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了——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卻越來越忽視顧客體驗;報表越來越好看,但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關鍵抉擇:對各種各樣的建議,舒爾茨根本不予考慮。如果妥協,儘管短期內會有回報,但是卻將漸漸侵蝕品牌的內涵。隨著公司的發展,星巴克必須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再次對其進行投資,再次專注於曾令他們取得成功的事情,而不是採取權宜之計。
應對策略:舒爾茨重返一線,親自掛帥執行長,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鋪,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計程車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策略結果:星巴克2009財年第3季度的業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實現了自2008年第1季度以來的首次盈利增長。舒爾茨經過一系列有破有立的舉措,讓星巴克終於重新回到最初的軌道,朝著最初的夢想一路向前。
2000年,霍華德·舒爾茨從執行長的位子上退下來,擔任公司主席。隨後幾年裡,星巴克不斷擴建門店,自信心膨脹,股價暴漲。當然,銷售利潤也不斷提高。
直到2007年,這一切停滯了。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星巴克存在問題。但關鍵是,如何改正?
在這緊要關頭,舒爾茨毅然決然重返一線,親自掛帥執行長,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鋪,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計程車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提升產品質量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的下午,星巴克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同時讓美國的7100家直營門店停業,為咖啡師們提供3小時濃縮咖啡培訓,以確保星巴克的顧客能得到一杯完美的咖啡。
暫時停業的7100家門店貼著相同的告示:
“我們致力於使我們的意式濃縮咖啡臻於完美。而這一切源於熟練,這也是我們全情投入雕琢自己技藝的原因。”
調製意式濃縮咖啡是一門藝術,它要求咖啡師注重飲料的特性。若咖啡師只是機械地完成動作或並未用心,而調製出太淡或是太苦的劣等濃縮咖啡時,那麼星巴克就失去了40年如一日堅守的品牌使命:激發人類的靈感。舒爾茨明白對於一杯咖啡來說,這個使命未免太過崇高,但這卻是商人該做的。我們為平庸的——一雙鞋、一把刀、一杯咖啡——注入新活力,堅信我們所創造的東西有裝點他人生活的潛力——因為,它先點亮了我們的人生。
2008年年初,舒爾茨深切希望人們可以與星巴克重墜愛河,這就是為什麼冒著槍林彈雨般的異議與告誡,他仍義無反顧地暫時關閉美國國內所有門店3小時。他只有一個信念,如果說有比完善咖啡更重要的事,那便是重新煥發員工的激情,這是每個星巴克員工服務顧客的基本要素。而這些舉動意味著星巴克要後退一步,只有這樣才能大步向前。
關閉600家門店
建設一個偉大而持續發展的公司需要有全域性意識,並在關鍵時刻有果斷決策的勇氣。對於星巴克而言,2008年7月,是舒爾茨26年來首次面臨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刻。
600家門店。
這就是最終決定在美國本土關閉的門店數量,是當初向董事會提出的數目的3倍。舒爾茨將預定關閉門店的名單看了一遍又遍:堪薩斯州的威奇托開張僅一個月的直營店;華盛頓聯邦路那家曾為顧客服務了18年的老店……幾乎每個主要城市都將至少失去一家星巴克門店。
星巴克是根據同店銷售資料來決定要關閉哪些門店的。如果計算出它難以實現應有的收益,甚至在改善運營模式或者經濟形勢走上正軌後,也無法扭虧為盈,就很可能將其關閉。
然而,有一項統計資料讓舒爾茨大為光火。所有待關閉的門店中有70%都是在過去3年中建立的,在激進的成長時期,星巴克竟然開了2300家門店。而這一次,他們將關閉近20%新開的門店!舒爾茨盯著名單上的600家門店,得到一個教訓:如果你把擴大規模看作成功,那麼這種成功必將會失敗。
星巴克增加關閉美國直營店的數量是變革戰略的組成部分。大約關閉600家表現不佳的門店,星巴克為改善長期利潤增長邁出了令人矚目的一步……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下午的1點零5分,恰好是太平洋東海岸股市收盤後5分鐘,星巴克釋出了這樣一篇新聞稿。星巴克關閉門店的計劃可以看作公司變革承諾的延伸,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在自掘墳墓。
訊息宣佈後6天,也就是7月7日,星巴克的股票跌至52周以來的低點,每股價格為14.95美元。
公司陷入困境,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某個原因或者某些流行文化的漸漸消亡,星巴克即將面臨的考驗以及磨難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在全美各地的星巴克門店中,不僅咖啡師擔憂他們所在門店的命運,老顧客也在擔心他們的日常習慣是否會被打破。他們向咖啡師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你們會關閉嗎?”,“什麼時候?”,“你們會做什麼?”,“那我們該去哪喝咖啡?”,但星巴克無法給出答案。
接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了。那些曾經說星巴克是奢侈品的人,馬上轉投陣營,同顧客和全美各地的社群一起呼籲“拯救我們的星巴克。”
“星巴克不只是咖啡館。”一位積極保護加州奇諾崗門店的女士寫道:你在星巴克會見朋友,在炎熱的夏天為孩子點一些冷飲。你在這裡學習,用電腦工作,閱讀或者僅僅是在舒適的扶手椅上安靜地打發時間。這家星巴克已成為我們小社群的一部分,我們希望盡我們所能幫助它。
“如果是本地的唐恩都樂甜甜圈關閉,會有這麼多人站出來嗎?”《華爾街日報》社論版的副編輯丹尼爾·海寧格這樣寫道,“這是怎麼回事?這不可能只是因為咖啡。”海寧格的文章著實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這是因為每家星巴克門店都有著保持微妙與細緻平衡的精神。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了——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卻越來越忽視顧客體驗;報表越來越好看,但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關鍵抉擇:對各種各樣的建議,舒爾茨根本不予考慮。如果妥協,儘管短期內會有回報,但是卻將漸漸侵蝕品牌的內涵。隨著公司的發展,星巴克必須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再次對其進行投資,再次專注於曾令他們取得成功的事情,而不是採取權宜之計。
應對策略:舒爾茨重返一線,親自掛帥執行長,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鋪,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計程車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策略結果:星巴克2009財年第3季度的業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實現了自2008年第1季度以來的首次盈利增長。舒爾茨經過一系列有破有立的舉措,讓星巴克終於重新回到最初的軌道,朝著最初的夢想一路向前。
2000年,霍華德·舒爾茨從執行長的位子上退下來,擔任公司主席。隨後幾年裡,星巴克不斷擴建門店,自信心膨脹,股價暴漲。當然,銷售利潤也不斷提高。
直到2007年,這一切停滯了。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星巴克存在問題。但關鍵是,如何改正?
