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捕風的漢字

    曾國藩的思想和管理得益於在靖港操練水軍的對面銅官窯(從製陶悟性,過去中國最強盛的是陶瓷)。也形成了曾國藩家書內的慎獨和明強,放到現在的資訊學是影響和收集資訊的處理。並且在清政府當時是滿族,與太平軍的廣西壯族藍天有影射,所以即使曾國藩逝世都為了維護湘軍從南京六月後才長沙(沒水路官道),並停靈柩一月葬於現河西(原屬於明藩王墓地範圍),不入相鄰的祖籍,是以死明志,始終強調君臣(滿漢)。曾國藩坐為千古完人,思想精髓是拙與不拙。例如其自身的赤裸上身查金庫等。

  • 2 # 文史齋

    1853年,曾國藩建湘軍。他只一眼,就相中45歲的老秀才羅澤南。隨後,他下令:將領只要愚笨秀才,越笨越好,並一口氣招了104名秀才將領。

    他還活活把部隊,搞成民工建築隊,天天帶著士兵們挖溝砌牆。就靠著這,他拿下一座座城池,打跑太平天國,硬是打造出一支龍虎之師。

    他為什麼要招“笨人”做“笨事”打“笨仗”呢?這還要從笨的源頭~曾國藩自身說起。

    一、笨得被小偷嘲笑,7次才考中秀才

    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首領。可他家的笨是出了名的。

    當年,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就憋著一口志氣,要考取個功名,他硬是咬牙考了17次秀才,終於在43歲這年,勉強考中。顯然,這股子勁頭,也傳到曾國藩身上。

    據說,在曾國藩的湘鄉老家,一直有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天晚上,曾國藩正在家裡讀書。這時,忽然出現一篇文章,他反覆讀了很多遍,一遍一遍地揹著,可就是背不下來。

    可此時,夜已深,他卻還是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另外一個人。

    原來,他的屋簷上一直藏著一個小偷,想等他休息後,進屋偷點東西,可小偷就這麼眼睜睜地盯著曾國藩幾個時辰,可曾國藩就是不去睡覺。

    小偷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氣得二話不說,直接從房簷上跳了下來,他氣沖沖地對曾國藩吼道:“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都會背了。”

    說完,小偷直接將這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然後氣呼呼地走了。

    他的這股笨勁,也體現在考取功名上。

    在曾國藩21歲這年,他再次信心滿滿地來到考場,可這已是他第6次來到考場。

    而這次的結果,與前5次既相同又不同。

    相同的是,他仍舊沒有考中秀才,可恰恰這個不同,成了他的奇恥大辱。

    發榜這天,曾國藩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他萬萬沒想到,落榜的他竟也榜上有名。

    可就在他滿臉疑問的時候,忽然聽到學臺(湖南省學政)喊到自己的名字。

    原來,這次曾國藩被作為佾生,登記在冊。

    佾生,在當時,相當於半個秀才,是說曾國藩雖沒考中秀才,但成績還勉強,可以作為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還有個好處是,下次的考試,可以免去縣試和府試。

    而此時,學臺正在臺上,點名批評著曾國藩,說他的文章太淺顯,根本沒有悟到精髓。

    按理說,能考上佾生,也算值得慶賀的一件事。

    然而,當曾國藩聽到學臺的訓話,他腦袋嗡一下的炸了,感覺天旋地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在他看來,這完全是在羞辱他,當著大庭廣眾的面,把他笨的事實說了出來,他寧願大榜上從來沒出現過他的名字。

    正是這次“羞辱”,猶如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曾國藩考試的路。

    終於,在第7次中,他考中秀才,從此走上官路,後面越來越順,開始了10年的京官生涯。

    曾國藩後來總結自己的經驗,他的成功就是得益於當年自己基礎打得好,而再看那些,早早就考取秀才的同學,幾乎再也沒有考上舉人的。

    《曾國藩全集》: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這種“笨”帶來的好處,已經在曾國藩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二、得罪權貴,成為眾人唾罵的物件

