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98803889026220

    沁水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西北部,中條山東北,黃河支流沁河中游。地理座標為北緯35°24′-36°04′,東徑115°55′-112°47′。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嶽神山與高平、晉城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全縣東西長約150千米,南北寬約55千米,總面積2655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龍港鎮。郵編:048200。行政區劃程式碼:140521。區號:0356。拼音:Qinshui Xian。  境內山戀重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海拔高度511—2358米,年平均氣溫6.5℃—12.5℃,年平均降水量560—750毫米。行政區劃  沁水縣轄7個鎮7個鄉(龍港鎮、中村鎮、鄭莊鎮、端氏鎮、嘉峰鎮、鄭村鎮、柿莊鎮、樊村河鄉、土沃鄉、張村鄉、蘇莊鄉、胡底鄉、固縣鄉、十里鄉),234個行政村。歷史沿革  沁水古為端氏地。春秋屬晉,戰國屬韓。古縣治在今沁水縣城東鄭莊鄉西城村。北魏時,在今縣城西分設東永安縣。北齊時,改為永寧縣。隋開皇三年(583),端氏縣治遷今縣城東端氏村。隋開皇十八年(598),永寧縣改稱沁水縣,縣治遷今縣城。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併入沁水縣。1941年,晉冀魯豫邊區太嶽區將沁水分為沁水、士敏、沁南三縣。1947年恢復沁水建制。  1958年10月,沁水與陽城合併稱陽城縣,沁水縣城改為沁水城關鎮。1959年10月與陽城分治,恢復沁水縣建制。1950年1月至1985年5月,沁水縣為晉東南地區行政公署屬縣。1985年5月起屬晉城市。  ?年,沁水縣轄4個鎮、17個鄉、341個行政村,人口21萬。  ?年,沁水縣轄4個鎮、17個鄉。各鄉鎮簡介:(摘自“山西省城鄉資訊資料庫”)  城關鎮 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沁水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沁水縣中西部梅、杏兩河交匯處,總面積188平方千米。轄25個行政村,人口3.14萬人。鎮政府駐新建東路。  中村鎮 位於沁水縣西南部,總面積148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人口1.3萬人。鎮政府駐中村。  嘉峰鎮 位於沁水縣東南端,與陽城毗鄰,總面積99平方千米。轄27個行政村,人口2.4萬人。鎮政府駐潘莊。  端氏鎮 位於沁水縣東部,總面積151平方千米。轄39個行政村,人口2.46萬人。鎮政府駐端氏。  十里鄉 位於沁水東北,與長子縣、安澤縣搭界,總面積217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人口0.75萬人。鄉政府駐河北南瑤上。  土沃鄉 位於沁水西南部,總面積149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人口0.86萬人。鄉政府駐土沃。  下川鄉 位於沁水西南部,歷山東麓,與翼城縣、垣曲線接壤,總面積89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人口0.22人。鄉政府駐下川。  王必鄉 位於沁水縣北部,與浮山縣相鄰,總面積149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人口0.46萬人。鄉政府駐王必。  王寨鄉 位於沁水縣西北部,與翼城縣搭界,總面積62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人口0.4萬人。鄉政府駐王寨。  東峪鄉 位於沁水縣東北部,與長子縣、安澤縣接壤,總面積37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人口0.49萬人。鄉政府駐東峪。  必底鄉 位於沁水中部,總面積106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人口0.19萬人。鄉政府駐必底。  杏峪鄉 位於沁水縣城西部,總面積142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人口0.84萬人。鄉政府駐河諸。  蘇莊鄉 位於沁水縣東北部,與安澤縣接壤,總面積107平方千米。轄7個行政村,人口0.29萬人。鄉政府駐蘇莊村。  張村鄉 位於沁水縣西南,與陽城縣毗連,總面積86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人口0.6人。鄉政府駐張村。  固縣鄉 位於沁水縣東部,總面積164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人口0.9萬人。鄉政府駐固縣村。  鄭莊鄉 位於沁水縣中部,總面積227平方千米。轄33個行政村,人口1.46萬人。鄉政府駐鄭莊村。  鄭村鄉 位於沁水縣東南部,與澤州縣接壤,總面積85平方千米。轄29個行政村,人口1.37萬人。鄉政府駐鄭村。  胡底鄉 位於沁水縣東部,總面積45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人口0.46萬人。鄉政府駐胡底村。  柿莊鄉 位於沁水縣東北,與高平市接壤,總面積241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人口1.48萬人。鄉政府駐柿莊村。  樊莊鄉 位於沁水縣東端,與高平市搭界,總面積41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人口0.59萬人。鄉政府駐樊莊村。  樊村河鄉 原名樊村鄉,1981年改今名。位於沁水縣西北,與翼城縣、浮山縣相鄰,總面積122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人口0.31人。鄉政府駐樊村河村。  2000年,沁水縣總人口211440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34708 中村鎮 13566 端氏鎮 23158 嘉豐鎮 30115 王寨鄉 3682 樊村河鄉 2804 杏峪鄉 7938 下川鄉 1921 土沃鄉 8503 張村鄉 5325 鄭莊鄉 13047 王必鄉 4029 蘇莊鄉 2498 必底鄉 1752 鄭村鄉 15524 胡底鄉 4349 樊莊鄉 5683 固縣鄉 7755 柿莊鄉 12722 十里鄉 7462 東峪鄉 489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單位:人)  2001年,調整沁水縣鄉鎮行政區劃(晉政函[2001]8號;1月10日晉市政發[2001]7號),由4鎮17鄉調整為7鎮7鄉,鄉鎮平均人口1.39萬人,平均面積189.64平方千米:  一、撤銷王寨鄉、杏峪鄉、城關鎮,合併設立龍港鎮。區劃調整後龍港鎮人口44381人,面積392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西關村。  二、撤銷下川鄉、中村鎮,合併設立新的中村鎮。區劃調整後中村鎮人口15271人,面積237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中村村。  三、撤銷必底鄉、端氏鎮,合併設立新的端氏鎮。區劃調整後端氏鎮人口25978人,面積257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端氏村。  四、撤銷王必鄉、鄭莊鄉,合併設立新的鄭莊鎮。區劃調整後鄭莊鎮人口18829人,面積376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鄭莊村。  五、撤銷樊莊鄉、胡底鄉,合併設立新的胡底鄉。區劃調整後胡底鄉人口10615人,面積86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胡底村。  六、撤銷東峪鄉、十里鄉,合併設立新的十里鄉。區劃調整後十里鄉人口12339人,面積254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十里村。  七、撤銷柿莊鄉,設立柿莊鎮。以原柿莊鄉的行政區域為柿莊鎮的行政區域。  八、撤銷鄭村鄉,設立鄭村鎮,以原鄭村鄉的行政區域為鄭村鎮的行政區域。  九、原嘉峰鎮、土沃鄉、張村鄉、固縣鄉、蘇莊鄉、樊村河鄉建制保持不變。

