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生石351

    農曆正月二十三是天穿節。

    天穿節是人們非常陌生的一個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這一節日風俗從宋代以後就逐漸流失。現在,只有客家等少數地區的人們還有此風俗殘留。它是元宵之後的第一個漢族傳統節日,時間有正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甚至三十等幾種說法,以正月二十為多。

    ----天穿節的起源----   

    在東晉以降的資料多說是源自女媧補天的傳說,故又名“補天節”。   

    補天傳說在民間廣泛存在,據部分現代史家分析,原因很可能在於“治水”。現代也有把下大雨稱為“天漏了”的說法,古人生產生活中的天敵之一就是水患,於是便有了補天的動機與傳說。治水在於治“天穿”之水,故煉石補天。民間以煎餅補天,是模擬女媧煉石補天的行為。

    有學者將天穿節與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聯絡起來。“考‘天穿’日即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陽曆二月十九日,陰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謂之‘天穿’。

    這是古代科學不發達對氣象的一種解釋。”(葉春聲《廣州歲時節令通考》,載《嶺南文史》1984年第2期)(南枝注:這裡的日期與部分地區天穿節為"25日"有差別,或許是文化在各地傳播時產生的差異)天穿節作為人們對“雨水”期間開始有雨自然現象的解釋是成立的。而女媧補天的神話透露出古人把下雨歸結為天漏的結果,因此,女媧補天即治水的神話勢必會和人們對“雨水”節氣的認識結合,這就是天穿節的由來。還有資料可以佐證筆者的這一觀點。民國年間修的陝西《安塞縣誌》記載:“二十日,家家吃煎餅,名曰補天。二十三日夜,家家院內打火,又淋搌布水於火上,謂之‘煉幹’。”搌布(即抹布)水淋到火上,立即會蒸發,以火克水。雖然與將煎餅放在屋上象徵補天方法不同,但異曲同工,目的是相同的。“煉幹”之俗屬於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行為。

    天穿節融合了女媧補天傳說和人們對“雨水”節氣的認識。

    ----天穿節的多種日期----  

     關於這個節日,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節日時間有所不同,節俗也不一樣。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記載:“《拾遺記》曰,江東俗正月二十四日為天穿。……池陽以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餅投屋上,謂之補天。”又記:“明楊慎《詞品》引之,雲:‘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可知宋代天穿的次日為“穿地”日,有水中摸石習俗。明代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節也有記載,正德修陝西《朝邑縣誌》卷一《風俗》說:“二十三日置煎餅屋上補天,是日仍不得食米。”這條資料還透露出天穿日有不食米的風俗。又載“《荊楚歲時記》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為補天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大多數地區的天穿節是在正月二十日,如陝西省的乾隆《富平縣誌》、乾隆《臨潼縣誌》、乾隆《同州府志》、乾隆《蒲城縣誌》、光緒《高陵縣誌》,山西省的康熙《解州志》、同治《陽城縣誌》、光緒《河津縣誌》,河南省的嘉慶《澠池縣誌》的記載。

    但也有其他日期的,陝西光緒《渭南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一日,陝西道光《咸陽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三日,河南光緒《重修靈寶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日。清代天穿節的風俗與前代相同,一些地區也有補地之說。如前引乾隆《富平縣誌》說:“二十日,置麵餅屋宇上下,曰補天地。”嘉慶《澠池縣誌》記載:“二十日,撂煎餅房屋上,並置地上,名曰補天補地。”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增城也有天穿節,而從日期到內容與北方略有不同。嘉慶《增城縣誌》卷一《風俗》記載:“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癩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餺飥禱神,曰補天穿。

    ”又說二十五日。有民間傳說天穿節本是二十三日,後因為女禍採來五色彩石日夜冶煉,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後,正是正月廿五這一天,終於把破裂的天空修補好。為了紀念女媧氏,人們就在正月廿五這天吃烙餅、煎餅,並要用紅絲線系餅投在房屋頂上,謂之“補天穿”。

  • 2 # 勇敢的餅乾cQ

    2008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是天穿節。

    天穿節是人們非常陌生的一個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這一節日風俗從宋代以後就逐漸流失。現在,只有客家等少數地區的人們還有此風俗殘留。它是元宵之後的第一個漢族傳統節日,時間有正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甚至三十等幾種說法,以正月二十為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點49是什麼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