    此後,曾國藩得到道光皇帝的賞識,10年內7次升遷,可此時,他給弟弟們的書信中,卻滿是失望、不滿之語,甚至有辭官回家的想法。

    這一切,都是因為道光晚期的腐朽統治,而滿朝文武呢?他們全是多磕頭少說話,為了個人利益,已經抱成一團。

    面對這種局面,最終他還是沒有控制住,得罪了兩位權貴。

    1、強大關係的琦善

    琦善,滿清貴族,年紀輕輕就已經位極人臣,在朝廷中,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841年,琦善因錯被革職抄家,因他強大的關係網,不久琦善就重新走進朝堂,得到重用,被任命為陝甘總督。

    可到任的琦善,仗著天高皇帝遠,卻無法無天,濫殺無辜,鬧得民怨沸騰,最終有人一紙訴狀,將琦善告到了朝廷。

    咸豐皇帝聽後,龍顏大怒,直接將琦善革職,交給刑部來審訊此事。

    但好人脈的琦善,在審訊過程中,總被問一些瑣碎小事,身為刑部侍郎的曾國藩當然明白,這是在為琦善開脫罪責。可他萬萬沒想到,刑部尚書恆春,要將四名舉報人抓來,一起來審訊。

    按理說,這是違反大清律的,可竟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

    看到這,曾國藩實在看不下去了,他騰地一下站了起來,拍桌子說道:“琦善位置再高,也因該奉旨查辦,如果這樣對待舉報人,再有大員犯錯,誰還敢站出來?”

    據《曾國藩年譜》記載:琦善雖位至將相,然既奉旨查辦,則研鞫乃其職分;司員職位雖卑,無有傳入廷尉與犯官對質之理。若因此得罰,將來大員有罪,誰敢過問者?

    聽到曾國藩的嚴厲斥責,刑部尚書十分羞愧,不敢再說什麼。正是攝於曾國藩的剛正,琦善最終被髮往吉林贖罪。

    2、太平天國鬥爭中,排程不力的賽尚阿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鋪天蓋地襲來。咸豐皇帝急忙派出賽尚阿,前去清剿。可沒成想,太平軍的實力,已遠遠超出清朝的想象。

    而賽尚阿,卻根本沒有把太平天國放在眼裡。致使數月過去,絲毫沒有進展,而天平軍卻日益壯大。

    馬上,久無戰功的賽尚阿,被人給告上朝堂。眾人都提議寬免賽尚阿,從輕處理。

    這時,曾國藩再次站了出來,他認為這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一定要從重處理。

    可會議的結果,還是按眾人的意見:從寬處罰。

    看到這個結果,曾國藩十分不服,他當即提筆,寫下申請從重處理的奏摺。

    最終,賽尚阿因此被革職。

    自從,得罪了琦善和賽尚阿後,曾國藩彷彿撕開了大家的遮羞布,這些京官們,紛紛孤立他,暗戳戳地對曾國藩指桑罵槐,他儼然成為眾人謾罵的物件。

    此時,曾國藩的內心十分痛苦,他看清了此時朝廷的昏聵,這種氣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一心為頹敗不堪的朝廷獻計獻策,卻得來百般辱罵,他恨不得馬上逃離這個讓他傷心的京城。

    終於,機會來了。

    三、為母奔喪結束京官生涯,辦團練差點送命

    1852年,江西鄉試缺一個考官,曾國藩被派了出去。這正是他朝思暮想的離京機會。

    接到命令,他匆忙打好包裹,興沖沖地上路了。可剛走到安徽,卻接到家裡的來信,他母親去世了。

    就這樣,曾國藩立即換裝,朝家鄉的方向奔去,他14年的京官生涯也在此刻正式結束。

    然而,剛到家半年的曾國藩,就被咸豐皇帝火急火燎地喊了出來。

    太平軍已經鬧得十分猖狂,他們一路北上,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淪陷。

    咸豐皇帝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一口氣在全國,找了40多位閒賦在家的官員,當團練大臣,幫助地方官員辦團練,來保護鄉里,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

    而這40多人中,有的乾脆敷衍幾天,找個地方一待,給團練捐點錢,就當交差了;有的借這個假公濟私的機會,真的組織起一小股民兵,可惜他們保護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的甚至藉機對富商大戶,敲詐勒索,中飽私囊。

