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47389174258

    希望我家的孩子能夠明白老師和家長對他的良苦用心都是希望他以後好好學習 健康成長

  • 2 # 曇花一現71742

    愛孩子不應該是自我感動式的,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最後得到的結果不僅是孩子沒有感恩,反而怨恨家長束縛了自己,想要逃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他們能夠接受的才是真的愛,反之有可能是害。


    愛本來就不是無私的,因為愛的行為就是以自我為出發點,甚至有的家長打著愛孩子的旗號,想要讓他們完成自己不曾成功的夢想,讓孩子做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大愛無私,親情,愛情,這些一對一的情感並非大愛,而是執著於個人和對方的小愛。孩子懂得感恩,就是對父母愛最好的回饋。


    想要讓孩子懂得自己對他們的愛,成功的父母會處理好兩件事,一是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二是因材施教。

    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之上,父母的教誨對他們來說才是愛的行為,否則就是強迫。而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發展出一套讓他們能夠願意接受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將教育理論生搬硬套到孩子身上,最後不僅結果不理想,反而還會破壞家長與孩子之間原本和諧相處的氛圍,讓愛蕩然無存。


    家長要明白,愛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但愛會因為表達方式的不同而變得面目可憎。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要不斷透過提升自己來提高教育的質量,如果一直不曾意識到自己錯得有多離譜,教育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


    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只要孩子成績能上去,不管他多恨我多誤解我,我也要嚴格執行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將來總有一天他能明白我的,這樣是無法培養出來一個真正優秀成功的孩子的,他們的成績優異只是一時的,如果和父母的關係很糟糕,早晚會在步入社會之後吃下當年的種下的苦果。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順暢的溝通基礎之上,只有雙方都會表達對彼此的愛,才能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孩子也會自然更聽父母的話。因為家長的建議在孩子心中是真的為了他們好,而不是那種強迫式教育。


    唯有孩子對家長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才能體會到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的良苦用心。成功家長之所以區別於那些痛苦失敗的家長,關鍵就在於善於自省,能夠及時發現“正確”教育方式後的問題,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積極改正缺點,更好樹立家長威嚴。


    誰都不是天生的合格父母,都是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來提升教育能力的,家長只是要求孩子進步,用僵化的規矩和教條要求他們,冷漠無情地對待孩子的需求,從來不願意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即使出發點再好,也會被誤解。


    看似簡單的家庭教育,其實需要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性格特徵做出很多改變,“聽話”簡單兩個字,需要做的功課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累積才能成功。


    很多家長的痛苦都很盲目,他們知道眼下的情況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孩子達不到理想目標,但自認為已經給了他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但親子關係卻岌岌可危。


    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思考家庭關係中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不是早就出了問題,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卻對他們做出了傷害心靈的事情。


    孩子成功的前提是家長要具有進步的意識,要懂得讓孩子明白自己對他們的愛不是強迫更不是傷害。


    屢教不改,屢說不聽的背後可能就藏有家長自私之名的愛。孩子不努力,不懂事,不聽話的責任並非全在他們身上,更多的是父母傳達的資訊有誤。


    學習成績的優越由學習方法直接決定,同樣的道理教育孩子的結果也是由教育方式決定的。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不應該只停留在分數上,要看到分數背後的個人原因,環境影響,家庭和學校教育等等。


    透過問題看到本質,然後以此為出發點找到解決方法。


    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但是愛過之後結果卻截然相反,有的孩子懂得感恩,能夠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從而做更好的自己來回報家長的養育。


    但有的孩子則是怨恨父母,認為他們管束自己太多,叛逆得不行,小小年紀就恨不得能遠離家庭,由於家庭關係而造成的不和諧會造成很麻煩的後果。一旦孩子對家長的情緒有了反感和牴觸,不管再好的教育方式也無法應用到他們身上。


    所以想要讓孩子能夠聽得進去家長的意見,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創造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明白感恩父母之愛的重要性。或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感恩不是放在嘴邊的口頭禪,家長要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好值得去尊重和珍惜,很多愛都不是無私的,需要對方的付出才能換來彼此的互相尊重。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以及對方對自己的愛,要學會心存感激。


    愛孩子是本能,但為了愛而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則是奉獻。這種犧牲需要被孩子理解,不要認為一味地埋頭付出孩子就一定會感激。


    讓孩子明白並不代表,家長要總是強調自己為他們付出了多少,自己有多委屈,這就又變成了用付出作為條件的威脅了。


    而是要讓孩子明白家長與他們之間是平等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需要妥協,孩子同樣需要為了配合父母而更加全面地考量,不自私不任性。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但要讓孩子明白這些付出都並非是理所應當的,而是家長為養育而做出的妥協,要讓孩子能夠理解和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思聰女友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