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飽書生

    難啊。

    李廣是從漢文帝14年時,因功當上中郎(皇帝的近侍軍官)的。而他的功勞就是作戰勇猛,精通騎射,斬殺了許多匈奴士兵。所以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勇士,類似於樊噲,英布。

    但是李廣帶兵的水平卻遠不如樊噲和英布,樊噲雖然是出身屠夫的莽漢,卻知禮節,懂進退,他能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不貪圖秦宮奢麗的享受,也能勇闖鴻門宴解救劉邦。在韓信被貶為候時,他的官職已在韓信之上,卻依然謹遵對待上級的禮儀,在韓信面前十分躬謙。所以樊噲一生,打敗了七支楚軍,攻城五座,平郡六個,縣五十二個,虜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戰功卓著,堪為開國漢將之表率。

    而英布帶兵,極為注重士氣。鉅鹿之戰時,英布所部是最早渡過黃河列陣的,也是被秦軍衝擊最多次,苦戰最久的部隊。但從戰役開始到結束,全軍不曾有絲毫潰敗,動搖,為戰役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看李廣帶兵,就有點玩笑了。他雖然自身騎射技術精湛,但帶起兵來和過家家差不多。李廣和程不識曾是同僚,都在邊境帶過兵。程不識對部隊的駐紮,列陣,甚至夜晚打更都安排妥當仔細。而李廣的軍隊晚上從來不打更,軍隊駐紮時只管找水草肥美的地方,根本不管防禦。就連安排值守和功勞的文書簿冊都是應付了事,士兵們雖然喜歡跟著李廣,但士氣非常散漫。對此,程不識曾經評價過:李廣是因為匈奴懼怕他的飛將軍名聲,所以不曾遇到危險,但如果匈奴人真的攻打他,他一定阻擋不了。

    這個評價不久就應驗了。公元前129年,漢武帝開始了第一次對匈奴的試探性反擊,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和李廣四路軍馬各一萬騎進入匈奴領域機動作戰,結果四路中僅衛青一路得勝歸來。公孫賀塞外幾日遊,一個匈奴兵都沒碰見。只有公孫敖和李廣則都遭遇了匈奴主力,此時李廣的表現甚至連公孫敖都不如,因為後者一場血戰後,還把三千多剩餘的漢軍騎兵帶出了重圍,而李廣是全軍覆滅,連自己也被俘,好不容易才逃回來的,不得不交錢贖為庶人。

    而且李廣為人,睚眥必報,在他是庶人期間,因夜過城門被霸陵尉呵斥,結果後來被重新啟用為右北平太守,就找機會把這個霸陵尉給殺了。

    李廣作戰的時候,由於自身勇猛,常常身先士卒,勇於陷陣。這種不顧自身安危的舉動確實能夠激勵士卒,但在狀況激烈的戰鬥中,這種行為往往也會將自身置於危險,甚至導致全軍失去統帥。所以景帝,武帝都曾經因為愛惜李廣的勇猛,擔心他折損在前線,就故意把他調往戰事較少的地方擔任指揮,這也間接導致李廣立功的機會變得更少了。

    相比之下,衛青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衛青雖然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但當他跟隨漢武帝在上林苑遊獵時,衛子夫還只是一個宮女。所以他並非一開始就出身貴胄,而武帝將他帶在身邊,也是一直把他當做漢軍統帥來培養的。從衛青的第一次出征獲得龍城大捷開始,到河套之戰,漠南之戰,高闕之戰等一系列戰役來看,漢武帝基本上是在對匈奴的反擊上,同時進行著兩項重要工程:第一項是舉全國之力大力供養騎兵部隊,第二項就是鍛鍊培養衛青這樣的指揮人才。而這兩個工程可謂相輔相成。

    衛青的成功,除了其自身的天賦,努力之外,也離不開漢武帝的刻意栽培,而這種成長的環境,是李廣所不具備的,即便具備,以李廣已經長達三十多年的行伍經歷和性格秉性,也未必能夠適應。

    所以李廣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確實勇猛,也稱得上“民族英雄”這幾個字。但以他的帶兵狀況,和所得功過來說,依據漢朝的軍功制度,確實不能給他封侯。因為在戰爭環境下,力求公平公開公正的封侯制度,是不可能因為李廣一人而破壞的,否則就會影響到前線軍隊計程車氣和整個戰爭的程序。至於想要李廣達到衛青那樣的作戰水平,就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了。