    唯獨曾國藩,他只想為百姓和國家做點實事,辦一支新的隊伍。

    然而,因為練兵,他險些喪命。

    當年,曾國藩來到長沙,雷厲風行地組織起民兵隊伍。

    經過反覆思考後,他拍案而起,做出一個決定:每月3日8日由他親自訓話,要把優良傳統的孔孟之道和岳飛精神,教給每一位民兵。

    可問題還是來了,他不但要教給自己的民兵,他還要有著正規軍編制的綠營兵,也一起來聽教誨。

    因為,此時的綠營兵已經成為長沙百姓的一個心病,他們毫無軍紀,四處擾民,鬧得百姓不得安生,跟土匪強盜沒什麼差別。

    曾國藩就是想改一改,綠營兵兵痞的作風,可衝突來了。

    按理說,這是一個大好事,可偏偏有不聽話,帶頭滋事的。

    首先站出來的是長沙副將清德。

    他不僅帶頭反對曾國藩的訓話,還四處散播謠言,說曾國藩是另有野心,不要被曾國藩矇騙了。

    曾國藩見有人搗亂,他眼裡根本不揉沙子,毫不猶豫地上疏,並狠狠地將清德和綠營兵告了一狀。

    接到上疏的咸豐皇帝,立馬回旨,就地將清德革職查辦,給曾國藩一個滿意的答覆。

    表面上看,咸豐皇帝為曾國藩掃除了眼前的障礙,可卻為曾國藩埋下了隱患。

    這次衝突,讓綠營兵對曾國藩恨之入骨,尤其是清德的上司,湖南綠營兵的將領鮑起豹,時刻等著抓住曾國藩的小辮子。

    馬上,時機到了。

    綠營兵仗著自己是正規軍,總是有意地與曾國藩的民兵,挑起事端。

    一天, 兩方又在路上相遇,並扭打在一起,直到曾國藩趕來,大家才被分開,可還是有好多人被打傷。

    曾國藩氣得肺都要炸了,他回屋提筆就給鮑起豹寫了文書,要鮑起豹將帶頭滋事的綠營兵抓起來,以此來杜絕械鬥的風氣。

    可鮑起豹拿到文書,卻露出了一絲壞笑,他要趁機整治曾國藩一頓。

    他大張旗鼓地將滋事者綁了起來,並且招搖過市地送到曾國藩住處。不僅如此,他還派人散步曾國藩要處置綠營兵的訊息。

    本就水火不容的兩方,哪受得了這番鼓動。

    綠營兵紛紛走上街頭,讓曾國藩釋放滋事者。

    而此時,長沙城中的長官們,卻全都大門緊閉,等著看曾國藩的笑話。

    綠營兵一看,當官的都不管,頓時膽子大了起來,將曾國藩的住處圍得水洩不通。

    而此時,曾國藩正在安心寫字,因為他隔壁就是巡撫衙門。他心想綠營兵就算膽子再大,也不敢闖進來。

    可就在這時,綠營兵卻破門而入,上來就打,幸虧曾國藩躲閃及時,才躲過一刀,嚇得他奪門而逃。

    幾個箭步,曾國藩就跑到巡撫洛秉章的門前,哐哐砸門。

    這時,已在屋內暗暗發笑多時的洛秉章,才慢悠悠地走出來,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

    看到巡撫走來,綠營兵才收斂起來,可洛秉章卻將幾個士兵鬆了綁,並連連向他們道歉,彷彿曾國藩做了錯事一樣。

    看著綠營兵興高采烈地離去,曾國藩的心裡五味雜陳,可更氣人的是,洛秉章不但對曾國藩毫無安慰之語,反倒冷冷的說了一句:“鬧什麼鬧,將來打仗還不是要靠他們嘛!”

    看著洛秉章逐漸走遠,曾國藩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可他堂堂朝廷的二品大員,卻差一點被兵痞殺害,而他卻無處講理。一時間,曾國藩成了長沙裡的笑話。

    這件事,對曾國藩的打擊特別大,他一連幾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經歷過這些,他痛定思痛,最終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離開長沙去衡陽,創立湘軍。

    四、建湘軍,選“笨人”,只要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當年,曾國藩招聘將領,可招聘告示一貼出來,就遭到無數人的嘲笑。

