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皮and豆麻麻
-
2 # 梁芷苓愛分享美好生活
我沒有商品房,但是我的朋友們住的都是鳳凰層,我個人覺得非常好,住的高望得遠!整棟樓是32層,她們住31層!
-
3 # 上進的山裡農哥
買房買高出20層的可望遠景,一覽盡收眼底,但夏天熱浪風雨衝擊大,影響生活質量,如果停電走樓梯會吃力點。買20一10層的最好,不受風雨和夏熱浪衝擊過大,安全指數高點。一旦停電上下樓梯容易走許多。日照早下午沒那麼強,涼快比高層爽多。10層以下的也好,周圍如果有樓,能起到遮風擋雨作用,不受太多的風雨熱浪衝擊,但空氣質量差點。買樓最好買坐北向南樓,冬暖夏冷,或者買樓下空曠寬闊的樓房,空氣清新。
-
4 # 小小莫利
如果是縣城,還是10層以下吧。縣城內各項條件、設施跟不上,一旦停電、停水造成的麻煩真讓人抓狂。有的小區的電梯是經常壞掉的,爬樓是經常的事兒。同事家住21樓,本月電梯壞了3次,停水2次,她快要氣死了
-
5 # 雕起來了
樓層的選擇要根據內在和外在因素綜合考慮。如果是洋房,可以選擇2到6層。如果是小高層,可以選擇5到10層。如果是高層,可以選擇15層上下的樓層。
我換過幾次房子,經歷雖然不是太多,不過還是走過許多曲曲折折的路,希望透過我的買房換房的經歷,給大家提供借鑑。
我人生第一套房子就是總高11層的1層,當時買樓是啥也不懂。
錢是東挪西湊,對樓層沒有太多關注,總算有自己的家了,住進去後的喜悅,讓1樓一些不利因素暫時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多影響。
1樓的優點是出入方便,夏天溫度偏低,我的1樓外面有個小花園,還可以享受種植花草、蔬菜的田園風情,夏天在涼亭裡吃燒烤、喝啤酒,感覺也非常好!
住的時間久了,一些問題就會被關注。主要是潮溼問題,尤其我們的海濱城市,到了夏天,1樓住戶必須管理好衣服和鞋子等物品,得及時晾曬,否則會發黴長毛,這是真實的體會。尤其是到了連陰雨的天氣,被褥感覺非常潮溼,睡在上面渾身不舒服。
1樓還有的缺點是蚊蟲多、受窗外和樓梯口噪音影響大、隱私性和防盜性不好,1樓廁所返水問題我倒是沒遇到,但總會有擔憂,當然現在1樓的下水結構都比以前要好。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樓房地勢低,小區排水不好的話可能會把1樓淹了,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畫面,還好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我身上,也許是我多慮了!
第二次買房時我的首要條件是堅決不買1樓,最終選擇了總高18層的11層。這次買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二手房,裝修風格好,保持得也比較好,傢俱比較齊全,雖然面積小點,但畢竟是過渡房,窗簾、水盆、手盆和坐便換過後,拎包入住。
11樓的完全沒有原先1樓的潮溼,通風也好,尤其是我這棟樓前面沒有高樓,視野非常開闊。
唯一讓我有點放不下的是如果窗戶位置有墜物,傷到下面的行人,那可是全責呀!也許我有強迫症,過於擔憂了!
後來因為其他原因住過總高33層的30樓,一梯四戶,居住起來總體還可以。電梯是困擾我的主要問題,早晨上班,有時候坐電梯得排隊。房子住了三年多,電梯壞過兩次,爬到30樓的感覺相信很多人沒有體會過,崩潰的感覺。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老婆暈樓,30樓太高了,不敢往外面看,這是租房欠考慮的問題。有時在家裡靜下來或睡覺時,會有樓在晃的感覺,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還是樓真的在晃,小夥伴們是否有同感?
