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口機器貓

    現在高二就已經準備高三,做好高三的學習規劃,可以說思想上已經領先了,向前邁進了一步,值得稱讚。

    高三一年非常短暫,出去假期和寒暑假其實並沒有多少天在學習,有好的學習方法和毅力非常重要。我高二一年成績非常差,可以說什麼都不會,白天睡覺晚上去網咖通宵,不通宵白天逃課打籃球,反正是一點都不學習。基本上荒廢了一年,整整一年,我是理科生,物理、化學的一些公式和定理什麼都不會,完全是一張白紙,腦子裡一點內容都沒有,在老師眼裡我就是被放棄的人,撐死上個專科也就拉倒了。可以我考上了二本,差一點就到了一本線,在河南要知道二本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是12年參加高考,那個時候還是有一本、二本、三本、專科的。

    我能考上二本,也是我運氣好,碰上了好老師。英語老師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老教師,他上課很生動,而且他一直教高三,學習方法不多但都很實用。他教給我的方法我覺得最有用的就是透過做題來記憶單詞,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時候,把不會的單詞都圈起來,也許剛開始圈的很多,但不要怕也不要著急,每天要把不認識的單詞就記住,會默寫。在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至少每天做一套英語高考模擬卷子,英語是一科語言科目,詞彙量是最重要的,看都看不懂更不用說做題了。物理是分模組的,熱學、力學等等,都是有體系有方法的,一道題有很多種方法去解答,物理最重要的是基本定理和公式要知道,即使不理解也要記住,透過大量做題來理解和運用知識。化學和生物我覺得到沒有什麼難的。

    高考是應是考試,要的是分數,分數是體現在卷面上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題、總結。知識點並不多,不好理解的多問老師,不會的題也要問老師,勤學好問。沒有誰天生都會,都是通過後天的練習而成功的。高考那一年就是複習知識,把高中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這樣做題就能得心應手。還是那句話,多做題、多總結。人都是會遺忘的,勤加練習,方才熟能生巧。

  • 2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高三需要大量的識記與練習,所以相應的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能支撐大量的練習,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是上了高三才真正的理解的,高三一年我們當年是這樣度過的:

    ①同睡眠搶時間:在我看來,當時的時間真的是靠擠,而且是不斷地擠,我們宿舍熄燈時間是晚上十點半,老師查完宿舍,我們的唯一的小家電—手電筒就派上用場了,偷偷的在被窩裡學到十一二點是常事;

    ②早起床搶時間:早上正常6點左右宿舍開門,而我們宿舍那個時候我清楚的記得,5點左右就已經空了,都去哪了呢?直接從二樓洗手間外面探出去的平臺直接跳到一樓,然後跑到操場上去讀書背單詞去了;

    ④高強度學習練就課間快速入睡技能:每天下課鈴聲一響,老師還沒走出教室,就趴倒一大片,基本上幾分鐘都能打個小盹,為下節課積蓄能量,那個時候很少聽到下課有大聲說話或打鬧的聲音!

    除了時間的高效利用,對於高三一年的時間,我覺得確實還是有很多的好的學習方法可以用來借鑑的,因為我們是文科生,我就以文科為例來進行說明:

    一、複習階段不能過於表面化,一定要透過尋求各種小技巧進行強化記憶,換句話說,要把每一次的記憶當成是最後一次機會來對待!

    文科科目裡面是有很多的識記技巧的,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技巧沒有千篇一律,別人總結的也不一定就適合你,重要的是我們要想方設法去創新屬於我們自己的識記技巧,即使你最終的技巧不見得能推而廣之,但是這個思考的過程已經起到了幫助我們識記的作用,我透過一些實際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比如歷史科目當中的朝代歌,這個大家都聽過: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只是背下來還只是第一步,我們到了最後複習階段,能夠達到不看課本,只是揹著這首朝代歌,就能把中國歷史在頭腦當中默默的回顧一遍,當然需要的時間是比較長的,這相當於把知識串成了串!

    再比如英語學科,我們在複習被動語態時,有個別單詞使用起來比較特殊,比如肯定句裡後面跟動詞原形,到了被動語態裡就要把to還原回去,我們的記憶口訣是:感(feel)聽(hear)看(see,watch,observe),讓(let)使(make)助(help)相半,被動語態to還原,透過這樣的口訣,就能很輕鬆的把幾個特殊單詞的用法記住了!

    二、透過跨學科複習,實現各種知識的融會貫通,適應新高考的新要求!

    這些年,高考的考題形式和內容日趨靈活與接近現實,各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比如我們可以在英語的閱讀理解當中見到化學實驗或者是物理名詞;數學考試題當中也經常會滲透一些歷史或者語言的常識,比如2019高考題當中的那朵雲,以及以斷臂維納斯為切入點的的對黃金分割點的考查;語文的考題當中也會滲透政治、歷史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可以說各學科之間這種融匯交叉的現象只會愈來愈明顯!

    關於跨學科複習,僅列舉以下思路供參考:

    1、以”地點“為主題可以橫向複習多學科的多個知識體系:

    比如我們複習到一篇英語的閱讀理解是有關英國倫敦的,那我們就可以順帶複習一下有關英國的世界歷史部分的知識,同時比方說地理上的有關本初子午線的知識也可以捎帶著一塊複習一下;

    2、以“人物”為主題進行的橫向綜合複習:

    以人物為主題能夠進行的複習就更為廣泛了,比如我們可以以歷史人物為主線,複習歷史學科的同時,一些名人寫過的一些著作或經典文章是跟語文有關;相關人物提出的一些定理或概念可以用來複習數學與地理;

    3、以“時間”為主線進行的複習也可以涵蓋多個學科:

    不管是在哪個學科提到年代問題,我們都可以思考一下在這個年代,曾經出現過哪些朝代、哪些知名的歷史人物、政治家、詩人等等,進而可以把歷史、語文等學科串聯到一塊進行復習!

    三、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真題模擬,一定要全套計時模擬,才能有效果!

    很多的人在備考階段會有個誤區,那就是比方說做一份試卷,總是抽取其中的一部分題目進行練習,比如英語高考試卷,只拿出其中的一兩篇閱讀理解,試著做一做,然後對一對答案就完了,我不建議這樣的做法!尤其歷年各地的高考真題,千萬不要浪費,最少要保證有這麼幾十套是要完整、嚴格按照高考的時間要求來模擬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一份試卷,出題人在整體上會有一個綜合的把握,比如知識點會分散到整份試卷的各個題目當中,比如難易搭配也是照顧到所有的題目,所以唯有全套試卷完整的做完,我們才能真正的把握高考題型的全貌,也才能鍛煉出真正的能力,如果只是把其中的題目拆解出來,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高考是一次綜合性的大檢閱,是對學生高中三年綜合實力的檢驗,複習階段來不得半點水分,最簡單的就是最實用的,只有穩紮穩打,把基礎仔仔細細的夯實,透過不斷的專項訓練和模擬考試,隨時隨地分析自己的不足與缺陷,隨時彌補,做到心中有數,那我們的高考就一定可以收穫無限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夫妻因相愛走進婚姻,當歲數大了卻表現互相嫌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