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第一節 親情無價——家是永遠的港灣

    詩人余光中寫過這樣一首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從我們呱呱落地,吹響屬於自己人生的第一聲號角,親情就已經和著我們的血脈,深深刻入我們的生命。親情是蹣跚學步時,爸媽心裡的欣喜;親情是我們生病時,媽媽眼中的焦急;親情是我們犯錯時,爸爸高高揚起卻遲遲落不下來的巴掌;親情是媽媽冒雨送來的雨傘,是寒冬裡熱騰騰的飯菜,是盛夏裡不停歇的蒲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中長大,讀了大學,親情於是成了捨不得放下的聽筒,成了往來於城市之間的信件。親情,是我們永遠的牽掛。

    一、兒女是父母永遠的牽掛

    從我們吹響人生的號角,親情就由血脈滲入我們的生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歲月易變,容顏易老,然而父母那一生都深情的牽掛卻從未曾改變。不管我們飛得有多遠,我們到了多麼繁華的都市,多麼遙遠的距離,我們都離不開父母的心裡,因為兒女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牽掛。

    《青年文摘》上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小風的胃不好,遠在家鄉的老父親得知後,不遠百里風塵僕僕地來到學校看望她。由於家裡條件不好,父親只能搭鄉親的便車來到學校。捨不得住旅館,來到學校後,便在小風的宿舍裡休息。可是一路上,父親太累了,所以躺在床上便呼呼大睡起來。父親由於太累了,不一會便鼾聲四起。小風很不好意思,但是又不好叫醒爸爸。於是,等到父親醒來後,小風滿臉的不高興,覺得父親丟了自己的面子。父親聽完只是憨憨地一笑,什麼都沒說,轉身從皮包裡拿出不遠百里帶來的藥,對小風說:“閨女啊,這藥是咱那最有名的張醫生開的,對胃病治療效果特別好。還是中成藥,不傷身子。你的胃啊,一定要養好,快快好起來,這樣才能身體健康”說完,又從皮包裡拿出所有的零錢帶著小風寢室的姐妹們出去吃自助餐,一來給孩子們個見面禮,二來還是為了讓同寢室的姐妹們多互相照顧。第二天,父親便起身回家了。後來,小風接到母親的電話,埋怨小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爸把錢全都請你們寢室的姐妹們吃飯了,他回家都沒錢買車票。走了大半天才攔到便車,腳都磨出泡來了,還攔著不讓我告訴你。”

    做父母的永遠都是這樣,我們但凡有個頭痛腦熱、心情煩躁,他們就著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我們離開了家,開展我們全新的生命體驗。然而,父母的牽掛也就開始慢慢的升級了。學校環境怎麼樣、遇見了什麼樣的舍友、住的條件好不好、吃飯適應不適應、交通安全不安全、錢夠不夠花等等,就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會想到。天下人誰無父母,誰又無兒女;誰都是父母,誰又都是兒女。生命既是父母給予的,兒女就永遠都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所以,牽掛是父母一種偉大無私的愛,作為兒女的我們理當無條件奉還。

    很多時候,年輕的我們總以為父母還年輕,會給我們留足夠的時間來好好孝順他們。可是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我們能夠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少得可憐。當我們年幼的時候,雖然在他們身邊,可是卻不能夠幫助安慰他們,只是一味地索取,等我們長大了,我們的生活卻又日漸忙碌,有了自己的家庭和責任,有了全新的交際圈子,根本無暇顧及父母。事實上,我們能夠給予父母的太少太少,而我們得到的愛卻太多太多。所以,無論走到哪裡,請一定要記得父母的牽掛,記得常打電話常寫信,不要讓父母太牽掛。

    二、感恩的心

    孝,是做人的根本。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夠資格去談論其他。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一種永遠都無法償還的東西就加諸於我們身上,這就是父母之愛。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無數的心血,他們為我們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歡欣鼓舞,為我們所受到的挫折而擔心不眠,為我們考上大學而驕傲自豪……可是當我們長大了,邁入大學校園之後,卻開始覺得自己的父母沒文化,不能夠理解自己,對父母的言辭行為挑三揀四,甚至與父母頂撞。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自詡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常懷感恩之心來面對我們的父母呢?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飽含感情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不辭辛勞地養育我們,默默地為我們付出,已經足夠偉大。感恩吧,感謝父母給我們的毫無保留的愛!

