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麗文悅心

    詩是自然的美景與人心靈的共鳴,詩有旋律的音樂,詩有意境與留白之美的畫作,詩是人們在生活中抒發內心情感的,有韻律的有邏輯的凝練的優美的具有哲思的語言。

    ——編者

    如果詩是一個人,詩需要有血,有肉,有骨頭,有靈魂,這四個方面缺少一個都不能夠存在。

    血是正確,準確,生動,優美的字與詞。

    肉體是自然的景象,

    筋骨是詩的格律,

    靈魂是人的情感。

    一首詩必須有血,有肉,有筋骨,有靈魂。

    為什麼格律是詩的筋骨因為格律是由兩部分組成:

    (1) 格,它包括:起、承、轉、合、平仄、字數、對、粘、替、偶句和壓韻。

    起,承,轉,合就像音樂中要有起點有發展,有高點,有回落。詩也要有四個過程。

    (2) 律,包括音律、聲律和韻律。音律是平仄,聲律是輕重緩急,是快慢地流動。韻律指韻母。

    詩之所以成為詩就是有格與律在支撐。而有的詩沒有格律支撐,也可以存在,但是缺乏必要的因素,是欠缺的,是不完美的。

    有的人反對格律是非常錯誤的,格律是詩的筋骨,沒有格律之美,拿什麼來說詩的創新,就如同空中閣樓。

    有的人拿《詩經》與《樂府》來論證古詩沒有格律,為今天的反對格律進行辯解,這是不對的。《詩經》有詩韻,陶淵明的詩也有詩的韻,李白杜甫也寫古體詩也是這樣的情況。而且古人的詩有家鄉話,而且與今天的語言有一定差異,我們用今天的音標來衡量古詩也有所誤差。我們留下的古詩是千百年的精華,我們只要學習就好。我們今天的做的事情是繼承與發展詩詞文化,是在今天寫更美更好的詩,不是批評古代詩人寫的詩。

    而且我們要知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國一座文化的寶庫,《詩經》的四字之詩非常華美,四字之詩,有詩之韻,只不過押的不像律詩那麼嚴格。那是因為人類早期文化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四字之詩。這種題材詳細地記錄那個時期的人們的生產生活。《詩經》是文化之瑰寶。但要考慮它的年代以及歷史的背景。還有《樂府詩》都是如此。

    《詩經》反映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它不符合唐詩的押韻是正常的,但我們今天的詩詞應該向唐詩與宋詞看齊,而唐詩的格律之美是文化最高峰。很多人認為格律晦澀難懂,就抗拒它,這是不對的。既然想寫好詩,就要按照詩的規律與規則來寫。只有傳承精華,才能發展。

    歷史是往前發展的,格律之美是中國詩歌藝術最高峰,我們很多人都熟知,掌握才能夠更好地發展詩詞文化,如果因為覺得難不好學就反對它,這是違背了歷史發展趨勢,是錯誤的。

    詩詞之爭的根源在於不懂格律的人不瞭解格律而對格律產生的歧義。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追求美,追求更高層次的美,不斷地學習與提高,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豁達,寬闊,變得更美,才是人生活著的意義,如果固步自封,自己能力不足,反而去阻礙與打擊傷害更高層次的美,這樣的人終會被人恥笑。

    還有的人認為格律是帶著腳鐐跳舞,那是因為沒有進入格律這個美好與美妙的世界,是不能體會格律的精美,站在門內看世界,所以根本無法體會格律的精彩。只有真正走入格律的人才有資格對格律進行評價,不知道就會無知者無畏,所以就會對格律有很多的錯誤理解。

    另外,人只有在高處才有欣賞美,識別美,辨別美的能力。如果在美的低階階段就會對真正的美有所歪曲,甚至對美進行打擊。而攻擊格律之美實際上是摧殘美,是在傷害中國詩詞文化。

    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與審美的標準,讓自己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認知美、探尋美、

    發現美、熱愛美。

    追尋美的足跡,

    過美麗人生。

    用美麗文字,

    愉悅心靈。

    編者茹立文,

    文學愛好者,

    喜歡文學與詩歌。

    願生活與詩常相伴,

    願歲月與美常相依!

    圖片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方甄選到底給了農民多少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