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悅怡人1
-
2 # 美女使用者113
《浮士德》是歌德以畢生精力創造出的融詩的巨大力量與哲學思想的無限深度為一體的傑作。它取材與16世紀有關的國江湖術士約翰 喬治 浮士德的民間傳說。中心內容是描寫中世紀學者浮士德為了追求新的生活和事業,與魔鬼梅非斯特定下合約。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經歷了一番對人生意義和宇宙奧秘的探尋過程,最終認識的生命的根本意義何最高目的。對於時代何歌德本人來說,這都是一部具有總結意義的作品。全劇由魔鬼分別與上帝、浮士德的兩次賭約和浮士德經歷的五個階段的悲劇組成。
-
3 # 零九零五一
先說結論,浮士德精神的理解和認識如下。浮士德精神是一種與心中的糾結與魔杖進行搏鬥的精神。浮士德博士將靈魂出賣給了零魔鬼。浮士德精神對於人類的求知慾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浮士德博士的那種好奇心處於求知慾,對於人類命運的探索。
浮士德精神源自於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歌劇《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種篤於實踐的入世精神。浮士德在將希伯來文的《聖經》譯成德文時,決定將"太初有道"轉譯成"太初有為",體現了他實踐意識的覺醒。於是他充滿自信,敢於與魔鬼訂賭,走出象牙塔,最終找到滿足與幸福。另外,"浮士德精神"還是一種不甘墮落、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也傳說浮士德是德國的傳奇人物,為了知識而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
浮士德精神是一種對自我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國《易經》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精神反映了人們不斷要求突破自我,力爭上游的願望。從形象學來說,他概括了西歐資產階級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300年來間的精神探索。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氣節。整個一部浮士德給我們的啟示是歌德已經把藝術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種精神的浮士德,一種內在的自主驅動力。從小我到大我進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極限,去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
《浮士德》是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開始創作,直到1832年--前後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後完成。
《浮士德》構思宏偉,內容複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象、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糅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莊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