    1.牢記父母的生日

    曾經有一位語文老師在一堂作文課上,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白紙,要求同學們寫下父母的名字和生日。全班幾十位學生,只有少數人交上來了父母的名字,可後面的生日幾乎都是空白的,僅有的幾個還在生日日期之前加上“可能是”,“好像是”諸如此類的字眼。這是讓人羞愧的,我們這些大學生也許記得朋友的生日,也許記得同學的生日,可是有幾個大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呢?我們會為了同寢室的同學準備生日禮物,會為遠方的好友寄去一份心意,為了戀人更是絞盡腦汁、花樣百出,可是有幾個同學會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上我們的祝福呢?我們的父母卻從來不會忘記我們的生日,在我們還小的時候,他們會為我們準備可口的飯菜和精美的蛋糕,甚至還有新衣服新文具作為禮物;我們長大了,離開他們身邊,過生日時候也會打個電話叮囑我們買點好吃的出去犒勞一下自己,而我們很多人估計從來也沒有看見父母為自己過生日。生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就是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我們衝破阻撓來到了這個世界,我們的父母同樣如此,我們需要別人牢記我們的生日,我們的父母也需要別人來牢記他們的生日。我們的父母和我們一樣,也需要被人關心呵護。

    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對他們說一聲“生日快樂”,為他們準備一件小小的禮物,他們就會很高興。父母過生日,不需要我們幫他們大操大辦,只需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心中有他們,他們就滿足了。不要再把忙碌作為我們忘記父母生日的藉口,在父母生日的時候,打個電話,送個小禮物,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對他們來說就是莫大的欣慰。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學,趕緊打電話回家問清楚吧,然後牢牢記在心裡,不要讓我們父母的生日被遺忘了。

    2.學會給家人寫信、打電話

    某著名女作家曾這樣描述過何為孝:孝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孝順呢?可能很多同學覺得自己現在還是窮學生一個,根本沒有能力對父母盡孝,等到工作之後一定會努力讓父母過上富足快樂的生活。事實上,我們的父母從來就沒有要求我們物質上的回報,他們更希望孩子們能夠在精神上孝順他們。我們現在只是學生,沒辦法給父母錦衣玉食、舒適生活,我們的父母也不盼望我們給予他們這些。兒行千里母擔憂,在外讀書,時不時地打個電話回家,向父母報一聲平安,問候一下父母,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別讓他們擔心我們,這些在父母看來就已經足夠了。透過一根電話線,告訴遠在家鄉的父母,我們一切都好,身體很健康,班裡的同學很友好,這邊的水土也還都習慣;告訴年邁的父母,叫他們別太勞累了,要注意休息,要注意不要感冒生病;告訴思念著我們的父母,我們也很想他們,過一陣子放假,我們就會回家了……雖說只是每週幾個簡短的通話,父母心中卻是濃濃的幸福。只要我們有心,時時想著父母,哪怕我們遠離父母千里之遙,他們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孝順。

    3.珍惜父母的每一分錢

    “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只有當你試著去攢一分錢的時候,才能夠真正體會父母的不易。”這是一位大學生在勤工儉學實踐後的感悟。大學階段,離開了父母,雖說不能自己賺錢,但卻開始自己理財,我們的生活用品、飲食起居、衣服鞋襪等等全都要自己打理,因此,在生活中要慢慢培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該花錢的時候大大方方地花”的習慣,珍惜父母給的每一分錢。有些同學,喜歡廣交朋友,動不動就請一大幫子同學出去抽菸喝酒吃飯唱歌;有些同學,喜歡相互攀比,看見流行的手機、電腦、數碼相機就打電話回家要錢來買;有些同學,喜歡名牌服飾、高檔化妝品,不惜勒緊腰帶過日子,只為湊夠錢把這些買回來……我們姑且不論大學生抽菸喝酒是否合適,喜歡攀比、愛慕虛榮應不應該,單單拿父母的血汗錢去揮霍這一點,他們的行為就不足肯定。

    父母辛辛苦苦送我們讀書,為我們搭建更好的生活平臺。作為子女,我們也要體諒父母,珍惜父母給我們的這一份深愛,而不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作為炫耀或是攀比的籌碼。而且,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僅節約開支,在真正需要錢的時候也能從容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的思維三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