  • 2 # 泯月清風

    李廣如果不是世家子弟,還能讓司馬遷歌頌嗎?我估計不能。

    論真實能力,李廣他也不行啊。漢武帝千古一帝,做到了知人善用,如果李廣有這個能力,漢武帝也不會偷偷指示了。

  • 3 # 新的一天901116

    李廣和衛青差太遠了,李廣敗多勝少,漢武帝雄才大略,不是傻瓜,李廣一直難封,主要是戰功不夠,漢武帝是按軍功封侯的

  • 4 # 致遠245868409

    李廣難封,歷史上很多人為李廣叫屈,就是因為他在沙場奮戰時間久了,最後還沒有後來的衛青及霍去病獲封多職位高,特別是衛青與霍去病同漢武帝沾親。論功績來說雖然李廣經歷的戰鬥多但均是小型戰鬥,在幾次重要戰役中都毫無建樹,所以李廣任大將軍不會達到衛青的作戰水平。

  • 5 # 上乘伍工

    霸凌尉按國家規定做事,得罪了前任李將軍;李廣官復原職後就把霸凌尉就給砍了。這與韓安國寬容侮辱他的獄卒有天壤之別(死灰復燃的典故出處);負能使氣是不可能帶好團隊出擊匈奴的。李廣大規模出擊作戰,迷路、功過相抵、全軍覆沒是主要結果;適合做個守城之將或者小規模的械鬥。

  • 6 # 聰慧輪船XC

    將軍跟統帥比,能一樣嗎。李廣都是打的小規模的邊境防禦戰,戰功小,格局眼界小。大將軍衛青,千里大迂迴戰略開創者,情報戰,車陣,步陣戰法樣樣精通,眼光遠,格局大,謀略深。古代軍事上少有的名將,且常勝,自漢後,歷代名將以衛,霍為楷模。

  • 7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文帝口諭,李廣的功勞之大,在高祖時,遠超萬戶侯。可惜文帝二年以後,文帝除了給投降的匈奴王封侯,漢將早就不封侯了。文帝為了國家富強,自己都穿打補丁的衣服,還給你封侯?可是卻給不到20歲的李廣,加封為省級最高軍事長官,隴西尉。

    景帝時,梁王除了自己的大將軍印,是沒有將軍印的,李廣收什麼印授,想當然了。李廣率領梁軍,在昌邑消滅了一半吳楚聯軍,然後吳楚剩下的殘兵,在往吳楚逃跑的路上遇到周亞夫。史記記載的印,並不是官職的印授,而是虎符,也就是臨時指揮梁軍的兵符。周勃平呂氏,也是受的這個印。

    為什麼李廣拿了虎符,景帝就不給封賞。很簡單,李廣是晁錯力薦給文帝的,晁錯被景帝冤殺,景帝對李廣心存芥蒂,這就是帝王心,武帝也是疑心病重的。景帝藉口李廣指揮梁軍獲勝,獎賞應該去找梁王要,李廣怎麼可能呢。反而李廣的老部下公孫渾邪,躍升為太守,這就是景帝想分化李廣和其部將。後來公孫渾邪加封典屬國,同時封了侯,但是公孫渾邪居然不與李廣撇清關係,反而為李廣求情,後來被景帝找了個理由賜死。同樣的事,也發生在周亞夫身上,李廣陸續收降十個匈奴王,景帝都給封侯了,但是李廣及其部將卻沒有封賞。有一次還封了萬戶侯,周亞夫看不過去,當面質問,沒有功勞怎麼可以封侯?過不多久,周亞夫就被按了個反叛的帽子,一命嗚呼。

    武帝時,不是4次,而是5次出征。兩次以一敵十,大勝左賢王,第一次收復三郡,保證了河朔之戰的勝利,第二次擊潰左賢王援軍,河西之戰大勝,有李廣一半的功勞。第一次大勝左賢王,武帝沒有封賞李廣,因為李廣的老部下並不服打仗不咋地的衛青。河朔之戰衛青佯攻,是李蔡指揮另一路部隊千里奇襲右賢王,勝利後,武帝為了樹立衛青的權威 ,故意不封賞這些武將。而讓衛青假模假式求情,才給予封賞,然後把威望最高的李蔡調走,去做了御史大夫。看懂了嗎?

    衛青的謀臣寧乘後來評說,衛青自己功勞不大,都是靠皇后裙帶關係,就是這個道理。

    李廣還有兩戰,實際等於沒有參戰,第一戰,衛青讓李廣擔任後將軍,不給李廣與匈奴作戰的機會。結果,衛青打得相當糟糕,沒有李蔡,又不用李廣,結果衛青中了單于的計,蘇建全軍覆沒,衛青全軍損失士馬十幾萬,只有霍去病擅自做主獲勝。

    第二戰,衛青被邊緣化很久,好不容易有一次領兵證明自己的機會,他不想被人說成是因為李廣才勝利的,肯定會的。同時,也可以讓公孫敖立功封侯,所以再一次不用李廣。藉口讓李廣去東邊,繞一千多里,防止單于往東逃跑,與左賢王匯合。然後,由於衛青的指揮失誤,衛青部雖然數倍於單

