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六方面新特徵:
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多個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
中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韌性。2021年上半年,電子資訊製造、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等多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等重要產品產量增速超過40%,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電子商務服務等重要領域投資增長超20%,數字產業引領發展勢能充分彰顯。電商消費、線上線下服務消費備受青睞,全國網上零售額達6.11萬億元,同比增長23.2%,電信、計算機和資訊服務等數字服務貿易大幅增長,全面賦能生產、投資、消費、貿易復甦增長,數字經濟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
要素轉化加快,新興技術勃興
資料要素市場培育正步入多點突破和體系構建新階段。各地政府加強資料要素市場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廣東率先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專項行動,江蘇探索實踐首席資料官制度。網際網路平臺、通訊服務商、資料服務商紛紛佈局資料要素市場運營體系建設,發展以“資料可用不可見”為核心的各類新興技術,豐富資料資源供給,打造專業化流通服務模式和應用場景。行業企業著力提升資料管理能力,深化資料開發利用,逐步參與資料市場流通交易,149家單位完成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國家標準貫標,資料價值化紅利空間全面開啟。
基礎再造提速,京津冀等國家樞紐節點率先起步
基礎再造提速,隨著《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新型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相繼釋出,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算力網路體系初步建立。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8個國家樞紐節點率先起步,在區域資料中心叢集建設、算力協同排程機制突破、資料中心市場化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率先探索。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北京、上海等地相繼釋出資料中心統籌發展方案或導則,推動資料中心向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四高”方向加快演進。算力服務與邊緣場景融合開啟,多層次基礎設施體系藍圖展現。
先進製造業叢集中,四成以數字產業為主導
數字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和競爭力根本,正成為各地謀劃“十四五”產業發展的共同選擇,積體電路、基礎軟體、人工智慧等數字產業支援政策和資金投入持續加大。部省協同共建的25個先進製造業叢集中,以數字產業為主導方向的佔四成。數字經濟領域上市企業總市值達14.5萬億元,環比增長19.8%,11家企業入圍全球市值前三十。領先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依託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技術和產品應用推廣,打造多元繁榮的國內資訊科技應用創新生態,加大“出海”佈局,加速數字經濟“雙迴圈”破局。
數字化場景推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場景是數字化轉型的可行性探索和有效性實踐,是數字技術與業務融合、服務供給與需求融合、模式創新與價值融合的集中體現,正成為各地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浙江全面推行數字化改革,探索全場景目錄全省“一本賬”,急用先行、實用先行,在信用、交通、企業服務、基層治理等方面率先打造數字化場景示範。上海積極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實施數字化場景“揭榜掛帥”,突出“高頻急難、惠企惠民”,協同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線上新經濟、科技金融等領域數字化場景迭代創新,自下而上牽引轉型。
國家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提速
數字經濟創造了以網路、資料、演算法、平臺為關鍵的競爭新機制,帶給傳統經濟的“鯰魚效應”持續放大,在激發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治理難題。面對新挑戰,國家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提速,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三大法律支柱逐步落地,平臺經濟、行業資料管理、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法規制度逐步完善。多行業部門聯合開展平臺反壟斷、網路安全審查等行動,形成協同治理合力,積極應對新業態引發的網路生態、平臺經營、資料安全等監管“空白”。基層治理髮揮首創精神,深圳、上海等地加快探索符合市情所要、滿足行業所需的良法善治“基層方案”,數字經濟治理引領改革新程序。
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六方面新特徵:
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多個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
中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韌性。2021年上半年,電子資訊製造、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等多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等重要產品產量增速超過40%,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電子商務服務等重要領域投資增長超20%,數字產業引領發展勢能充分彰顯。電商消費、線上線下服務消費備受青睞,全國網上零售額達6.11萬億元,同比增長23.2%,電信、計算機和資訊服務等數字服務貿易大幅增長,全面賦能生產、投資、消費、貿易復甦增長,數字經濟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
要素轉化加快,新興技術勃興
資料要素市場培育正步入多點突破和體系構建新階段。各地政府加強資料要素市場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廣東率先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專項行動,江蘇探索實踐首席資料官制度。網際網路平臺、通訊服務商、資料服務商紛紛佈局資料要素市場運營體系建設,發展以“資料可用不可見”為核心的各類新興技術,豐富資料資源供給,打造專業化流通服務模式和應用場景。行業企業著力提升資料管理能力,深化資料開發利用,逐步參與資料市場流通交易,149家單位完成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國家標準貫標,資料價值化紅利空間全面開啟。
基礎再造提速,京津冀等國家樞紐節點率先起步
基礎再造提速,隨著《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新型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相繼釋出,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算力網路體系初步建立。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8個國家樞紐節點率先起步,在區域資料中心叢集建設、算力協同排程機制突破、資料中心市場化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率先探索。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北京、上海等地相繼釋出資料中心統籌發展方案或導則,推動資料中心向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四高”方向加快演進。算力服務與邊緣場景融合開啟,多層次基礎設施體系藍圖展現。
先進製造業叢集中,四成以數字產業為主導
數字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和競爭力根本,正成為各地謀劃“十四五”產業發展的共同選擇,積體電路、基礎軟體、人工智慧等數字產業支援政策和資金投入持續加大。部省協同共建的25個先進製造業叢集中,以數字產業為主導方向的佔四成。數字經濟領域上市企業總市值達14.5萬億元,環比增長19.8%,11家企業入圍全球市值前三十。領先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依託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技術和產品應用推廣,打造多元繁榮的國內資訊科技應用創新生態,加大“出海”佈局,加速數字經濟“雙迴圈”破局。
數字化場景推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場景是數字化轉型的可行性探索和有效性實踐,是數字技術與業務融合、服務供給與需求融合、模式創新與價值融合的集中體現,正成為各地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浙江全面推行數字化改革,探索全場景目錄全省“一本賬”,急用先行、實用先行,在信用、交通、企業服務、基層治理等方面率先打造數字化場景示範。上海積極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實施數字化場景“揭榜掛帥”,突出“高頻急難、惠企惠民”,協同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線上新經濟、科技金融等領域數字化場景迭代創新,自下而上牽引轉型。
國家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提速
數字經濟創造了以網路、資料、演算法、平臺為關鍵的競爭新機制,帶給傳統經濟的“鯰魚效應”持續放大,在激發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治理難題。面對新挑戰,國家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提速,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三大法律支柱逐步落地,平臺經濟、行業資料管理、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法規制度逐步完善。多行業部門聯合開展平臺反壟斷、網路安全審查等行動,形成協同治理合力,積極應對新業態引發的網路生態、平臺經營、資料安全等監管“空白”。基層治理髮揮首創精神,深圳、上海等地加快探索符合市情所要、滿足行業所需的良法善治“基層方案”,數字經濟治理引領改革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