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汾西通河

    七十年代,拿五十多元這點工資,無求無慾,每天都在為溫飽,為能採購到食物,生活用品而絞盡腦汁,無暇顧及其它的東西。現在的人拿八千多元,沒有了飢餓,不為食物,生活用品擔憂,人就開始燥動,就會攀比,就會感覺自己什麼都應該得到。這就是端起飯碗吃肉,放下飯碗罵娘,這就是人性的貪婪和無情。

  • 2 # 周伯剛

    感覺就是優越感沒了。

    計劃經濟時代,有五十多元工資的人並不多,面對的是眾多貧困群體,難免會滋生出優越感,況且還有工資以外的各種福利,可保衣食無憂,生活得Sunny燦爛,揚眉吐氣。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每月八千元收入,已經顯的捉襟見肘,面對的是眾多更加富足的群體,全然沒有了優越感,只能加大努力,提升收入。

  • 3 # 多彩小紅花J

    七十年代五十多塊,我家石頭到頂三間瓦房,一千多元,一月五十,一年六百元,三年一千八百元,三年就能蓋起來。

    現在房子,我女兒的房子一百四十六平房,要一百萬。

    八千一月,一年九萬六,十年九十六萬,要十年才買到!

    七十年代五十多元比現在八千多元值錢!

  • 4 # 李287275412李澤祥

    我六八年至七九年在內蒙農村當農民。

    每月要是收入五十多元,十來個月可以聚一個媳婦,當年當地彩禮稱幹包五百元。是交錢領人。

    四個月收入可在馬群中挑一匹好馬,稱走馬。當代步工具。

    羊肉是帶骨的兩毛一斤,五十元買多少斤還用我算。

    生產隊處理兩頭毛驢七十元但要求把驢皮留下。

    兩頭驢出三百斤肉,一斤按五十元算是一萬五。

    當年的五十多元比現在八千還厲害。

  • 5 # 錦繡之州話古玩

    七十年代月工資收入五十元以上,可以可以養活一家四五口人,生活的品質,應該是基本溫飽的水平,如果是雙職工收入月工資百元以上,就是溫飽有餘的優越生活水平,比如說我是八一年畢業,第二年轉正月工資54元+煤糧補貼2元,結婚後愛人月工資58元(鞍鋼工資標準)+煤糧補貼2元,兩人收入116元,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那是被人羨慕的生活水平。

    與現在8000元的月工資收入感覺有那些不同,這個問題以哲學觀點詮釋,有歷史原因的差別,也有生活質量的差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收入普遍的低,生活上都是基本溫飽水平,五十多元的收入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為住房、上學、醫療、養老(城市居民),基本上都是免費或者很少收費,我的公有住房收費僅僅一元多錢……,但是生活品質不如當今社會高,例如: 沒有電話、汽車、現代交通、現代網路、面積合理的住房等等。

    當今的月工資收入8000元+對方的收入,應該超過萬元以上,這個月收入標準在三四線城市,雖然生活品質提高了,但是生活壓力卻大大了很多,醫療、養老、住房、上學等方面收費的越來越多,遇到收入變化的時候,往往是入不敷出,特別是年輕人感覺壓力山大。因此說在不同歷史時期,單純以月工資收入比較,有不可比性也有可比性的特點,主要的還是要依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水準,筆者感覺還是要不斷勤奮努力,改善勞動者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勞動者收入,降低一些大宗收費的標準,這樣的民生福祉才是看得見摸得著滴 。

  • 6 # 念友情

    缺衣少食的七十年代,我住縣城四口之家,工資60元/月,只是免強吃飽飯而已,大魚大肉甭想了。

    如今工資上漲大約100倍,物價(房產除外)平均上漲只有幾十倍,八幹多工資/月,生活遠遠高於七十年代。

    想想看,七八十年代,上一天班工資,只能買2.5市斤(20)雞蛋,如今打一天工,只少買20市斤(160個)雞蛋,我的體會,還是現在八千多/月工資生活好!

