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8158604142556

      北角 1.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東區中部,也是香港島最北的地區。北角主要為住宅區,人口以福建人為主,因此又有「小福建」的稱號。  附由九龍紅磡區遠眺北角的照片。  2.北角位於阿根廷努埃沃灣以北,聖馬蒂亞斯灣以南的瓦爾德斯半島的北部,故名北角  地理位置  北角的範圍包括西至清風街天橋,東至健康西道/民康街的地區。而炮臺山道/大強街以西的北角西區,一般被稱為炮臺山區;電照街以東的北角東區,曾被稱為七姊妹區,但現時只有老一輩的居民才使用此稱呼。部份人亦會以英皇道及渣華道交界作為北角及鰂魚湧的界線。  歷史  1880年,英軍於北角設立炮臺,開始了北角的歷史。當時北角並無民居,但由於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的興建,而皇家香港遊艇會初期的總部亦在1900年代於北角成立。  1919年,香港電燈公司關閉位於灣仔的發電廠,於北角興建全新發電廠,以應付需求大增的電力需求。1921年,當地開始興建糖廠,然而因省港大罷工影響,其後改為發展住宅區,即現在春秧街一帶。1935年,英皇道通車,帶旺該區的發展,使北角成為新興工業區。  北角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口不多,但戰後隨著大批來自上海的新移民湧入,人口開始變得愈來愈多。新移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春秧街、渣華道、馬寶道等地,多居住於高階的新型樓宇。1950年代,根據當時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記載,北角區為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現時紀錄的保持者為香港的旺角區。) 此外,當時北角也有一個「小上海」的稱號。隨著1957年北角邨落成及北角碼頭啟用,北角更為繁盛。到了1980年代,新移民人口變成以福建人為主,因此北角的稱號變成了「小福建」。  著名地點  城市花園  港運城  電氣道  渣華道  七姊妹道  新都城  新光戲院  主要交通幹道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走廊  英皇道  公共交通  地鐵  港島線:鰂魚湧站、北角站、炮臺山站  將軍澳線:鰂魚湧站、北角站  電車  巴士  新巴:2、2A、18、18P、19、23、23B、25、26、27、38、42、63、65、81、82  城巴:5、8X、10、25A、25C、41A、77、85、99、529、A11、A12、E11  過海隧道巴士:102、106、108、110、112、116、118、601、606、619、671、680、682、690、692、914、968  小巴  綠色專線小巴:25、33、39M、49M、56、65、69  紅色公共小巴:筲箕灣-灣仔  (以上只列出全日行走的巴士及小巴路線)  渡輪  富裕小輪  觀塘至北角  蒲臺島至北角  新世界第一渡輪  九龍城至北角  紅磡至北角  2.北角 (Běi Jiǎo)  又名石獅頭。廣東省東南隅,南澳縣南澳島東北海岸。為北角山向北突出的岬角。北角山形似石獅,又名石獅頭。長0.45公里,寬0.55公里。北角山海拔178米,由花崗岩組成。石質海岸。岬端岩石灘上有高程6.3米和3.3米的明礁。近岸水深8~16米,長有軟珊瑚。  3.北角  Nordkapp  位於挪威北部的海角。地處馬格爾島北端,北緯71°,東經25°40′。位於北角東南80千米處的諾爾辰角則是歐洲大陸的極北點。北角還具有地理上的意義,它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間的連線,是挪威海和巴倫支海的分界;北大西洋暖流經北角流入巴倫支海後便改稱北角洋流;北角扼摩爾曼斯克通大西洋的航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北角向西南至斯塔萬格的連線是北歐地質構造上的一條重要分界。西為加里東褶皺帶,東是波羅的地盾,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即以北角為終點。北角地區的地形是一片橫切前寒武紀砂岩層的高原,沿海一面呈峭壁,海拔307 米,氣勢雄偉。北角還以夏季的極晝著稱,有不少遊船專程來觀賞極晝奇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文案短句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