我現在住的樓是洋房的2樓,雖然當初為是否買2樓糾結過,主要考慮還是我原先2樓存在的部分缺點,但最終沒有合適的樓源,又著急買房。
買樓前我也諮詢過其他人,有個朋友跟我說,人到中年,應酬比較多,有時晚上喝得稀里塗回家,樓層高了都找不到家,2層無論是電梯還是走樓梯,都不至於老婆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下樓接你,跟朋友打過電話後,我果斷決定買2層!
最終住進去整體感覺還可以,小區綠化率、容積率指標都挺好,物業服務質量高,環境比較肅靜。2層與其他樓層比即避免了1樓潮溼的問題,蚊蟲問題也比1層有改善,又接地氣,到了夏天,能夠聞到花草的氣息。
對工薪階層來講,買房的資金可能需要積攢十幾年,因此買房子時應該非常慎重,應該綜合考慮資金承受能力、開發商履約能力、樓層高低、小區環境和物業服務、居住人員年齡和健康狀況、出行交通便利性等,同時建議提前一年關注樓市行情,避免高位接盤。
如果讓我提出買房樓層的建議,我的建議是有條件的情況下首選洋房2到5層,以自身的切身體驗強烈推薦接地氣的2層,2層能夠呼吸道草木的新鮮空氣,隱私性比1層要好,到時老人過來住也非常方便。
如果是小高層可買5到10層,如果是高層的話,買15層左右的樓層比較合適。如果家裡有老人,不建議超過5層,我們畢竟要考慮電梯故障上下樓的問題。
頂樓儘量不選,如果你欣賞樓頂花園,頂樓防雨又做得不錯的話,也可以嘗試。
如果想有個花園,那隻能選1層。
-
6 # 春天裡的白色玫瑰
不管任何年齡段人買房,我認為4到10層是首選。
不管樓層多高,1、2、3層太低,室內光線暗,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的4、5、6層是首選,停電了,慢慢上下也還可以。沒有老人和小孩的7到10層也可以考慮,停電了爬樓梯也是力所能及。
-
7 # 愛生活的聰穎湖泊
做過一段房地產銷售工作,所有支援你買10層以上的人都不要聽他的建議。
為什麼國家給房子定了產權有效期,是因為房子時間長了會老化,需要重新建房,要不然成危房了,就像食品一樣,到了有效期就不能吃了影響生命安全。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為什麼不能選擇10層以上的,因為只有一個優點就是站在高出能看的遠,可以使人心神氣爽,但是缺點太多了。
1,房子越高,會有電梯,如果電梯壞了怎麼辦,只能徒步爬樓,年輕人還受不了呢,別說老年人了。
2,如果地震了,會從高層直接塌下來,連逃生機會也沒有,而且下雨天打雷打閃,都很危險。
3,空氣不好,空氣中的細菌大多都停留在高空,如果在高空開窗戶,空氣雖然流通,但是空氣中的細菌也會進去房間,使人吸入有害物質。
4,高層以後變成危房了之後可選擇性太少了,如果房地產拆遷絕對不會找10層以上的,因為成本太高,不划算,不如去拆底層住戶,底層住戶是開發商的優選,高層只能看看國家以後什麼政策了。
建議買10層以下的,可選擇性比較多。
-
8 # 行走於襄陽
主要是看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個人建議買20層以上的樓層,因為樓層越高,採光越好。因為大部分樓盤為保證利益最大化,樓間距不會太大。
-
9 # 十年風雨十年燈TUun
今年疫情期間,小區封控,電梯停運,我們在11樓,電梯只有做核酸期間開放。
封控期間,爬過好幾次11樓,真的是很累很累,而且在11樓上下班高峰,等電梯就要等好久,如果我有錢再買一套房子,肯定不會買10樓以上的,現在是比較喜歡底層。
現在覺得6樓7樓最好,偶爾電梯停運,爬上去也不會太累,而且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可以走路上下班,至於屋內採光,我比較喜歡西戶,這樣太陽轉到西邊,整個下午沒有遮擋,Sunny都會很好。
回覆列表
我感覺10—20好一點吧
要是停電
或者著火啥的
不害怕嗎
救護車都費勁
感覺10層左右可以了
想看啥啊?
小區風景
都是那樣子
只要不擋光就行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