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將不二

    這是一個好回答但要回答好很難的問題。

    《康熙字典》成書於康熙年間,具體說來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總編纂官是張玉書、陳廷敬,共收集漢字47035個(也有說是47042個)。

    我們現在的漢字有多少個呢?

    《說文解字》收錄單字9353個;

    《漢語大字典》收錄單字60370個;

    1990年出版的《辭海》,收錄漢字14782個;

    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錄漢字87019個,其中重複字320個;

    漢字編碼標準GB18030-2022收錄單字87887個,比2005年多17643個生僻漢字;

    近來,北京國安資訊裝置公司漢字型檔公佈,共收錄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

    現在普遍能達成共識的觀點是漢字有十四萬個左右。

    我們常用的漢字,3500個。

    如此看來,答案呼之欲出,翻開《康熙字典》,能查詢到的漢字是47035個,還有大部分漢字,翻爛字典,也查詢不到。

    從“倉頡造字”始,幾千年來,漢字無論是形體還是數量,都有了大變化。字型演變我們取主線: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不斷豐富,不斷髮展。

    漢字從無到有,源自一個說法。作為上古黃帝的書記官(類似於辦公室主任或者秘書),倉頡根據“結繩記事”的內容給黃帝出主意,指導“黃炎”大戰,可能有些“結繩記事”的內容被倉頡解讀出了偏差,結果黃帝在與炎帝的戰鬥中失利。倉頡愧而辭官,遍遊山川大河,應該也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開始造字。

    漢字造字有“六法”:

    象形、形聲、會意、指事、轉註、假借。

    這些東西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

    光說不練假把式,舉幾個例子,說明《康熙字典》裡沒有而我們具體生活實踐中經常遇到的漢字。

    猹(chá),魯迅先生造。

    在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式小說或者小說式散文《故鄉》中,講到童年夥伴閏土,其中有一句: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

    烤,不做注音了,滿大街都是,烤串加啤酒,吃喝全都有!“烤”字是著名書畫大師、國際文化名人齊白石老先生創作的,說是齊老爺子喜歡宣武門附近一家宛姓老闆家的烤肉,經常光顧,老闆請齊白石題匾,齊大師提筆寫下“烤肉宛”三個大字。後經文字專家考證,“烤”字鐘鼎無記述,自齊老始。

    搞、垮,據說是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夏衍所創,有這種說法,未經證實。有人說蘭陵笑笑生曾經在他的一部著名著作中用到過“搞”字,因其太過生猛,就不引用了,也沒有確切的證據。

    最形神兼備的兩個字:簾和砼。

    簾,繁體字是簾,書寫起來很不方便,簡化成“簾”字,簡單又形象。

    砼(tóng),就是混凝土,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發明的,借用混凝土使用過程中的三大元素“人、工、石”,取“石”字旁創造的一個字。

    (hé),一說華西口腔醫院鄒海帆教授發明,一說不是他。意為上下冠齒咬合,醫學用字。

    最廣為熟知的近現代“造字”:她。

    翻遍《紅樓夢》,975個人物中基本男女比例1:1,無論是男還是女,一律用“他”而非女性用“她”,原因無他,當時還沒有這個字。

    1926年,劉半農困於第三人稱單數男女不分,發明了“她”專用於指第三人稱女性單數。並寫下詩《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

    後來,趙元任為這首詩譜了曲,傳揚更加廣泛。

    餏(xī),有衣有食,抗戰時期解放區的用字,一種計量貨幣的單位,一餏等於若干種實物價格的總和。

    當然還有很多,就像前面所說的,《康熙字典》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卻無法涵蓋所有的漢字,尤其是近現代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一些外來詞不斷融入我們的語言習慣中,新字更是迭出,比如元素週期表上的很多字,都是現代人根據需要造的,自然不能在二百多年前成書的《康熙字典》上查到。

  • 2 # 老貓87331

    《康熙字典》這部字典我擁有一部,很慚愧不會使用,沒有多少字是認識的,據說《康熙字典》收錄了大約47000多個,我沒有數過。

    這部字典再全面,找不到的字是後來發明的字——1920年發明的“她”,還有1953年發明的“砼”字,還有“瓩”,這都是後來為了使用發明的,肯定不在《康熙字典》裡面收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行棋吃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