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柳125670616
-
2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學分至上讓教育從選拔智力變成了考察記憶能力。
記憶,人類形成綜合文明生存智慧的基礎,即見過的事物再次遇見能夠辨識、做過的事情可以多次重複的大腦智慧;
遺忘,人類大腦儲存生存資訊的容量也是有限的、為了減輕資訊儲存負擔,通常會將那些出現頻率低、與生活關聯性差的事物丟棄。故而,無論誰都不可能將曾經經歷過的事情完整地重複做第二次。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記憶之後旋即開始,並且遺忘的程序並不均勻,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之後逐漸變慢。也即是說,人類學習活動中記憶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會在兩天之內全忘掉。因此,中國古人常用“唱戲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鐵的三天不打手生”指技藝功夫貴在天天堅持練習、中斷就會變生疏,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嬰兒降生之初對一切自然物質都不熟悉,人類對自然物質的綜合認知與生存能力的掌握都源於後天模仿練習。因此,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熟悉程度以居住點為中心,距離越近越熟悉、距離越遠越陌生。同理,人類對社會文明生存技能的掌握亦遵循“熟能生巧”這個基本原則,長期練習的內容非常熟悉、從未接觸過的內容啥都不知。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讀書上百遍,書中的寓意自然領會。因此,教育工作本質上就是將人類社會業已成熟的文明智慧展示給孩子們、引導他們照此練習為人處事。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然而,時間對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視同仁,不會剋扣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也不會刻意寬恕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因此,職業運動員比其他人花了更多時間練習特定競技專案、舞蹈演職人員比其他人花了更多時間編排舞曲、科學家比其他人花了更多時間鑽研自然新事物......
《愛麗絲漫遊記》:
愛麗絲和紅桃皇后手拉手一同出發,但不久之後,愛麗絲髮現她們處在與先前一模一樣的起點上。
愛麗絲驚訝地問: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我們一直都待在這棵樹底下沒動!
紅桃皇后傲慢地回答:廢話!
愛麗絲說:但是,在我們的國家裡,如果你以足夠的速度奔跑一段時間的話,你一定會抵達另一個不同的地方。
紅桃皇后反駁道:“現在,在這裡,你好好聽著!以你現在的速度只能逗留在原地。如果你要抵達另一個地方,你必須以雙倍於現在的速度奔跑!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才,意思是說,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人類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展進步,假設所有人一同出發,用同樣的速度、向著相同方向全力奔跑。那麼,大家的相對位置始終都不會變,“全力奔跑”只能保證你不被掉隊;如果你不全力奔跑,連曾經的相對位置都可能保不住;如果你想超越別人,就必須以雙倍於現在的速度奔跑!
《孫子兵法·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多算勝少算,意思是行軍打仗謀劃周全、排程得當者勝。同理,雖說現代人類社會留待孩子們“學以備用”的智慧知識已經非常之多,但是勤加練習的孩子依然會在成長競爭中相對勝出,無論什麼年代都有透過刻苦練習達成“學而優則仕”的成功案例。因此,為了確保自家孩子在學習成長旅途中立於相對優勢地位,“明智”的家長總會為自家孩子加餐,並最終將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綜合智力競爭引向記憶能力競爭。