在這緊要關頭,舒爾茨毅然決然重返一線,親自掛帥執行長,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鋪,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計程車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提升產品質量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的下午,星巴克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同時讓美國的7100家直營門店停業,為咖啡師們提供3小時濃縮咖啡培訓,以確保星巴克的顧客能得到一杯完美的咖啡。
暫時停業的7100家門店貼著相同的告示:
“我們致力於使我們的意式濃縮咖啡臻於完美。而這一切源於熟練,這也是我們全情投入雕琢自己技藝的原因。”
調製意式濃縮咖啡是一門藝術,它要求咖啡師注重飲料的特性。若咖啡師只是機械地完成動作或並未用心,而調製出太淡或是太苦的劣等濃縮咖啡時,那麼星巴克就失去了40年如一日堅守的品牌使命:激發人類的靈感。舒爾茨明白對於一杯咖啡來說,這個使命未免太過崇高,但這卻是商人該做的。我們為平庸的——一雙鞋、一把刀、一杯咖啡——注入新活力,堅信我們所創造的東西有裝點他人生活的潛力——因為,它先點亮了我們的人生。
2008年年初,舒爾茨深切希望人們可以與星巴克重墜愛河,這就是為什麼冒著槍林彈雨般的異議與告誡,他仍義無反顧地暫時關閉美國國內所有門店3小時。他只有一個信念,如果說有比完善咖啡更重要的事,那便是重新煥發員工的激情,這是每個星巴克員工服務顧客的基本要素。而這些舉動意味著星巴克要後退一步,只有這樣才能大步向前。
關閉600家門店
建設一個偉大而持續發展的公司需要有全域性意識,並在關鍵時刻有果斷決策的勇氣。對於星巴克而言,2008年7月,是舒爾茨26年來首次面臨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刻。
600家門店。
這就是最終決定在美國本土關閉的門店數量,是當初向董事會提出的數目的3倍。舒爾茨將預定關閉門店的名單看了一遍又遍:堪薩斯州的威奇托開張僅一個月的直營店;華盛頓聯邦路那家曾為顧客服務了18年的老店……幾乎每個主要城市都將至少失去一家星巴克門店。
星巴克是根據同店銷售資料來決定要關閉哪些門店的。如果計算出它難以實現應有的收益,甚至在改善運營模式或者經濟形勢走上正軌後,也無法扭虧為盈,就很可能將其關閉。
然而,有一項統計資料讓舒爾茨大為光火。所有待關閉的門店中有70%都是在過去3年中建立的,在激進的成長時期,星巴克竟然開了2300家門店。而這一次,他們將關閉近20%新開的門店!舒爾茨盯著名單上的600家門店,得到一個教訓:如果你把擴大規模看作成功,那麼這種成功必將會失敗。
星巴克增加關閉美國直營店的數量是變革戰略的組成部分。大約關閉600家表現不佳的門店,星巴克為改善長期利潤增長邁出了令人矚目的一步……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下午的1點零5分,恰好是太平洋東海岸股市收盤後5分鐘,星巴克釋出了這樣一篇新聞稿。星巴克關閉門店的計劃可以看作公司變革承諾的延伸,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在自掘墳墓。
訊息宣佈後6天,也就是7月7日,星巴克的股票跌至52周以來的低點,每股價格為14.95美元。
公司陷入困境,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某個原因或者某些流行文化的漸漸消亡,星巴克即將面臨的考驗以及磨難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在全美各地的星巴克門店中,不僅咖啡師擔憂他們所在門店的命運,老顧客也在擔心他們的日常習慣是否會被打破。他們向咖啡師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你們會關閉嗎?”,“什麼時候?”,“你們會做什麼?”,“那我們該去哪喝咖啡?”,但星巴克無法給出答案。
接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了。那些曾經說星巴克是奢侈品的人,馬上轉投陣營,同顧客和全美各地的社群一起呼籲“拯救我們的星巴克。”
“星巴克不只是咖啡館。”一位積極保護加州奇諾崗門店的女士寫道:你在星巴克會見朋友,在炎熱的夏天為孩子點一些冷飲。你在這裡學習,用電腦工作,閱讀或者僅僅是在舒適的扶手椅上安靜地打發時間。這家星巴克已成為我們小社群的一部分,我們希望盡我們所能幫助它。
“如果是本地的唐恩都樂甜甜圈關閉,會有這麼多人站出來嗎?”《華爾街日報》社論版的副編輯丹尼爾·海寧格這樣寫道,“這是怎麼回事?這不可能只是因為咖啡。”海寧格的文章著實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這是因為每家星巴克門店都有著保持微妙與細緻平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