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別哭5

    黑龍江大米好,老少愛吃。那麼,這一碗好大米是怎樣來的呢?

    有人以為,大米不就是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上稻子嘛!沒錯,乍看之下的確如此,但是,這一種一收之間,卻藏著大學問。

    怎麼種得好?如何收得多?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即便不從事“三農”工作,認真瞭解一下“大米”,或許並不是一件多餘的事。那麼,《民生週刊》記者就帶你走進黑龍江北大荒,走進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的各場站,去探尋一粒大米的生長密碼。

    北大荒,被譽為“中華大糧倉”。

    一進9月,北大荒的萬畝(萬頃)稻田,就迎來了大面積秋收。從中旬開始,難以計數的隆隆作響的大型收割機械往返田野間,氣勢恢宏。到了10月,人們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八五六農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站站長柴楠,長期從事農業研究,幾乎天天泡在水田裡,對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各個環節瞭然於胸。柴楠很認真地告訴記者,他能看懂每粒稻子的表情。他說,想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米飯,要經過從整理土地、備糧選種,到育苗、插秧,再到田間管理,最後開鐮囤倉等數十個環節,用時將近300天。

    這300天,從春入秋,大地由綠變黃,務農人數不清要多少次擦乾汗水,一粒水稻種子才能結結實實地生長出1000多粒稻穀。如此看來,要吃上一碗好大米,確非易事……

    初冬翻土待春耕

    所有植物的故事,都從一顆種子開始,水稻也不例外。

    如果你認為把種子往地裡一撒,就能長出秧苗,最終結出果實,那就大錯特錯了。

    八五六農場第六管理區的種植戶於國麗,也曾認為種水稻很簡單,可種了將近20年糧後,她仍表示不夠了解水稻。

    眼下,於國麗夫妻正在為自家200多畝水稻收割做著準備,丈夫徐福友左一遍右一遍地檢修收割機,以防關鍵時刻“掉鏈子”。

    由於今年東北地區氣溫高,北大荒水稻豐產板上釘釘,於國麗說“今年的大米不愁賣”。

    在這裡值得強調一下的是,於國麗所在的八五六農場黨委書記李國告訴《民生週刊》記者,2021年,八五六農場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7萬畝,年產水稻13億斤,可為全華人民提供一天口糧。

    而正是有了這些大大小小農場的累積,才讓北大荒成為糧食生產“17連豐”、連續1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的“中華大糧倉”。

    數字意味著什麼?增產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看到囤滿倉足,不再為買不到大米感到擔憂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會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一粒種子結出大米,不容易。

    記者問於國麗,收完水稻,是不是就可以好好休息幾個月了?畢竟已經忙了大半年。她直搖頭:“地裡的事兒,還多著呢!”

    她說,收拾完稻子,緊接著就要“秋翻地”。秋翻地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把地上殘留的稻秧、稻殼、秸稈等翻到地裡漚成肥料;其二是翻過的土地會變暄,待來年雪化,雪水可以更快滲入地面,不至於積水。

    那翻完地,總可以“貓冬”了吧!還不行,還差一個“小土包”。

    原來,為了提高育種質量,育種暖棚裡的土壤每年都會換一層新土。所以,秋翻地後要找片土質好的地段堆個土包,土包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吸收天地之精華後,第二年就可以為落下的種子提供營養了。

    等北大荒人忙完這些必要的農活,已是初冬了,偶爾有的年頭,已經下了第一場雪。如果價格合適,大米就早早地換成了錢,如果認為米價仍有上漲空間,農戶們還需要隔三差五地翻一翻囤在倉裡的大米,防止焐了發黴。

    “但比起其他活計,這都算是小活了。”於國麗說。

    選種育苗期增產

    當於國麗準備今年秋收的時候,幾十公里外的八五八農場的農戶老海,已經訂購完來年的水稻種子。

    結合水稻品種的熟期、抗倒性、抗病性、產量、品質等特點,老海決定繼續種今年的品種,承包的200畝水田,他訂購了2000斤種子,花了將近一萬元。

    古人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要想有好收成,種子至關重要。

    那位能看懂水稻表情的當地農業專家柴楠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在以前,農民都是從上一年儲存下來的稻種中篩選出可以用來育秧的稻種。但是這樣的種子,常因儲存不當而導致品質不純,從而影響出芽率。所以,農戶現在都是在市場上採購種子。