熟能生巧,意思是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幹起事來得心應手。語言文字學、數學、物理、地理、化學、自然、政治、歷史、醫學、藝術、體育、資訊通訊......現代學校教育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人類已知社會文明形態。但是,現代人類教育常用學識已經非常明確,勤加練習者必定在綜合考試測驗中戰勝從未練習過的同伴。因此,幼兒園學小學課文、小學上中學的課文、高中把重要的內容都上完便成了當前教育超前學習的常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透過課外補習實現“彎道超車”。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算腦子再好使,但它畢竟儲存有限,倒不如及時用筆記將它“固定”以備查閱,指東西用筆記下來比較可靠。更進一步,面對從未見識過的內容總比見過的要耗費更多時間思考。由此,透過大量課堂與課後練習強化知識熟記能力、透過刷題提高考試綜合成績便成了教育工作領域的共識,單元測驗、月考、季度考、期中考...便順勢成了拔高孩子們綜合學識成績的最佳手段。
-
3 # 2020年蘿蔔拔了
我家大寶02年,從幼兒園到高考從來都沒有去補習過,應該說課餘的都沒有去做過,初中後電腦普遍我們也安裝了,他就喜歡打遊戲,經常打到不想睡覺也沒有看見他做作業,叛逆期好嚴重,如果初中,高中沒有打遊戲,相信他發展會更好,現在在廈門大學讀大三
-
4 # 大燕j
我們從小就在陪訓班班裡長大的 主要是數學他學的計算機理不開數學,在我身邊在陪訓班多了也一般化,個別有幾個,進了自己想去的學校我們班就二個,另一個父親是大學老師加分。現在我們是過來人,雙減開始前,都拼命的進陪訓班,都說不錯,現在就是一般化,現在初中劃片,都在一個學校裡,這個陪訓班就是自己安慰自己,和我們的不一樣,就二.三個人,學的也不是學校的知識點,是計算機需要的知識這個確實需要老師帶,星期天,節假日老師來上課,就放面,多了,老師也要求去學習一下數學實在不行就開除了。最後就是一個老師帶我們一個學生每次比賽都有獎勵,對這個專業有興趣,喜歡。所以中考結束,交大就正試留下了他。
學習好是有天賦的考進去一流大學也有的,數量很少。到底補習參加了嗎,這是陰私,不會說的大學也能進一部分人,那種就是比較差的二本
,畢業就是失業,上海人有本事的人多了,開公司,開小超市的,不上班吃房租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個文憑在社會上好混。親戚朋友的單位進去好看,不管怎樣說總是個大學生,以後補習班就不要了,沒有意義了除了特礎需要,比如足球,藍球音樂,舞蹈
-
5 # 微笑的滿天星光
有啊,農村的孩子因為家裡的經濟情況大多數是沒有機會上補習班,但我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自身努力的前提下,,不斷的學習文化知識,加強自身技能,勤奮好學的孩子是會得到那張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所以奮鬥吧,時代青年
-
6 # 樂觀的明月6g
有,我身邊就有一位,2017年出生的,從小到大就沒有上過一次培訓班,照樣在班裡成績優秀,年年考班級前幾名,學習成績的好壞跟孩子的智商有關係,比如同樣是新知識,別人聽一遍就會,而有的學生聽幾遍還不明白的,還有後天的努力分不開的。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
7 # 荷葉村夫
00後的孩子,有沒有沒上過補習班,成績依然不錯,考上大學的?
答:筆者是長期在鄉村教初三的教師,曾連續25年教初三。實在是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讀書是靠補習!
筆者身邊的老師的孩子都考在二本以上,考985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絕大多數人沒有上過一天補習!即使個別人對薄弱體在高中補習過,但也補課很少。
筆者教過許多優秀的農家子弟,有考上清華北大的,有考上985、211的,幾乎沒有人上過補習。
沒有人去清華北大統計過,倒底有多少人上過補習!我想,上過補習的肯定是微乎其微!
現在不準留級,補習就是留級的另一副面孔!成績優秀要補什麼習!
讀書就像寫毛筆字,是一氣呵成能把毛筆字寫好,還是戰戰兢兢塗塗改改能把毛筆字寫好?肯定是前者!讀書也一樣,讀一遍就夠了!成績優秀的孩子是不留級不補習的!
所謂老師上課不講重點,那是搞培訓的人打造出來的籠子,希望補課者往裡面鑽!
筆者對自家的孩子過去不送補課,現在也不會,將來必定不會。送補課的本質是錢多得沒處花!送孩子補習,孩子聽課必定不認真,產生惰性。學習怎會有大進步呢?有補習,孩子也不會自學,這樣,孩子的能力不是越來越弱嗎?這不是降低孩子學力,越幫越忙嗎?
當然,孩子成績極差,考學校無望,也不需要提高什麼能力,錢多得花不完,又想眼前的分數好看一點,那還是補習吧!忠言逆耳,想補習就補習吧!你的錢怎麼消費是你的事!
回答供參考。
回覆列表
我家二寶03年的,從來沒上過補習班,也沒參加興趣班。放學做完作業,就是自己練毛筆字,經常就是一練就是兩個小時,這個習慣保持到初一。初中作業比較多,晚上完成作業,再打40分鐘的遊戲放鬆一下才休息。孩子是被湖南大學錄取的,我覺得還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