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菱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段話運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白茫茫的雪景。

  • 2 # 豬豬

    人教版八年級上選用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可謂是張岱雅緻小品的傳世之作,透過追憶在西湖乘舟去看雪的一次經歷,表現了作者深摯的隱逸之思和幽深的感傷情懷。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不事雕琢。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其白描手法的運用,更是這篇短文的絕妙之處。

    白描原本是國畫中的一個繪畫術語,指在繪畫中只用線條勾勒、不著顏色的畫法。在寫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用簡練的文字,樸實地進行描述的方法。文中關於西湖的景、亭中的人,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不施濃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用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明生動的“風景”來。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接著記述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過,最後以舟子的話收束全文。全篇行文很少使用形容詞,也不借助特別的修辭進行細緻的刻畫,而是純用白描,只抓住描寫物件與眾不同的`地方作如實的交代,在這種不動聲色的“純客觀”描述中,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和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裡蘊蓄著的幽獨清遠的神韻、悽清孤涼的故國神傷,全都傳達出來了,令人拍案叫絕。

    在白描中,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情思。“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文中量詞的精妙使用,突出大雪漫漫中人與物之渺小,令人產生“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湖心亭看雪》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作者把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讀過文章後,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清新淡雅,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一個“痴”字,體現了俗人之見,但“痴”字又何嘗不是對張岱最確切的評價呢?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讚賞,又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敘事是行文的線索,寫景是遊記的表現重點,抒情是本文內在的支撐點。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抒情緊扣寫景,而情和景始終不脫離人,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在賞雪之中要傳達的是作者高雅脫俗、孤高自賞的性情,以及悵惘哀愁、寄情山水的感慨。痴迷於人與自然的交融,痴迷於高雅脫俗的情致,一“痴”字可體現張岱人生的起伏和隱居避世的情懷。大凡世間徹悟人生、超脫世事者多有“痴”意、“痴”態、“痴”行,如前面所學陶弘景之醉心於“欲界仙都”、比肩“康樂”,蘇軾之承天寺“閒人”“夜遊”,李白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等,都有獨特的精神境界。也許這些“痴”里正鬱積著千古文人心中之塊壘。

  • 3 # 搖曳盛開

    清朝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上下一白”一句寫出了造化的神奇,天地間舉目皆白,“一”用得尤其巧妙,一下子把夜晚裡天空、雲霧、湖水之間渾然莫辨的壯闊、朦朧而又凝靜之美景全景式的展現了出來。

    就這樣短短句子不但讓我們眼前有了一個空曠浩渺、凝靜清絕猶如童話一般的冰雪世界。還讓人深深地感觸到作者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內心無處言說而只好寄情山水的`無限情愫。這字裡行間留給讀者思索的巨大空間如同簡練文字所呈現的“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空曠世界,讀者可以任意想象和猜度。這就是白描,它不加修飾、不須陪村和烘托,看似儉省樸素實則造成了一片“藝術空白”讓讀者再去進行二度創造、深層聯想,從而品味出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義大利有亞特蘭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