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紅大聰明龍
-
2 # 做個愛讀書的人
是因為大家手裡沒錢了啊,只能剋制消費
疫情原因,幾乎沒有沒被影響的地方吧,不能出去賺錢但是在家各種費用一點也沒減少。存款有的還花出去不少。
疫情反反覆覆,一年下來,最怕聽到密接,陽了
還好國家從今年下半年及時管控,不在封城,精準封控。要不然,唉,日子難過啊
失業,下崗,破產。比比皆是。
我家我看生意,上半年被封了將近3個月,賠了30萬,還能接受。
老公正經國企打工人。不是辦公室,是一線體力勞動那批。前兩年剛開始做生意,還算可以,誰知就開始疫情。
3年疫情,斷斷續續,有掙有賠,老公的工作就是我的底氣,賠了,不至於喝西北風去
以前花錢不說大手大腳的吧,但是基本自己想買的稍微考略就買了。後來疫情,就開始節制。有了攢錢意識。
所以啊,都是生活逼的
-
3 # 雪煮清茶
原因無他,疫情導致大家收入降低,也必然會導致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悲觀,最終傳導到消費上就是減少非必要的消費。
一場世紀疫情,首先導致了眾多行業從業者的收入減少。不少人還面臨著失業。尤其是服務業裡的商業、餐飲等從業者。不可避免地被疫情影響,有不少企業被迫關門,導致從業者也被動失業;直接收入減少,必然壓制消費慾望;
其次,疫情導致的收入降低,同樣壓制了消費預期。消費預期就是花未來的錢。如果自己收入比較穩定,那麼,就有可能會讓自己敢於借債消費。
第三,對於房奴、卡奴等人群,收入降低,還可能意味著借貸的錢無法按期還款的問題。
故此,由疫情導致的收入降低,必然會傳導到消費慾望的降低。不過,疫情並非完全都不好。疫情導致華人在理財觀念上,發生重要轉變,被迫重新認識到理財“量入為出”的中國傳統理財觀念的重要性。
華人傳統理財觀念,喜歡儲蓄,喜歡為應對未來危機儲備必要的財富。近年來,受西方拜金消費思潮的影響,中國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傳統理財觀念嗤之以鼻。這次疫情,直接教育了這些在消費觀念上與國際“接軌”的年輕人。
因為,疫情來了,如果一個人或家庭擁有一定量的儲蓄的話,就不會產生焦慮。在沒有足夠儲蓄的情況下,降低消費慾望,恐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華人用5000年進行的經驗積累總結出來的理財觀念是有其合理性的。
-
4 # 一切隨風0210
不是消費慾望普遍變低了,而是普遍沒有錢了,三年疫情,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不僅花完了存款,還有了負債,一年被封四次,被公司裁員,正在找工作中,喝杯奶茶都要三思,更遑論其他消費呢?能用的就繼續用,能穿的就繼續穿,能省的就繼續省,爭取早日擺脫困境?
-
5 # 往後餘生春暖花開
不是沒有消費慾望,是隻能控制消費慾望。原因無他,錢越來越難掙,花錢的地方太多,只能控制消費,積極攢錢。
疫情原因,普通人日子都不好過。像我們家,收入減少,到收入停止,需要花錢的地方卻沒變少,甚至更多。
無他,只能生活上省省,還不能完全不顧營養,畢竟兩個孩子還在長身體。
雞蛋牛奶省不了,雞鴨魚牛肉什麼的,不經常的還是得安排。多買季節菜和水果,又新鮮又便宜。當季的小青菜,兩塊錢一斤,可以炒一盤,還能留點早上煮麵條。有些菜不當季的時候,七八快十來塊一斤,大量上市了一兩塊,兩三塊一斤,趕緊安排上。現在本地的橘子十塊錢四斤五斤的,買上十塊錢,也可以吃上幾天。
前段時間發的消費券,趕緊領了去超市囤了點米麵油,反正也得用,也可以存放,用消費券一減,還是很划算的。
衣服鞋子什麼,總覺得沒衣服穿沒鞋子穿,衣櫃鞋櫃開啟看看,其實還好,還能換洗,大人先就著吧,孩子的再看看。
孩子的課外興趣班,畫畫停了,留下練字,網課也得精簡精簡,儘量找點免費的。
儘量不外出吃飯,出去吃一頓,在家可以幾天了,還是自己在家折騰划算。
最最重要的,當然是想辦法搞錢了
-
6 # 湖心小築0416
今年經濟不景氣。疫情之下,很多企業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小了。工作環境不景氣,工資不增反減,物價與工資沒有很好的適配性。
更多的人對於理財不再是概念上的認識,而是付諸於行動。大家也變得更加理性了。
-
7 # 瓅瓅瓅
應該是大家都很剋制自己了吧,畢竟現在疫情反覆而且疫情也比較嚴重,大家不是被隔離在家就是不準出市或者出省,所以基本也沒啥消費的,要說不能出去玩,那好多漂亮的衣服就沒必要買了,因為買了大抵是穿不了,基本大半年都在隔離,何必浪費這個錢呢~
再說其它食住行這些,現在疫情嚴重,好多公司都幹不下去,好多人都面臨著找工作難,可能連飯都要吃不上,怎麼敢大筆消費呢,現在年輕人壓力大,房貸車貸,還有的養家餬口,哪敢怎麼消費買東西啊。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就像消費慾望,很多人選擇了賺更多錢去滿足自己的慾望,但當下真心難賺錢啊,做什麼都不容易,而一部分人則厭倦了永無止境地追逐物質的享受,開始考慮消費的意義,他們開始擺脫自己對物質的慾望,從其它地方尋求自身的滿足感。
實際上,當代青年更有能力和機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財富積累和物質享受,只是在步入社會後,被迫面對更多的現實問題罷了……
回覆列表
不是大家消費慾望普遍變低了,而是大家懂得攢錢了。
2020年以前,大家都很快樂,也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我的同學朋友們也是這樣,經常消費。比如週末去吃個大餐,聚一聚。或者出去玩個遊戲,旅個遊,去遊樂場玩一玩。那時候他們還很快樂,絲毫不擔心錢花完帶來的後果,因為工作比較穩定,工資按時到賬。
後來就發生了疫情,在家的日子是舒服的,但是在家隔離的日子是痛苦的。因為不能上班,工資變少了,有些必要的花費不能少,有的人有車貸,有房貸,或者手機貸款。以前發工資、消費差不多能形成一個迴圈,省點花還能有些結餘。現在收入趕不上開銷,只能坐吃山空了。坐吃山空是可怕的。因為消耗的速度是很快的,沒有及時的補充,很快就見底了。
後來其實很快也就解除封閉了,也基本能正常上班。然後就發現大家好像都不愛出去玩了,也不想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消費了。大家都在勒緊褲帶過苦日子,生怕哪天沒了收入,吃不上飯。大家都說疫情教會了我們生活,囤貨成了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也理解了老一輩人喜歡屯物資的習慣。然後攢錢就成了大家的被動技能,看起來就是大家的消費慾望變低了。
最後說一句,倉裡有糧,心裡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