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這樣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自律則自信,自信則自由。喬幫主每天四點起床,九點前把工作做完,正是他這種極強的自律,讓蘋果開創了一個智慧手機新時代。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敏洪也說過:“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為什麼自律的人生,可以像開了掛一樣,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維持身體的健康,你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你不能肆無忌憚地吃麥當勞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為學霸,拿到獎學金,那舍友半夜三更還在玩遊戲,談戀愛煲電話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縱;
就像你畢業後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必須在週末的時候,繼續加班研究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同事發起的聚會,你都得加以拒絕。
這個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須有所放棄。但人做為一種社會性動物,十分厭惡損失帶來的陣痛感。
一個人得了2000元錢和丟了2000元錢對內心的衝擊,哪個更大?顯然,丟錢衝擊更大,真可謂“相同得失,不同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得失,“失”的影響是“得”的兩倍。
由此看出,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基於這樣的一種本性,很多人不斷被它牽著鼻子走。
於是我們一邊狼吞虎嚥地吃著垃圾食品,一邊幻想自己擁有八塊腹肌;
一邊和舍友通宵達旦地LOL,一邊期盼著期末考試可以門門功課都過90分;
一邊和同事週週出去KTV遊山玩水,一邊希望自己能夠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這樣的痴人說夢,你不知道做過幾次?
成年人尚且如此,那麼那些孩子呢?
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滿足感,不自律的孩子卻大同小異。
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這樣一來,作業的質量可想而知,每當要考試時,又後悔不已,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努力一些,後悔那些白白浪費掉的時間。
等到下一次,又一樣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樣的後悔,於是陷入了不自律的無限迴圈。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干預,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將伴隨、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覺不用大人管,省時省力,又省心。
其實父母在孩子童年時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是最好的捷徑。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這樣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自律則自信,自信則自由。喬幫主每天四點起床,九點前把工作做完,正是他這種極強的自律,讓蘋果開創了一個智慧手機新時代。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敏洪也說過:“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為什麼自律的人生,可以像開了掛一樣,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維持身體的健康,你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你不能肆無忌憚地吃麥當勞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為學霸,拿到獎學金,那舍友半夜三更還在玩遊戲,談戀愛煲電話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縱;
就像你畢業後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必須在週末的時候,繼續加班研究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同事發起的聚會,你都得加以拒絕。
這個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須有所放棄。但人做為一種社會性動物,十分厭惡損失帶來的陣痛感。
一個人得了2000元錢和丟了2000元錢對內心的衝擊,哪個更大?顯然,丟錢衝擊更大,真可謂“相同得失,不同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得失,“失”的影響是“得”的兩倍。
由此看出,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基於這樣的一種本性,很多人不斷被它牽著鼻子走。
於是我們一邊狼吞虎嚥地吃著垃圾食品,一邊幻想自己擁有八塊腹肌;
一邊和舍友通宵達旦地LOL,一邊期盼著期末考試可以門門功課都過90分;
一邊和同事週週出去KTV遊山玩水,一邊希望自己能夠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這樣的痴人說夢,你不知道做過幾次?
成年人尚且如此,那麼那些孩子呢?
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滿足感,不自律的孩子卻大同小異。
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這樣一來,作業的質量可想而知,每當要考試時,又後悔不已,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努力一些,後悔那些白白浪費掉的時間。
等到下一次,又一樣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樣的後悔,於是陷入了不自律的無限迴圈。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干預,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將伴隨、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覺不用大人管,省時省力,又省心。
其實父母在孩子童年時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是最好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