多一線崗位基本上都是計件薪酬,同樣的工序工價都一樣,做多少得多少,並不是你年紀大或者年輕人就多拿或者少拿

    2、一些按提成計算薪酬的崗位,如銷售業務、跟單,只要銷售一樣,那麼提成工資也是一樣的

    3、每個公司的薪酬計算方式不一樣,公司這樣算自有其道理,所謂存在即合理

    4、如果覺得自己付出多,而收穫卻一樣,那麼大可以選擇跳槽,公司不會因你一個人而改變工資的計算方式

    5、與其糾結年齡大小工資,還不如選擇提升自己,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就算跳槽也有好選擇

  • 8 # 風雨同路14794

    在實際職場中,在同一個位置出現題主所提的現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是有這樣的企業,那麼也是根本上留不住人的企業。

    一般企業衡量一個人的薪酬,除了同工同酬的基本原則,還有個人績效、工作經驗、工作技能等因素都是影響與考慮因素。

    單純從工資與年齡來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同一崗位也要區分什麼樣的崗位。如果小區招保安,要求年齡不限從19到59歲不限,不限工作經驗有無,固定工資1500元。也許真的如題主所言。但實際上現實職場中類似的招聘是不可能出現的,即使招聘介紹上符合,到最終錄取的人也不會有這樣的分佈情況。

    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太深入探討這樣的一個問題了,要真的有這樣的企業的話,我會勸你早點離開吧!

  • 9 # 戰狼隨說

    題主講的,在實際上來看,是既合理也不合理。

    一、合理的方面:

    每個公司自身都有自己的薪酬體系和薪酬模式。比如說:

    銷售:底薪+提成+獎勵

    生產:計件工資,或者固定工資+加班費

    職能部門: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 ……

    但不管哪一種模式,其最終是由兩個方面決定:

    第一是由該崗位的價值決定。該崗位的價值就是在過程中對公司產生的價值。比如說我做一個杯子,一共5道工序,杯子原材料成本是20元,加上廣告、公司固定資產折舊,其他職能人員成本、交稅等等,這些全部計算在內,大約是60元,淨利潤5元。這樣賣90元。那麼,我所創造的價值是多少?那麼人工是多少?人工大約就是5元,平均每道工序是1元。如果從價值上來講,我的投入淨利比是1:5(1元人工創造5元利潤),當然,實際上的計算要比這個複雜多了。

    所以,一般在公司來看,老闆心中都有一本帳。這個賬可能不是那麼準確,但大體知道,每個崗位,他該給多少錢,給多了,老闆會虧本。尤其是最近,實體業不好做的情況下。

    第二是由該崗位的供給決定。為什麼最近生產類的工人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一方面因為CPI增長,另一方面因為人口紅利消失。人口紅利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原先一個崗位3個人搶,現在一個崗位只有1個人,甚至0.5個人了,你愛要不要,甚至你得提高價格。當市場的崗位供給減少,必然工資提升,供給增多,工資想辦法給你降下來。這是資本家天性。

    從上面所講,18歲、38歲和58歲工資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不合理的方面:

    第二方面,我再講一下不合理的方面。

    這三個年齡層次,所處的成熟階段,機體的熟練度和等方面也不一樣,那麼,人必然帶來的速度也就不同。我們來一一分析一下:

    18歲的人,不管反應速度還是學習能力都是處於巔峰狀態,這個羨慕不來。這個時間段,剛剛開始工作,在工作經驗、勞動技能方面還屬於那種剛起步,所以,工資低一些,屬於正常狀態,後面會有大把的時間進行提升。比如我一個侄子,18歲出來工資,在三線小城市,剛剛出來學徒,一個月才2000元,現在三年過去了,已經拿到了接近八千。別槓,他吃的苦,一般小年輕幹不來。

    58歲的人,機能已經嚴重下降,和18歲、38歲的人根本就不能比。這裡我舉個例子吧,我媽在55歲的時候不服老,然後退休後還在工廠裡佔著一個製衣廠的衣模衝壓(這是衣服制衣廠的第一道工序)不放。製衣廠規模不大,加上該廠是改制的,所以,就沒有強行讓她離開該崗位。她技術熟悉,速度快,開始還沒什麼,後來過了大約兩年,該廠的生產班組的工人,就不讓她再幹了。因為她的速度跟不上其他同崗位的人員。另外兩個衝壓模的人員才30歲左右,所以,她就會影響她那個生產班組的產量。無奈之下,只能退休回家。所以,58歲的人,處於發揮餘熱的狀態,工資高於低,對於他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38歲的人,不管機能、技能、狀態,均衡起來看,都屬於巔峰狀態,所以,如果38歲的還和58歲的拿的錢一樣,不管是哪個方面來看,都是不合理的。尤所以,結合合理的那部分,38歲的人應該自我好好反省一下。

    三、從職業發展來看

    最後我多囉嗦一句職業發展。

    18歲的人剛開始工作,我相信應該是沒有受過大學的專業化學習的,那麼以後大機率會受到一些發展的制約,所以,以後想要有個好的發展,從現在開始,要早點考慮那個時候的發展。所以,繼續考個大專/本科也是可以。如果家裡有礦,另當別論。

    38歲的人,如果還在工廠裡幹活,那就要考慮一下以後年紀再大遇到的問題。要探聽一些其他的可能性的出路,比如做點小生意之類。因為現在經濟下行,一旦所在的企業遇到一些波折,受到影響了,就可以透過這類計劃進行轉身。

    58歲的人,恩,如果身體還挺健康,那就繼續做著,這個時間段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要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 10 # 我是小李杜

    其實我覺得沒有合理不合理,只有你接受不接受。

    很多公司沒有健全的薪酬制度,按照同等崗位制定薪資,沒有職級之分,也沒有工齡工資,這是缺乏薪酬制度的一種表現。

    而且我覺得工資多少跟年齡無關,跟工作能力有關。

    工作能力強的人,18歲也能自己創業賺取第一桶金。工作能力一般的人,在一家企業裡混日子,不求上進,這樣的表現說實話,公司也很難給他加工資。

    那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呢?

    很簡單,邊做邊成長。

    剛進入職場的新人要會查缺補漏。

    學會觀察自己的上級。

    看他的行事作風,學習他的處事方法,查缺補漏,讓自己慢慢成長起來。

    有一句話叫領導者的影子,在我們新人進入公司時,一定要找準一個好的領導者,讓他成為你模仿和學習的目標。

    對於職場老人來說,要會取長補短。

    這個階段的人,擁有了一定的判斷力和職場經驗,更能找到自己的短板。

    然後克服自己的短板,去學習彌補不足之處。

    對於已經是臨近退休的人,我個人認為是最需要提升學習的那群人,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因為你的年齡漸長,體力肯定拼不了小年輕,那就只能拼經驗和腦力。

    但是經驗這個東西是把雙刃劍,有些事情是可以依靠經驗去判斷和解決的,可能是職場的直覺。

    但是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太過於依賴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反而會導致事情失去最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依靠以前的老方法去做市場營銷,那無疑就不會有新零售這種行業的誕生了。

    所以我們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這樣才能立於職場不敗之地。

  • 11 # 電商10年

    與年齡無關,主要在於能夠為單位創造的價值!價值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產生的物質經濟價值;第二:產生的精神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瑤光的首次命名給了星途,奇瑞憑什麼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