  • 7 # 正直夢想家kD

    那時拿五十多元,就覺著是峧峧者。大學畢業生四十八元,縣長才五十多元到七十元。現在八千元也是稀鬆平常,一個月萬元以上收入者比比皆是。我中專畢業,每月35元,68年正式領工資,69年結婚,到77年蓋了5間北房。還供養兩個60歲的父母和岳母。時代不同,難以比較,各有千秋。

  • 8 # 美麗的湯旺河ABC

    七十年代能拿五十多元生活的,是享受了成千上萬仁人志士流血犧牲換來的好日子。今天拿八千元生活的,是享受了建國後前三十年國家領袖們和一代億萬人民艱苦奮鬥,勒緊褲腰帶搞建設,奠定基礎換來的好日子。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責任。讓出自身可以得到的,用來為後代人造福廕,是華人傳統美德的一種吧。簡單的說,建國後前三十年,我們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如果不是把打基礎搞建設放在壓倒切的首位,而是把改善與滿足生活放在首位,還會有今天的發展前景嗎?

  • 9 # 豁達農夫

    沒有可比性,有人比住房只比價錢不比質量,你現在可以自建小草房呀!過去穿戴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滿身補丁,孩子老大穿完老二穿,不能穿了用做鞋底,現在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說。過去能吃飽肚子就是好日子,沒人管健康不健康。有一樣好處,都在集體勞動,不用出行,什麼火車汽車和大眾百姓無緣。生存條件,衣食往行,如果還是過去的質量,做夢也掙不了八千塊錢。還是現在好,別不知足,身在福中不知福,那就太貪婪了。

  • 10 # 安安姥爺5a1e

    我來說一下,我是71年參加工作。家裡麵人多,有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爸爸媽媽,75年我工資是53塊8毛6。

    那時候,錢,是一分一釐省下來的。是從日常生活中省出來的,是從嘴裡摳出來的。家裡面經常是必須要買的東西才能買。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一定不會買的。

    那時候的生活質量,就是一日省一口,一年省幾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穿補丁裝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沒有人笑話。要求的就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家裡面缺糧,缺錢,缺到什麼程度?也就是幾天的饑荒。比如說糧食,每月供應一次,但到最後的兩三天,總有家裡揭不開鍋的人。

    我已參加工作,就把開的工資,寄回去30元,給父母用。這一下就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質量。以前爸爸抽菸是一毛錢一盒的。這還說多了,其實也就是九分錢一盒的煙。發工資時他先買三條煙放到屋裡,總共算起來也就是兩塊七毛錢。再加上一盒大前門,這是給來的客人抽的,裝門面的。

    我參加工作後,爸爸的煙就成了一毛四五的了。我給他說還可以提高一點,買兩毛錢左右的。他說就這他們的同事都很羨慕他,有個兒子在外面掙錢了。並且跟我談起了以後家庭的規劃,要置辦什麼傢俱,要粉刷房屋的牆面了,廚房的磚瓦也要換了。

    我只是給他說:要辦的事情你就辦,錢我來出。

    那時候還是小年輕,扣緊點,手裡就有點錢,手稍微松一點,一個月的工資就用完了。

    當然稍微松一點,就是請同事們吃點飯,喝點小酒之類的。那時候覺得是個無底洞,所以就少上街,少跟同事吃飯喝酒,這樣下來就能省不少的錢。

    這樣節約的傳統,一直堅持到我退休。就算退休了,也沒有大大方方的去花錢,說實在的,這是習慣成自然了。

    那時候的廠礦企業也是一樣的,修修補補是經常的事情。比如說汽車。那時候要經過小修,中修,大修。反反覆覆的修,週而復始,一輛汽車開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到90年代,還能有日本的卡車,美國的嘎司吉普和蘇聯的斯柯達。你們就可以想一想,那時候的汽車,究竟用了多少年?(那時候,中國和美國,蘇聯,日本都沒有汽車貿易來往,全都是戰後留下的物品。)