  • 8 # 膽小的勇士

    李廣心眼有些小,這一點遠遠比不上衛青。

    《史記》裡記載了李廣卸任後出門打獵,回來晚了。霸陵尉拒絕給他開城門,說了一句話:“現在的將軍回來晚了也不給開城門,何況是過去的將軍。”

    就為了這件事,李廣重新被啟用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霸陵尉弄來找理由殺了。

    這個故事司馬遷要表現李廣什麼優點還是缺點呢?搞不懂。

    不過在《水滸傳》裡高俅的故事,高俅一發跡,首先拿王進開刀。原因就是當年王進的父親和高俅比武,高俅被打敗了。

    高俅是有名的無賴,他做這件事被認為是搞亂宋朝軍隊的開始。

    那大家說李廣這樣,當了大將軍會有好的嗎?

    看看衛青。李廣自殺了,因為什麼原因我就不下結論了。不過他兒子李敢認定就是衛青逼的。為此李敢去把衛青打了一頓。

    估計打的也不厲害,因為衛青是大將軍,不是書生,不能還手,躲還是可以的。並且大將軍的衛隊不是吃乾飯的,不會任由外人攻擊大將軍,那樣他們就是嚴重失職。

    可是這麼大的事情,衛青放過李敢,不追究了。

    同樣做大帥的高太尉高俅,就因為林沖帶武器沒經允許進入太尉府的白虎節堂,就當場抓住林沖,把林沖送入開封府嚴懲。

    看看衛青的心胸相比李廣怎樣呢?

    大將軍從來不是一個人作戰,是協調全軍共同作戰。那麼就要用人長。

    如果一個大將軍光記住手底下誰得罪過我,誰冒犯過我,找機會要幹掉他。那麼他的團隊能團結嗎?他的隊伍能協同作戰嗎?

    衛青能原諒當面毆打自己的下屬,李廣發跡了卻不能原諒原來訓斥過自己的上司。想一想哪一個能團結全體人員共同作戰,並且取得勝利呢?顯然是衛青比李廣更合適了。

  • 9 # 風趣的不是我是風

    李廣就是匹夫之勇而已,根本不是將才,更談不上帥才。所以李廣根本談不上跟衛青,霍去病去比。還讓李廣去做大將軍,德不配位啊,別說是漢武帝,李廣本人都不敢想。

  • 10 # 喚知喚覺

    俗話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①霸陵關尉為堅守原則,李廣打獵晚了回來進不了關,後來他領兵出征,指令霸陵關尉跟隨藉機殺害。②征戰匈奴迷途貽誤戰機,只能算是時也命也,③殺投降士卒。相比放牛娃的衛青,皇親國戚、戰功赫赫、為人低調,無論是為人處世還相差甚遠;一個人的人品決定他的下限,能力決定他的成就!盡不了的人事,只能聽天由命。

  • 11 # 八荒神使

    李廣經過的戰爭已經好多了,在這個平臺有突出的大功績嗎?漢武帝一代明君,難道有人才不用?雪藏起來嗎?李廣力所不及也,只能做普通的將領,離封侯遠著呢!

  • 12 # 顏魯公門下

    李廣,個人單兵素養極高,僅此而已。為將之道有五,智信仁勇嚴,李廣除了勇字似乎當不得其他。較諸衛青似是不足稱大將

  • 13 # 浮來柳青

    李廣做大將軍,肯定達不到衛青的作戰水平。李廣曾幾次作為一支隊伍的主將,幾乎沒有輝煌戰績,不是迷路,就是被敵人擊潰。如果作為三軍統帥,很可能就會敗得很慘。

    李廣不適合統領大軍,因為其善於騎射,勇往直前,更適合作為突擊隊隊長。李廣帶領部眾之所以經常打敗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渙散,軍紀不嚴,這是為將之大忌。

    作為將領,其根本職責,就是要做到,軍令如山,監督部眾拼死力戰,發揮集體的威力。個人作戰能力再強,也難以敵眾。李廣就不太懂為將之道,只知道逞匹夫之勇,最終也難以封侯。

  • 14 # 吉米乖娃子

    自古排兵佈陣、帶兵打仗就有帥才和將才之分。若要問李廣是否能達到衛青的作戰水平,恐怕還得綜合起來看。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他們倆,還有霍去病等一眾將士,都值得後人的尊敬和佩服。

  • 15 # 餘胡平000

    李廣總其量就是個參謀,時勢造英雄,李廣時期國力也不成實,沒有大局的強勝,與大眾的一心,一個人是幹不了一番事業的。

    造就一個時代英雄,也不是一件易事,前要防敵,後要防人暗算,木秀與林被風摧,看前顧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確的殺羊方法用刀捅羊的那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