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談淺論
-
2 # 蕭依是我家的
一、對人的生命價值的關切,構成三家融會的基礎。儒家以積極的入世精神,並在現實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實現人生的價值,給無數英雄豪傑帶來精神鼓舞和巨大滿足。道家重視人作為個體的存在價值,主張因順自然,最終復歸自然,從而為不重功名利祿者或默默無聞者提供精神支援。佛家則關心人的生老病死,關心願望與現實之間永遠無法消除的反差所帶來的痛苦,給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溫暖和情感的慰藉。在歷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質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彌補著彼此的侷限。
二、對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是三家相通的理想目標。儒家關心天下興亡,不計個人得失,知其不可而為之;道家不刻意人為,追求自然、完美;佛家無私無慾,超脫自在,這都是在不完善的社會環境中,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和保持完善的人生境界。三家追求超越是同,具體境界不同是異,三家相通,和而不同。
三、重視心性修養是三家思想的主要契合點。儒、道、佛三家的互動,歷時約二千年,越到後來越傾向於融合。“儒也,釋也,老也,皆名焉而也,非實也。實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與言三家一道也。”三家一道歸結為三家同心,心性修養是三家成就理想人格的根本。
-
3 # ┌;Ms.L琳
第一個:漢語南腔北調,漢字“書同文”,語言和文字各自獨立,確保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地統一在中華大地之上。
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地域複雜,民族眾多,
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語言現象,
但是漢字以其強大的穩定性,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對於維繫中華民族長期統一地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漢字是一種形音字,每個字都能表意, 發音卻是五花八門的,中國每個省甚至每個縣都有一種屬於本地的發音,而這些漢字是非常穩定的。
漢字的個數從古至今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漢字的形體雖然發生了演變,但古代漢字大多是可以認識和解讀的,漢字的穩定性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持久穩定的一個重要保證。
語言的豐富多彩和文字的相對穩定性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確保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地統一在中華大地上,文化之根深植在東方這一塊沃土之上。
第二:中華民族在伏羲易道文化、軒轅黃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的滋養下,形成了自然的道德信仰厚土,在歷史上並不依賴於宗教信仰而枉自鄙薄。
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柢是道德文化,它初創於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於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於老子的德道文化,
共同構成了以易闡道、以法論道、以德證道的三部曲,
非常完美地構成了中華道德文化大系統,道德文化的基因主宰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發的程序。
雖然漢代以來儒學文化獨霸達千年之久,但儒學從根本上說也是來源於道學,其思想中的仁愛忠恕也是道學思想的發展延續。
歷史上,佛學自印度傳入中國,也只是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支輔根,而始終沒有進入社會主流;
道教更是在東漢末年才產生,而且遠避荒山野郊,與人民大眾相去甚遠。
由此可見,道德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雖然幾經風雨滄桑,亂世洗禮,
但是信仰道德、敬天愛地,順應自然的特點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旋律,照耀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第三:農耕文明與天地自然的緊密依存關係,造就了中華民族尊道貴德的天人合一文化。
世界東方的農耕文明把農事治理和修身治理必須效法天地規律、法則、秩序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度數信結合起來,
完整地實現了體內和體外的春種、夏長、秋成、冬藏,誕生了中國天人合一的道德修身文化,創立了天人合一的農曆曆法。
農曆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取月相的變化週期為月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並加入二十四節氣成分,反映了太陽、月亮與地球之間的關係,
科學體現了漢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傳統理念,是人們治事與修身的根本法則。
