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妖骨笛
-
2 # 熱情花貓Pz
這個在文科領域尤其明顯。將功利作為學術唯一目的是學術的“造糞機”,重數量和層級,輕質量和創新,重門閥和團隊,輕思想和實踐。在學術體系中,“引述+話術”大行其道,沉下心來把科研跟人與社會密切結合的學術成果越來越少了。
-
3 # 上進的糯米Ny
為了論文發表而寫的論文,根本就沒有實質的解決問題導向,也不具備闡述科學原理的作用,對後續研究者沒有幫助,所以是科研垃圾。每年能有1-2篇真正的論文已經很棒了,有人能發表十幾二十篇論文,可想而知。
-
4 # 圖南L
我覺得好多文章就是垃圾文章,為科研而科研,為發文章而科研,為待遇而科研,為帽子而科研,為官位拿專案而科研,現在不僅是學而優則仕,而且是科研優則仕,某院長公然在會上講誰重視本科教育,要的是國家級課題多少項,sci頂級文章多少篇,國獎獲得多少項,那些數字多光鮮。可以從這些話中體會高校的教育科研現狀和走向。
-
5 # 浮來柳青
因為論文與績效掛鉤,而且評職稱也有論文要求。因此大家都拼命的拼湊論文,越多越好,級別越高越好,這些都與現實利益相連。
如果沒有研究出什麼成果怎麼辦?那就是生吞活剝,東拼西湊,將別人的觀點和成果抄襲過來,根本沒有什麼新意。如此一來就產生了大量的低質量的學術垃圾,對學術的發展毫無意義。
-
6 # 銀髮民工頭
我也不想寫沒用的論文,但是不寫個人不能進步,不能評職稱。你發現單位活兒乾的不好的人人家有水論文,評了職稱了,你呢?人家把名額佔了,繼續拿著高工資躺平,你還要幹活,你也去寫論文,寫了你發現自己寫的也是水論文。。。
-
7 # 擼串聖手
如果在自己的科研成果中找不到樂趣,只能找到垃圾,那就說明並不適合走科研這條路。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的成果都是基礎性的,重複性的,而開創性的成果就是建立在無數基礎工作的基礎上的。哪怕成果再小,也是為後人提供一個依據,給後人當一個肩膀。總想著搞個大的,小的都沒搞明白,上哪搞大的去?
-
8 # 光伏大資料
有越來越多的人說自己產出的是”學術垃圾”,這是不幸中的幸事,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清醒和反思這個問題了!
為什麼要搞”科研”?最初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解決生活生產中的科學技術問題,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就像當年我們搞原子彈,有了它,可以化解很多壓力和問題,所以不管多大代價都要搞。
那時候,科研工作很純粹,也沒有附加的利益,能夠參與的人也很少,參加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就足以支撐研究人員踏實工作。
後來科研工作逐漸擴散到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科研逐漸成為一種普通的職業,逐漸成為一種謀生的方式,它的價值認定逐漸變成了科研人員的收入。
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科研領域,科研專案、經費、論文成為個人和單位的考核指標,很多都成了為了科研而科研,脫離現實,閉門造車,產生的成果自然就沒有多大的價值。
由於現實的發展,今後這種低價值科研將會
-
9 # 智慧的雲帆
如果學術與生產力價值轉化和社會應用效果掛鉤就不會產生“學術垃圾”。可是,現狀並非如此,是導向出了問題,是職稱評定和科研任務指標製造了學術垃圾。
回覆列表
最近也在寫科研相關檔案,總結來說很多都是在寫科技八股文,並無實質內容。
很多課題的價值不取決於研究的本質,而是迎合領導。領導關注什麼,當然是高大上,見效快,出成績,這就決定了很多人浮於表面,而無法下沉。說到底,就是太功利,太浮躁了。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那些默默耕耘的,總有發光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