    每年3月份“開春”,土壤剛一化凍,於國麗就要把之前堆起來的土包過篩,把去除了雜質的土裝進暖棚裡的秧盤,再經過澆水、下種、催芽、蓋土、滅菌、滅草、上膜、通風等一系列操作,漸漸地,種子開始萌動,過四五天,稻種便發出根和芽,很快就從土裡“拱”出來了。

    俗話說:“好苗八成糧。”要想保證水稻品質,育好秧、育壯秧是重要環節。

    在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每個農場都為種植戶們準備了標準化水稻育秧大棚。每年一到育秧期,八五〇農場第三管理區副主任張瑞都會帶著兩名農技人員檢查暖棚內的溫度、水分和秧苗長勢,並結合天氣預報透過微信群通知每名種植戶採取通風煉苗等技術管理措施。

    “農場集中浸種催芽基地的芽種出芽率非常好,每年出芽率都在98%以上,芽種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強,保準出好苗、育壯秧。”八五四農場富榮管理區種植戶劉虎介紹說,他家今年種植的綏粳18水稻長勢良好,已經進入完熟期,預計畝產可達1200斤。

    小稻芽經過35天的生長,就長成了有三片葉子的秧苗,當地人稱之為“三葉一芯”。此時,時間應該已經進入到5月,如果夜間氣溫能達到12℃,稻秧就要離開溫暖、溼潤的秧床,遷移到大片的水田裡了。

    育秧期,也是柴楠一年中相對較忙的時候。他就像個醫生,對稻秧“望聞問切”,目的就是保障秧苗的健康。

    機械插秧效率高

    對各農場的廣大農戶來說,每年的5月也是最忙的月份。

    暖棚裡,秧苗在快速地成長。暖棚外,為了讓秧苗能在秧田裡順利紮根,農戶們還要進行“本田上水、打漿、抄平作業”,用於國麗的話講,“每天都緊忙活”。

    4月底5月初,地表已經全部化凍。水田灌上水後,最先開進田裡的器械,是打漿機。打漿抄平,就是把田裡的“土坷垃”打碎,再把土表“熨”平。稻田地一旦不平整,高處易旱,低處易澇,影響產量。

    當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插秧了。一般來說,農戶們大多會在5月份結束插秧,“插6月秧影響產量”。

    如今,一大幫人在水田裡低頭貓腰插秧的情形,已經很難看到了,取而代之機械化。八五八農場的種植戶老海說,現在基本上家家都有插秧機,他們家200畝水田,他和老伴差不多八九天就能搞定。

    可以說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的水平,北大荒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今年,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農機更新投入3.57億元,更新智慧化、高效化農機具7947臺。在水旱兩用衛星平地機、導航高速插秧機、變數側深施肥插秧機、軌道運苗機等智慧化農機裝備助力下,今年插秧從5月2日開始,5月19日全部結束,較往年提早6天,畝均節約成本近30元,並有效提升了作業質量和標準。

    精準控溫控溼控水保證秧苗質量。圖/董金虎

    田間管理多點發力

    插完秧,意味著春耕結束,稻田進入夏管階段。水稻要想穩產豐收,農戶們必須要念好“夏管經”。

    今年,八五七農場第3管理區種植戶陳儒剛,使用無人機對自家253畝水稻進行施肥作業。說起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的好處,老陳深有感觸:“無人機作業省時省力省心,效率高、效果也好。”

    像陳儒剛一樣積極發揮航化作業效用,高質量進行植保工作的種植戶,在八五七農場及周邊農場隨處可見,這也是北大荒農墾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多點發力打好夏管“組合拳”的一個鏡頭。

    八五七農場生產管理部的負責人邵本昌說,該農場在夏管工作中,科學制定健身防病促早熟藥劑配方,採取3遍飛機航化作業辦法,提高了作物產量和品質,提升了水稻標準化防病水平。

    記者瞭解到,在夏管工作中,各個農場都會指導種植戶把科學防病、精益管理相結合,在田間地頭設立大講堂、競技場,黨員幹部、農技人員爭當“田管家”“勤務兵”,根據水稻生長程序為種植戶做好實時服務和技術指導,在田間地頭開良方,切實為水稻“把脈問診”、為種植戶“傳經送寶”。

    柴楠說,除了一線指導、田間示範、現場講解等形式,農場還積極創新農業技術資訊化服務的方式方法,透過電視欄目、新媒體等媒介及時向種植戶傳送夏管期間的科技資訊、農業技術要領、安全生產知識和跟進式氣象服務資訊等。

