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白剛

    諸葛亮是千里馬,劉備是伯樂。當時,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並沒有馬上答應劉備出山相助,他是在考驗劉備的誠意。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動劉備的知遇之恩,就隨劉備來到了他的帳下當軍師。劉備給諸葛亮提供了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平臺,諸葛亮感激涕零,自然要聽劉備的命令了!

  • 2 # 北辰之君

    關於劉備為什麼能鎮得住諸葛亮,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傳統政治文化中的血統文化和君臣大義;二是家族實力和政治積澱不足;三是劉備的個人魅力。

    先說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自從周朝確立了封建制之後,中國逐漸形成了以嫡長子繼承製為首要特徵的權力繼承體制,這種繼承方式首先強調的就是以男系血統為主,就是說想要繼承的先決條件就是血緣關係特別還是男性繼承人血緣關係。漢高祖劉邦就曾經與手下群臣“殺白馬盟誓,非劉姓者不得為王”,雖然前腳剛發完誓後腳劉邦死後呂后接著封了自己的兄弟為王,但可以證明其實在漢初的時候從上到下還是認可這一套繼承方式,並且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基本也都延續了這個。而且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還特別強調要“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古時候的造反大部分打出的旗幟也不是“老子要稱王,當皇帝”,而是清君側,從陳勝吳廣起義、到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再到明成祖朱棣,大家出來造反都要有一個“大義”,否則憑什麼說服人入夥。

    劉備雖然出生時已經家道衰敗,窮的已經只能打草鞋來賣,三四十歲都娶不上媳婦,但是有一條,人家宣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七世孫並且得到了漢獻帝劉協的認可口稱皇叔,這一下子馬上就滿足爭霸天下的一條——有大義的名分,人家祖上就是當皇帝的,到了這輩當個王綽綽有餘。而諸葛亮呢,雖然也是名門望族琅琊諸葛氏,但是你家祖上就是給劉姓當臣的,所以你也只能當臣。那有人說了,要是都這樣那歷史上哪來那麼多不同姓氏的皇帝,這裡我們又要說到第二條。

    劉備

    二是擁有充足的家族實力和政治積澱。祖上就是臣子甚至跟劉邦、朱元璋就是個平民也想要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行不行。當然也行,當然這一條路就比較難走,這條路就是你把爭霸天下這個遊戲打到底,把所有的敵人都殺死或者征服,讓所有實力派俯首稱臣服從你建立的新秩序。而這一條諸葛亮也不符合,首先諸葛亮三兄弟分別出仕於魏蜀吳,好處是哪一方贏了都能儲存家族,壞處就是處的太分散形成不了合力,而且主君對你個人的忠誠也有懷疑。在真實的歷史裡,劉備在入蜀之後對諸葛亮的使用也是一邊用,一邊防,在龐統和法正身亡之後諸葛亮才算是登上一人之下的位置,並且由於家族力量分散,諸葛亮自己的子嗣也不多,所以諸葛亮家族在蜀國其實力量不大。反觀三國時期的曹操家族,不僅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 、曹洪這些兄弟和表兄弟,還有曹植、曹丕 、曹昂、曹彰、曹衝、曹熊、曹宇、曹安民、曹真、曹休這些兒子、義子、侄子,家族可謂是人才濟濟,全面組建了曹氏家族這個利益集團。

    曹操

    而政治積澱就是人脈網路和姻親網路,這一點最為突出的就是司馬懿家族,司馬懿出生於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河內郡也是魏國當時的核心地域之一,經過不知道多少代的聯姻和生活,應該說當時的魏國司馬家的親戚應該已經遍佈朝野。反觀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後來父親死後去投奔叔叔諸葛玄,後來在荊州學習、娶妻,再後來跟隨劉備來到川蜀,他絕大部分的家族關係都在曹魏和孫吳的勢力範圍。而且當時蜀國內部有西川本土派和荊州從龍派的鬥爭也一直比較激烈,諸葛亮如果沒有劉備大義名分是壓不住西川本土派的。

    三是劉備的個人魅力。歷史上評價劉備大都對其個人能力多有詬病,上戰場打仗勇不如關張、運籌帷幄、指揮作戰比不上諸葛亮龐統。但是其人擁有作為君主最為重要的個人魅力,這一點最為突出的就是劉備的老祖宗劉邦,劉邦其人出身農戶,本身是個無業流民,但是極為富有個人魅力,在沛縣時當時的主吏掾相當於現在的縣組織部長,都願意給他當小弟,可見此人不僅會吹牛平時做事肯定極為周到,屬於不學但有術的人,他說過吾謀不如張良,兵不如韓信,糧不如蕭何,得此三人在身,則可定國安邦。他自己確實在這些方面都不如人,但是這些人才都願意跟著他幹,可見其人的人格魅力。而當時劉備毋庸置疑也是擁有這樣的人格魅力,才能三落之後三起還能吸引各路人才爭相投奔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基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固和水泥固化劑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