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

      根據史書記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確實製造過神奇的木牛流馬。在那個科技欠發達時代能造出如此先進的交通工具,確實是個奇蹟。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九年(231),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那麼,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樣的機械呢?《諸葛亮集》中的一段文字,應該是可靠的資料:“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人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這段記載,儘管對木牛形象作了描繪,並且下文還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下來,後人難以複製。

      多年來,對木牛流馬的解釋,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綜合分析認為,以下三種說法的可能性比較大。

      一種說法認為木牛流馬是普通獨輪推車。

      《宋史》、《後山縱談》和《稗史類編》等史籍,認為木製獨輪小車在漢代稱為鹿車,諸葛亮加以改進後稱為“木牛流馬”,北宋才出現獨輪車的稱呼。從考古發現來看,在四川的渠縣出土有蒲家灣東漢無名闕背面的獨輪小車浮雕,還要燕家村東漢沈府君闕背面的獨輪小車,大致再現了“木牛流馬”的模樣。這兩種獨輪車都很獨特,其車形似牛似馬,具有獨特的運輸功能。木牛有前轅,引進時人或畜在前面拉,人在後面推。而流馬沒有前轅,行進時不用拉,僅靠人推。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時蜀漢偏處西南一隅,馬匹有限,並且多被用於騎馬作戰。運糧運草主要靠人力,這樣,木牛流馬便應運而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至於“木牛流馬”稱呼,是因為獨輪車不用牛馬,一個人就能推著走,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轉的馬(流馬),這與今天稱拖拉機為“鐵牛”、機車為“電驢子”的道理一樣。

      第二種說法認為木牛流馬是奇異的自動機械。

      《南齊書》、《太平御覽》,還有現在的《詞源》認為,三國之時,運用齒輪原理製作機械,已屢見不鮮,包括東漢畢嵐所作的翻車,三國韓暨所作的水排,魏國馬鈞所作的指南車。《南史》說:祖沖之“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意思指祖沖之在木牛流馬的基礎上,造出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以此推論,三國時期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屬常見,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很有可能是令祖沖之感興趣的、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否則祖沖之是不會有興趣拿它來作參考和對比。

      第三種說法認為木牛流馬是四輪車和獨輪車。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卷八認為:“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而范文瀾則認為,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腳四足。所謂一腳就是一個車輪,所謂四足,就是車旁前後裝四條木柱;流馬是改良的木牛,前後四腳,即人力四輪車。雖然它們的尺寸與古代的木牛流馬不相同,但工作原理差不多:木牛的載重量比較大,行進緩慢,比較適宜在乎緩的道路上執行;流馬則是專門用於山區運輸的工具。

      上述幾種觀點,不一而足,究竟哪一種說法最符合木牛流馬的原貌,仍待後人去深入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吃剩的菜為什麼在加熱的時候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