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esohp13030

    要說起奧特曼,就不得不提奧特Q,《奧特Q》的主旨是人類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然界的各種怪異事件,消滅侵略地球的怪獸,所以,本作中沒有巨大化的超級英雄登場,完全是由人類來唱主角。

    《奧特Q》放送後,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轟動和前所未有的成功,基於此,圓谷公司決定再接再厲,拍攝第二部作品。

    在策劃時,圓谷英二決定把故事內容進行變動,增加《奧特Q》中,不曾有過的來自地球以外的英雄。

    正是基於這個想法,圓谷公司傾盡所有心血,設計了一個區別於人類的巨大化的英雄,在多次研究之後,新英雄的名字最終被確定為“奧特曼”。於是,我們所熟悉的初代奧特曼誕生了。

    圓谷英二在這部作品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因為這畢竟是第一部,有人類以外的英雄出場並做主角的作品。

    因此,圓谷英二對這部作品進行了親自監修。

    就這樣,奧特曼系列的開山之作——《初代奧特曼》誕生了,並於1966年7月17日,日本TBS電視臺放送了第一話。

    由於圓谷公司當時的資金匱乏很嚴重,加之所使用的道具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導演萬般無奈之下,設計了奧特曼由於受傷,只有與地球人合體,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且變身後只能戰鬥三分鐘的情節。

    而且這一經典情節一直使用到現在。

    《初代奧特曼》放送後,再次取得了巨大的轟動,甚至超過了前作《奧特Q》。因為本作品中“奧特曼VS怪獸”的情節,是小朋友們最最喜歡的,收視率也屢創新高,第37話甚至達到了42.8%。在拍攝《初代奧特曼》時,圓谷英二完全沒有想到,這部作品,竟然會是一曲響徹幾十年,橫跨兩個世紀的經典樂章的開篇。

    由於在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到日後的“奧特兄弟”的概念,更沒有想到把奧特曼作為一部系列片來看待,所以,圓谷英二在策劃第二部作品《賽文·奧特曼》時,採用了與《初代奧特曼》完全相異的世界觀。

    另外,還誕生了第一個也是第一次出場的新角色——佐菲。 A, B, C 型的初代奧特曼由第 1 集至第 13 集,製作採用了 A 型 - 即最初期的設計。

    此型面相的手工較粗糙,表面不平滑。另外,身型較為修長。 由第 14 集至第 29 集,製作轉用了 B 型。面相已經變得平滑,口型改細了。另外,身型變得較為肌肉型。心口警報器下的紅色線條略有改動,靴頭改為指向上。

    由第 29 集至第 39 集,製作轉用了 C 型。口型再次改闊了。身型方面,變得更有肌肉感,尤其是胸肌和膊頭,更見健碩。心口警報器下的紅色線條再略有改動,靴頭則回覆普通的形狀。 變身限制=製作預算以1966年來說,一集特攝片的製作費,是相當昂貴的。

    尤其是,初代奧特曼和怪獸決鬥的場面,模型、特技、場景等,所花不斐。'決鬥'後,被毀壞了的道具,更是不可再用的。 所以,製作公司便編了三分鐘時間限制的橋段,以控制開支。

    在製作賽文奧特曼時,公司有較豐裕的資源,便不需要這橋段了。但是,觀眾還是較喜歡三分鐘的限制,認為這樣才夠刺激。

    因此,其後的傑克奧特曼,便再沿用這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小朋友個頭不算高卻被調到了最後一排,有必要找班主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