    他只要一反常態,只要沒打過仗的讀書人,有經驗的綠營兵一個不要。

    按理說,戰場上,不是紙上談兵,有經驗者更為寶貴,可他偏不信這個邪。

    馬上,他就招到了一個老秀才~羅澤南。

    羅澤南,也是曾國藩的老鄉,比曾國藩還要大4歲,30歲這年,歷經7次科考,考中秀才。

    可他出身貧苦,3個兒子愣是活生生地被餓死,40歲時,仍在以教書為生,可遇到大旱之年,家裡仍沒有米下鍋。

    可即使這樣,羅澤南從不為自己的窮困擔憂,還是專心理學。

    而曾國藩只一眼,就認準羅澤南是個好苗子。結果也正如他所料。

    羅澤南雖從未摸過兵器,可一進戰場,他猶如蛟龍入海。

    征戰四年,羅澤南打了200多仗,幾乎沒吃過敗仗,更難得的是,他多次以少勝多獲得勝利。

    在湘軍中,很快佔有一席之地。

    羅澤南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正是理學帶給他的兩個力量。

    1、他英勇殺敵,從不畏懼,因為理學講究的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而他,早已把理學研究透徹,把生死置之度外,每次打仗,他都衝鋒在前,從不怕死。

    2、而且,理學也讓他臨危不亂,每當在混亂的戰場上,他都能保持不動心,去冷靜思考問題。

    羅澤南是這樣,而在湘軍中,曾國藩有104位羅澤南這樣的書生將領。

    這正是曾國藩看中書生的地方,而說到“笨人”,接替羅澤南的李續賓,就是很好的代表。

    選“笨人”,其實是曾國藩在綠營兵中得出來的結論。

    當年,他總能看到綠營軍中,將領們偷奸耍滑,心眼多,油嘴滑舌,顛倒是非,關鍵時刻都溜走了,沒一個靠得住。

    每每看到這,他都在心裡默默發誓,一定要找不善說話的笨人來用,李續賓就是這樣。

    李續賓,也是一個書生,他口才不好,所以總是默默待在角落。有的時候,他一句話也不說,就乾巴得做一天。

    可一到戰場,遇到太平軍,他就像發瘋了一樣,衝在最前方,把好打的地方給別人,自己去啃最硬的骨頭。

    就連分東西時,他也是把好的讓給別人,自己留下差的。

    五、做“笨事”,不打仗挖土方

    說起做笨事,曾國藩的民工建築隊,一定要提到。

    曾國藩在與太平軍打仗時,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紮營,每天走30里路就不走了。

    然後下令,全軍挖溝砌牆。

    原來,當年在嶽州,湘軍沒有一點作戰經驗。

    太平軍正是抓住這個特點,給湘軍來了個突然襲擊,差點讓湘軍全軍覆沒。

    曾國藩花了很長時間才緩過來,從此以後,曾國藩定下個死規矩,不管士兵多麼勞累,都必須圍繞營地,挖出2條深溝,同時再砌2層高牆,來保護自己,而且還要有人站在牆上輪流值崗。

    這個笨事,讓曾國藩立於不敗之地,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前進。

    六、打“笨仗”挖溝圍城,吃掉一個個城池

    曾國藩打仗,都是吸引別人來攻打自己,做到後發制人。但攻城時,他就十分被動,為此,他想到一個好主意,繼續挖溝。

    而單單這個挖溝時間,就需要一年甚至兩年三年時間。

    這樣,他就可以用一道道壕溝,把城中的敵人團團圍住,並困得他們吃不上喝不上。

    最後,只能乖乖地出來應戰。

    曾國藩硬是反客為主,取得勝利。

    當年,湘軍的大多數城市,都是靠這個方法拿下來的,比較出名的如曾國荃攻下吉安,胡林翼攻下九江。

    七、寫在最後

    曾國藩,透過自己的7次科舉,穩紮穩打,做到10年內7次升遷。他也從中悟出,做任何事情,多要穩紮穩打。

    他招“笨人”書生,組建湘軍,而後又帶領湘軍,每天從最不起眼的挖溝砌牆開始,在保住自己,能夠很好生存的前提下,再去一點點吃掉敵人。

    其實,他也可以選擇聰明的做法,如果那樣,估計歷史早已被改寫,世間也不可能再有這個“笨”得可愛的曾國藩。

    他時時刻刻都在與笨為伍,而這也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正所謂: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融進祖國的山河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