    這一系列田間管理環節,為的是全力保證夏管技術環環相扣、高效跟進,為水稻提質豐產築牢了基礎。

    科研的力量

    現如今,種水稻已經是個科技含量很高的精細活。透過一組資料,或許就能窺見一二。

    今年,八五八農場依託現有數字化農業服務平臺,在全場所有管理區建設9個精細化追溯區域34個精細化追溯地塊,建立小型氣象站2處、田間環境採集裝置10處,重點開展田間監控監測、農業大資料採集、地理資訊採集系統、數字化農機管理平臺、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無人機低空遙感診斷技術等數字農服專案……

    八五八農場場長孔令波告訴《民生週刊》記者,隨著數字農服全面落地,水稻生產將更加精準,而且多個種植環節都實現了“無人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三江分公司考察時強調,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華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採訪中,不少受訪物件表示,要真正“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問題的解鎖金鑰就在於農業機械化、現代化。

    而要用科技守護糧倉,用科技種出好吃的大米,自然就離不開科技人。

    八五八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土壤檢測站負責人蘇光輝,當年本科學的專業就是植物保護,2008年畢業時,她只有一個念頭,“學農的就應該到祖國最肥沃的土地上來”。

    這一來,就是10多年。為了讓檢測站為農場和農戶提供更多精準的檢測資料和科學依據,蘇光輝經常要去田間取樣,有時候一天要走幾萬步。

    “像我們農場水田面積比較大,取樣的時候得穿水鞋,在雨水比較大的年份取樣,難度就比較大。按照要求,必須選擇在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s形曲線多點取樣,這時候就得穿著水鞋蹚著泥巴在地裡一步一步挪,有時候一腳踩下去,水鞋陷入泥裡都拔不出來。”

    正是有了這些科技人才的助力,再加上農戶的辛苦耕耘,幾個月裡稻芽在水田裡不停地生長,慢慢地結出成熟的稻穗,它們沉甸甸地低著頭,北大荒也再一次迎來了豐收季。

    開鐮割稻迎豐收

    秋天是北大荒最美的季節。

    在八五六農場二三十米高的觀景臺看下去,幾幅氣勢磅礴的稻田畫,花團錦簇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金色的稻浪裡安靜地躺著。遠處依然是稻浪連天,一片茫茫。這裡沒有什麼村莊,天空乾乾淨淨,在溫和的晚霞中,一切都像是鑲金的照片。

    立秋過後,有不少南方遊客專程趕來,只為看見清清楚楚的秋天豐收的樣子。

    8月31日下午,在八五六農場智慧農業示範區,望著夕陽下金光燦燦的萬畝稻田,八五六農場黨委書記李國對《民生週刊》記者說:“正是北大荒集團多項改革舉措,為農業增產提質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中國飯碗”裝入越來越多的“中國糧食”,北大荒這片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沒。

    在於國麗看來,現如今水稻的收割,是種植水稻裡“最容易”的一個環節,“基本上都是機械化操作”。

    在以前,都是用鐮刀一把一把割下稻穗,再用稻穀脫粒機、人力踩,把穀粒從稻稈上脫落下來。現在透過收割機,可以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一穗一穗的稻穗就成為了稻穀。

    緊接著,還要對稻穀進行篩選,將乾癟的稻穀和夾雜進去的稻穗篩選出來,在此之後,還需要晾曬,去除水分,確保之後儲存時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發黴。

    乾燥鮮亮的稻穀要想變成大米,還要最後一步:脫殼。古人用石磨盤、石磨棒等器具進行碾壓脫殼,現代人則是直接倒入機器中進行脫殼。脫殼之後,剩下的就是我們現在吃的大米了。

    看,一粒稻種要經歷如此一場不平凡的生命之旅,才終究成為飯碗中的一粒大米,它來之不易。所以啊,從此刻起,要珍惜每一粒大米。

  • 2 # 詩意麵條2V

    首先農民種下種子到成熟收割,然後工人把稻穀加工成大米,再由廚師做成飯。

    米飯是中國、日本和北韓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口味香甜,可與五味調配。米飯的問世可追溯至上古時期,華夏民族掌握了不同水量時的烹煮效果,就發展出較飽滿的米飯。米飯的製法為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去除水份後即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那幅骨頭唱的歌叫什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