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23815745059595

    《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用大量筆墨寫圓明園昔日輝煌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毀滅》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1課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透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與現在的圓明園產生鮮明的對比。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中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圓明園的園林藝術成就被普遍認為既體現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燦爛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揮霍無度。由於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腐敗統治的"太平天國"革命。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援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條件愈益苛刻,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面對侵略者的計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因而痛失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第三),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當1860年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聲稱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全園化為一片火海,煙霧籠罩,火光燭天。陷入火海的圓明園迫於壓力,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列強不僅霸佔了九龍司和北部的大片領土,索要到1600萬兩白銀的鉅額軍費賠款,並且大大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政治、軍事控制和對華人民的經濟、文化侵略。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帝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潰兵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莊戶保護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樑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經過這次洗劫,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修葺部分也蕩然無存了。

  • 2 # 釋然

    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描寫侵略者的暴行能激發人們不忘國恥,發奮圖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把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英法聯軍的強盜暴行進行對比,一揚一 仰,一美一醜,把美的東西毀掉,這就是一個悲劇,這樣寫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 3 # 彩虹讀書會

    這樣寫的好處是這樣寫的好處是寫昔日輝煌越詳細,具體越讓人有畫面感,從而對她被毀滅,才會產生更深的痛惜。

    就像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所以,圓明園的毀滅,它的主題是毀滅,如果只描寫毀滅的過程,大家看不到他之前的輝煌,那和把一座垃圾毀滅就沒有任何區別。

    只有窮盡筆墨去描寫輝煌、重要,人們才會在被毀滅之後感到深徹心肺的那種痛,才感覺到國強則民族強,國強才不會被辱,不會被別的國家把自己國家的好東西毀滅。

    這種強烈的感情才能激發一個民族奮發向上的鬥志。

    毀滅的意義不是讓你去看如何毀滅,而是要讓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讓我們學會強大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山紅葉從哪三方面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