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儒雅清風yX
-
2 # 醉逍遙君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後,歐洲Nautilus開始了對全世界海洋的探尋。海上不比陸上,以往的主食麵包雖然鬆軟可口,但含水分太多,在炎熱潮溼的海上尤其容易腐壞,不適合作為遠航的儲備糧。而無酵母的麵粉和著牛奶烤制的餅乾,因為水分少易儲存,逐漸成為航海時的最佳乾糧。
從此餅乾不僅受旅行者的青睞,還成為了軍隊的戰備物資,壓縮餅乾至今仍是戰時體積、重量與所提供熱量的最優選擇之一——除了口感。
沒有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餅乾未必會成為如今鋪天蓋地的世界食品,氾濫到成為溼垃圾中的光榮一員。
-
3 # 慈恩寺
(1)古代的廢物利用
人類廢物的處理和利用著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興建廁所用來積肥。印度等亞洲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利用糞便和垃圾堆肥的習俗。
早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古希臘米諾斯文明時期,就有人應用埋坑覆土的辦法處理垃圾。18世紀,蘇格蘭大城市愛丁堡有將廢物收集分類出售再利用的記載。
進入20世紀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美國現在80%的人口在城市。
在中國,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也在急劇加快,鄉鎮企業的興起使非農業人口正在迅速增加。由於人們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三廢”排放量日益加大,公害事件日趨增多,垃圾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環境保護開始受到社會公眾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政府的重視,汙染防治和廢物利用技術迅速發展,大體形成一系列處理方法,成為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學的重要內容和基礎。
(2)現代的廢物利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等發達國家,由於廢物放置場地緊張,處理費用高昂,石油危機的衝擊使資源問題更加突出。
日本科技界首先提出了“資源迴圈”概念,受到國際社會的注意,廢物資源化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在立法上也可以看出由過去的消極處置轉為積極利用的發展趨勢。
例如,美國1965年制訂了《廢物處理法》,1970年修訂成《資源回收法》,1976年又修訂為《資源保護再生法》,明確規定各種廢物特別是固體廢物不準任意棄置,必須作為資源利用起來。
為了實現廢物資源化,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利用廢物的政策和措施,如建立專業化的廢物交換和回收機構,從事廢物的直接有效應用。美國環境保護局80年代初就在全國佈置了200個廢物交換點,設立了3000個回收中心。
歐洲一些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至80年代大力發展跨國的廢物交換體系。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最早著手與鄰國奧地利、盧森堡、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合作,簽訂了廢物交換協議。西歐共同體商工委員會於1978年建立廢物交換市場。
北歐的瑞典、丹麥、芬蘭和挪威建立了北歐廢物交換所,促進了廢物資源化的發展。
除了這些管理措施外,各國科技界還提出了許多廢物利用的工藝,無論廢氣、廢液還是廢渣,均可在合適條件下轉化為資源。
例如:城市垃圾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物,經過分選和加工,可作為煤的輔助燃料,也可經高溫分解制取燃料油;某些廢液與廢料混合,經微生物降解可製取沼氣和優質肥料;廢煙塵中可回收像鍺這樣的高價金屬材料;廢渣用於生產建築材料已很普遍了。
1972年中國在聯合華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於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上得到確認,並寫入1979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沿用至今,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實際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從民間到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廢舊物資的綜合利用。
到1995年底,全國縣級以上經營再生資源的公司(或稱廢品公司)有2800個,遍佈城鄉的回收網點有11.2萬個,各種再生資源綜合加工利用廠有1500多家,從業人員約73萬。
1950~1995年共回收各種廢舊物資1775億元,回收總量為3.5億噸,包括冶金、化工、輕工、手工業等各行業的再生原材料,如廢鋼鐵1.65億噸,舊有色金屬487萬噸,各類陳舊化工原料1920萬噸,廢紙6300萬噸,還有大量的可直接利用的舊物和身為無價之寶的歷史文物。綜合利用的效益是相當可觀的,僅1981~1995年,由回收的廢渣、廢液中提煉出的有色金屬達8.65萬噸,產值100億元;而從含金、銀、鉑族金屬的廢棄元件中就提煉出黃金4800千克、白銀711噸、鉑族金屬1990千克。
(3)當前的廢物利用
廢物昨用事業的確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人類不會滿足已有的成果。關於環境保護的思考多側重於在廢物業已產生之後怎麼對它們處理,這是一種尾端治理思路。1989年5月聯合國環境署理事會提出“清潔生產”新概念。
在1990年10月的坎特伯雷(英國)會議上明確了這一概念的內容:清潔生產是對工藝和產品的預防性環境戰略,旨在減少生產對人體和環境的風險;對於和生產工藝,清潔生產著眼於節久原材料和能源,消除有毒原材料,並在一切排放物和廢物離開工藝前,削減其數量和毒性;對於產品,清潔生產的戰略重點是在產品的整個壽命週期,即從原材料收集開始到產品的最終處置,要儘量減小負面影響。
發展清潔生產的戰略思想,對廢物的利用或資源化是一個重大進步,它拓寬了環境保護的視野,促進了變尾端治理為生產全過程各環節的全言位管理。
不過這是對新的工藝設計而言,而對地球上已積累的廢物,其利用和資源仍很艱鉅,即使這樣,也仍然要用清潔生產的思想作指導,以免產生二次汙染和新的環境問題。
幾乎在清潔生產概念提出的同時,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汙染預防案》,明確提出了預防汙染這一概念。
它雖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卻是一個行動指南,詳細說明了汙染預防體系和不同層次。它包括廢棄物的清除、處理、回收、減少汙染源和杜絕汙染源。
最後這項“杜絕汙染源”代表了汙染預防新概念的最終目標。這個法案標誌著保護環境新時期的開始,是繼60年代以來化學汙染治理的經驗教訓的產物,是人們孕育出的一個“新化學嬰兒”。
90年代以來,這個“嬰兒”受到各方的關注並被賦予了不少好聽的名字,如環境良性化學、綠色化學等。最後,美國環保局採用了綠色化學這一名稱。
1995年3月16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制訂“綠色化學挑戰計劃”,以推動各界合作進行化學汙染預防和工業生態學研究,鼓勵支援重大的創造性的科學技術突破,從根本上減少用至杜絕化學汙染源,這也把廢物利用的觀念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綠色化學是設計可研究沒有或只有儘可能小的環境負作用的,在技術上、經濟上可用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環保局建立了專項基金,資助重要的有實用化前景的綠色化學研究課題。
同年,美國還設產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這是化學化工領域內唯一的總統獎,以表彰在綠色化學研究和開發中有傑出現獻的單位和個人。
1996年和1997年均有5個專案(優新合成路線、優新反應條件、更安全化合物的設計、小型企業、學術研究)獲獎。
綠色化學不但有重大的社會、環境效益,而且是化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它的根本目的是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汙染的觀點重新審視和改革現有的整個化學和化工。
因此,它是當代化學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無疑也是廢物利用和資源化研究的一個全新課題。
回覆列表
人畜糞便,做肥料用,過去沒有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