在以治事為主體的農曆當中,立春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春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節氣能量變化中春季肝木仁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夏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夏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夏季心火禮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秋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秋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秋季肺金義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冬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冬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冬季腎水智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這些時間的節點科學地反映了能量變化的年度週期率。
冬至時節,一陽初動,天地陽氣開始萌發,經過小寒大寒,進入春季,天地能量由復卦變成臨卦泰卦,
外界氣溫由寒轉暖,萬物開始萌發,這時的農民也順時而動,抓緊播種,
籽粒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氧氣,開始發芽,農事操作也伴隨著間苗、除草、澆水、追肥、防病蟲等活動而展開。
天時由春季進夏季,天地能量由大壯卦形成夬卦變成乾卦,
植物得益於天地充沛的能量而旺盛生長,高溫來襲,農事操作也伴隨著除草、通風防蟲、防旱防澇、防暑、防暴雨等活動而進行。
夏季過後,秋天到來,天地能量由姤卦形成遯卦變成否卦,
植物生長完成,開花結籽,籽粒成熟,農民抓緊收割,搶收搶曬,深翻土壤。
秋季過後,冬天來臨,萬物凋零,百蟲蟄伏,能量斂藏,由觀卦形成剝卦變成坤卦,
農事操作也開始貯藏食糧、防寒防凍,蓄水保墒,澆封凍水,這就是農事中的度數信。
而修身明德之人在體內也同樣要進行如此春種、夏長、秋成、冬藏的過程,才能修身有成,功熟果圓而結成靈丹,這就是天人合一文化的奧秘和修身法則。
在尊道貴德、敬天愛地、順天應人、治人事天的中國歷史中,皇權治理國事,歷代都非常重視古代聖悊們創立的五運六炁(氣)學說,
依照天地陰陽能量的進退,順應五德能量輸布的週期律,重視節氣能量的興替交接轉換,運用五運六炁(氣)週期律指導國事與農事的治理。
在古代,從帝王到百姓都非常重視年度週期律中的四立,立夏節氣,君臣必然會在皇城的南郊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迎接立夏來臨;
立冬節氣,君王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祭壇祭祀感恩,迎接年度週期律中冬時的來臨,
祈願冬時風調雨順,避免天象災禍,
表達對北方宇天腎水能量照臨大地的敬畏與酬謝,虔誠地祈求水德能量的豐富與平順。
由此可見古人對天人合一文化的重視。
正是由於古人對天人合一文化的重視,才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聖賢人才,使中國永久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華民族文化的這三大特點,可以說在整個人類文化體系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在這三大特點中,語言和文字各自獨立是確保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統一的基礎,也是確保中華民族文化能夠薪火傳承五千年而不斷裂的根本保證;
中華民族在伏羲易道文化、軒轅黃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的滋養下,擁有了自己獨特的一脈相承的道德文化體系,
從而為民族發展提供了充沛的精神營養,形成了自然的道德信仰厚土,信仰堅實,並不依賴於宗教信仰而枉自鄙薄;
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中華先民將農耕文明與天地自然的規律緊密結合起來,締造了中華民族尊道貴德的天人合一文化,
使天地自然和諧地統一起來,避免了對自然的肆意掠奪和破壞,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創造了優越的環境條件,培育造就了大批的聖賢人才。
回覆列表
中華文化重視傳承性,具有很強的同化性,具有寬廣的包容性,具有多樣且統一性。
首先說重視傳承性。
有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是家族,還是事業,或者是技藝,都要有人傳承下去,所以華夏民族文化能夠不斷延續,有此原因。
其次是很強的同化性。
歷史上我們遇到了多少次外族入侵?他們或許在軍事上把我們征服,但是文化上從來沒有。而且他們幾乎融入到了我們民族之中。五胡之中,除了羌族,鮮卑,匈奴,羯,氐,都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包括之後的契丹,也是如此。
再次是具有寬廣的包容性。
華夏民族對於外來文化更多的是好奇,然後會擇優吸收化為己用,而不會強制別人改變,而是十分包容,然後在之後的生活中讓別人心理認同華夏文化,然後自發地改變,鮮卑族的主動漢化就是一個例子。
最後是具有多樣且統一性。
如華夏民族的神話,各地有各地的說法,一樣的民族,不同地域生活,也就有不同的文化習慣,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十里不同音,就是體現語言的多樣性,凡此等等。
不過華夏各民族對於文字的認同,對民族的傳承,對祖先的崇敬,國家的歸屬,這四個是完全統一一致的,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都認同我們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使用方塊字的華夏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