    那時候,小而全的企業特別多。一個處級的企業就能有汽車隊,修理廠,鍊鋼廠,車鉗銑刨樣樣來的。

    85年以後,這樣的小企業就慢慢都倒閉了。汽車賣了,鍊鋼爐賣了,工人也慢慢下崗了。

    那時的五十多元,與現在的八千元比,看你怎麼比,橫比豎比,寬比窄比。現在都要比以前富裕的多。

    從吃穿用度方面,我這老兩口子,一個月也就是2000元錢,可以省下6000元錢。好在現在的吃,也絕對比以前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

    作為小孩兒,他們現在吃的東西,和以前小孩吃的東西,那簡直是沒有辦法比。有些年輕人就這樣說過:現在小孩吃的東西。是上輩子小孩吃的東西的幾倍的價值還要多。不管是營養,還有品種,或者花樣真是沒法比。還有些東西,是大人從小就

    l沒有吃過的,或者說不捨得吃的食物現在都捨得給小孩買了,吃了。

    現在每個孩子的玩具都能有幾大箱,而過去,能在商店買玩具的家庭,不是普通的家庭。或孩子少,或掙錢多。

    隨著少子化(1980年前)和一胎化的政策出現(1980年後)。中國進入了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的增長,孩子的撫養資金日益提高。嬌生慣養越來越成為夫婦家庭資金的主要支出項。

    80後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大手大腳,他們不像他們的前輩,也不像70後60後,這些在蜜罐里長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種自豪感,優越感,幸福感。

    這一代人,花錢那叫一個爽,衣服褲子包包,一個比一個好看,一個比一個貴,穿著打扮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洋氣。

    上一趟街沒一兩千塊錢都不好意思出門,一趟旅遊下來沒有一兩萬那就不是旅遊,叫窮逛。

    把老年人心疼的喲,肝 顫:你掙多少錢,這樣亂花,別光花錢,要存一點。人家彬彬有禮,出口成章:錢是人掙的,光掙不花,當祖宗供著呀?無語,無語了。

    這些孩子最大的42歲了,最小的也有32歲。已經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撐起國防護衛事業的脊樑骨,是承上啟下的繼任者。

    餘老唉,老唉,爾等頂天立地,強國有責。

  • 11 # 痴騎朽翁

    最大的感覺就是在心理上!

    70年代50多塊錢屬於高工資,一般工人和基層幹部,每個月36塊錢左右,那時候人們對生活的壓力相當小。

    那時候的學生上學基本上是免費的,小學生沒有學費,只交少量的書本費。初中就已經有了助學金,初中高中學生基本不用交什麼費用,只要自己保證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大學生只要考上,其它費用個人不用負擔。醫療方面,當時的醫療服務採取的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不但醫療費用低,醫療服務好,而且採取了先治療,後付費的方式,這樣就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國家的醫療服務,使人人能看病,人人看得起病。

    住房採取的是分配製度,政府,社會為勞動者提供住房,,,,,,。

    生活支出由於物價低,相當便宜。蔬菜價格以分為單位,糧食價值以角為單位,,,,,,。

    儘管當時很多人每個月只有三十多塊錢的工資,但養活一家四五口人沒事任何壓力,整天樂呵呵的。

    現在有些人八九千塊錢的工資,但由於通貨膨脹,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很多人背了房貸車貸,生活壓力太大,這些錢除了還貸款和生活支出以外,基本所剩無幾,甚至一些家庭還會出現負數。

    現在的人在消費觀念上,和以前的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人們提倡勤儉節約,物盡其用。

    現在人們提倡超前消費,很多東西都在大肆揮霍和鋪張浪費,而且這種現象驚人。

    所以儘管現在人們的工資水平提高了很多,但由於消費水平的增長,消費觀念的改變,所以人們的生活壓力山大,有的甚至已經被壓垮,年輕輕的走上了不歸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文章引用提到國外大學的研究不是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