  • 2 # 我的初戀是紅旗

    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

    沁水縣,下轄7鎮7鄉,2679.6平方公里,人口約22萬,電話區號0356,政府駐地:龍港鎮新建西街99號。“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城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2019年全縣GDP221億人民幣,人均GDP101403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為14699美元。

  • 3 # 第三個深秋7s3S

    沁水屬於黃土高原,高原地形。

    沁水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地理座標為北緯35°24-36°04,東經112°47-115°55’。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嶽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

    沁水地形東西長,南北窄。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寬約55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處西南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處東南尉遲村沁河出境處海拔520米,相差1838米。

    沁水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中山區積佔40%,低山丘陵區佔50%,

    河谷平川區佔10%。山嶺多屬太嶽和中山脈。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山有歷山、鹿臺山、大尖山、白雲山、柏尖山、仙山、嶽神山、牛頭山、宇峻山、荒山。峻嶺有東塢嶺、老馬嶺、界牌嶺、夜明珠嶺、秋峪嶺、關門嶺、夫妻嶺、山中嶺、香山嶺、佛廟嶺。被稱之為“十山”、“十嶺”。其中東塢嶺、老馬嶺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

  • 4 # 一位從事基層戰線的

    沁水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嶽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介於為北緯35°24′—36°04′,東經112°47′—115°55′之間,總面積2676.6平方千米。

    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下川遺址”,證明早在2.3萬年到1.6萬年前,沁水人的先祖們就創造了“下川文化”。現存的河頭村漢墓群、武安村戰國古寨等,映證了沁水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有三問,是哪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