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6768161853021

    茶葉採摘好壞,不僅關係到茶葉質量、產量和經濟效益,而且還關係到茶樹的生長髮育和經濟壽命的長短,所以,在茶葉生產過程中,茶葉採摘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採摘方法 茶葉採摘,其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手工採茶和機械採茶。

    ⑴手工採茶這是傳統的茶樹採摘方法。

    採茶時,要實行提手採,分朵採,切忌一把捋。

    這種採摘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標準劃一,容易掌握。

    缺點是費工,成本高,難以做到及時採摘。

    但目前細嫩名優茶的採摘,由於採摘標準要求高,還不能實行機械採茶,仍用手工採茶。

    ⑵機械採茶目前多采用雙人抬往返切割式採茶機採茶。

    如果操作熟練,肥水管理跟上,機械採茶對茶樹生長髮育和茶葉產量、質量並無影響,而且還能減少採茶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因此,近年來,機械採茶愈來愈受到茶農的青睞,機採茶園的面積一年比一年擴大。

    2、採摘標準 茶葉採摘標準,主要是根據茶類對新梢嫩度與品質的要求和產量因素進行確定的,最終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中國茶類豐富多彩,品質特徵各具一格。

    因此,對茶葉採摘標準的要求,差異很大,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四種情況。

    ⑴細嫩采采用這種採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高階名茶。

    如高階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對鮮葉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採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

    前人稱採“麥顆”、“旗槍”、“蓮心”茶,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採摘標準,花工夫,產量不多,季節性強,大多在春茶前期採摘。

    ⑵適中采采用這種採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大宗茶類。

    如內銷和外銷的眉茶、珠茶、工夫紅茶、紅碎茶等,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採一芽二葉為主,兼採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

    這種採摘標準,茶葉品質較好,產量也較高,經濟效益也不差,是中國目前採用最普遍的採摘標準。

    ⑶成熟采采用這種採摘標準採割的茶葉,主要用來製作邊銷茶。

    它為了適應邊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磚茶原料採摘標準需等到新梢快頂芽停止生長,下部基本成熟時,採去一芽四、五葉和對夾三、四葉。

    南路邊茶為適應藏族同胞熬煮摻和酥油的特殊飲茶習慣,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潤,所以,採摘標準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時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葉以上全部枝梢。

    這種採摘方法,採摘批次少,化工並不多。

    茶樹投產後,前期產量較高,但由於對茶樹生長有較大影響,容易衰老,經濟有效年限不很長。

    ⑷特種採這種採摘標準採製的茶葉,主要用來製造一些傳統的特種茶。

    如烏龍茶,它要求有獨特的滋味和香氣。

    採摘標準是俟新梢長到頂芽停止生長,頂葉尚未“開面”時採下三、四葉比較適宜,俗稱“開面採”或“三葉半採”。

    如採摘鮮葉太嫩,製成的烏龍茶,色澤紅褐灰暗,香低味澀;採摘鮮葉太老,外形顯得粗大,色澤乾枯,滋味淡薄。

    據鮮葉內含成份分析表明,採摘三葉中開面梢最適宜制烏龍茶。

    這種採摘標準,全年採摘批次不多,產量一般。

    3、採摘技術 茶葉採摘技術內容很多,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⑴留葉數量茶樹葉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騰。

    茶葉採摘是目的,但留葉是為了更多的採摘,決不可偏廢。

    若採得過多,留得太少,減少了茶樹的葉面積,使光合效率降低,影響了有機物質的積累,繼而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

    反之,採得過少,留得過多,不僅消耗水分和養料,而且葉面積過大,樹冠鬱閉,分枝少,發芽密度稀,同樣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達不到種茶目的。

    但茶樹留葉數量應以茶樹不同的生育年齡而異。

    一般說來,幼年期茶樹,以培養樹冠為目的,應以養為主,以採為輔,採必須服從養。

    而當茶樹進入成年期後,即進入投產後的茶樹,應以採為主,適度留養。

    留葉數量以能增強或維持茶樹正常的旺盛生長,能獲得最高的產量和最優的品質,又能延長茶樹的經濟年限為最理想。

    留葉多少,一般以葉面積指數來衡量,它是指茶樹葉片總面積與土地面積之比。

    高產、高效、優質茶園的葉面積指數通常為3—4。

    在生產實踐中,留葉數量一般以“不露骨”為宜,即以樹冠葉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幹為適宜。

    如實行機械採茶,那麼,可根據當年茶樹留葉數量,實行提早封園,採取在秋季集中留養一批不採,以加強茶樹生長勢的方法,加以實現。

    ⑵留葉方法茶樹年齡不同,採摘時留葉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樹,主幹明顯,分枝稀疏,樹冠尚未定型。

    所以,採摘目的是促進分枝和培養樹冠。

    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後,春茶實行季末打頂採,夏、秋茶實行各留二葉採。

    第三次定型修剪後,骨幹枝已基本形成,可實行春、夏茶各留二葉採,秋茶留一葉採。

    以後,再花一年時間,實行春茶留二葉,夏茶留一葉,秋茶留魚葉採。

    從此以後,茶樹廣闊的樹冠已經形成,即可進入成年茶樹的投產採摘了。

    幼年茶樹新梢的打頂採摘法 成年茶樹,樹冠已基本定型,茶葉產量高,品質優,能相對穩定25年左右。

    在這一時期內,應儘可能地多采質量好的芽葉,延長高產、穩產時期。

    因此,應以留魚葉採為主,在適當季節(如夏、秋茶時)輔以留一葉或二葉採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結束前留一批葉片在茶樹上的。

    茶葉採摘標準與留葉方法 衰老茶樹,生機開始衰退,育芽能力減弱,骨幹枝出現衰亡,並出現自然更新現象。

    對這類茶樹,應靈活掌握。

    在衰老前期,可採用春、夏茶留魚葉採,秋茶酌情集中留養。

    衰老中期以後,則需對衰老茶樹進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諸如深修剪、重修剪、臺刈等。

    對這種茶樹,在改造期間,應參照幼年茶樹採摘,養好茶蓬,待樹冠形成後,再過渡到成年茶樹的採摘與留葉方式進行。

    ⑶採摘週期適時採摘,對增加產量,提高品質,保養樹勢,直至提高經濟效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是根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人工手採的情況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達到採摘標時,就可開採。

    夏、秋茶由於新梢萌發不很整齊,茶季較長,一般有10%左右新梢達到採摘標準就可開採。

    茶樹經開採後,春茶應每隔3—5天採摘一次,夏、秋茶5—8天採摘一次。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到10月上旬開始,就應封園停採。

    其他茶區,可參照推遲或提前封園。

    在實行機械採摘時,當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採摘標準,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採摘標準,秋茶有40%新梢符合採摘標準時就要進行機採。

    為提高機採茶園經濟效益,特別是春茶前期,在機採前先進行人工採茶,以便製作名優茶。

    這樣,機採批次,春茶為1次,夏茶1—2次,秋茶為2—3次。

    為促進機採茶樹的旺盛生長勢,對機採茶園應比人工手採茶園提前20天左右停採封園。

    ⑷集葉貯運不論是手工採摘,還是機械採摘,對採下的鮮葉,必須及時集中,裝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編織袋,並防止擠壓,儘快送入茶廠付制。

    集葉貯運時,應做到機採葉和手採葉分開,不同茶樹品種的原料分開,晴天葉和雨天葉分開,正常葉和劣變葉分開,成年茶樹葉和衰老茶樹葉分開,上午採的葉和下午採的葉分開。

    這樣做,有利於茶葉製作,有利於提高茶葉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身邊人總是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