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聊人在743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時,朱祁鎮因情報失靈兵敗瓦剌的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襲擾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和王振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


    當然,雙方沒能展開正面交戰。但是,明朝大軍返回的過程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先有吳克忠部後拒被殲滅,後朱勇率領大軍約四、五萬人,在鷂兒嶺慘敗全軍覆沒。餘下部隊移師於土木堡被瓦剌襲擊,明軍戰敗,傷亡過半,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戰死。


    在土木堡之變後,雖然于謙等人全力防守,擊退了瓦剌對於明朝都城的進攻。不過,不管怎麼樣,明朝初期組建的精銳力量,都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殆盡了。並且,在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朱祁鎮爭奪皇位所引發的內亂,同樣加劇了明朝國力的衰落。在此背景下,如果沒有一位中興之主出現的話,明朝的滅亡時間將會明顯提前。當然,在這個關鍵時刻,明朝迎來了一位中興之主,此人勵精圖治,總算讓明朝再次強盛,這也是明朝能夠存在276年才滅亡的原因之一。



    首先,明朝的這位中興之主,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明憲宗朱見深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由於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明孝宗卻勤於政事,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對於古代歷史上的賢明皇帝,勤政無疑是一個共同特徵了。在勤政的基礎上,朱祐樘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


    明孝宗即位之初,就對前朝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萬貴妃的弟弟萬喜等人,毫不手軟地做了處理,將內閣首輔萬安罷官,將梁芳下獄,將李孜省流放,同時,罷免右通政任傑侍郎蒯鋼等千餘人。但他並沒有大開殺戒,所以,史學家對他的此舉多有稱讚。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朱元璋、朱棣、朱高煦、朱瞻基等皇帝在位時,明朝的朝堂之上,還是以賢臣居多的。但是,在朱祁鎮冤殺于謙之後,明朝朝堂之上不乏奸邪小人。現在,明孝宗為了能夠恢復明朝國力,第一步就是親賢臣,遠小人。



    在用人準則上,明孝宗朱祐樘遵從唯賢唯德,大量重用賢才之士,這樣,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這是他可以開創“弘治中興”這一盛世的重要基礎。在明孝宗之前,不管是王振還是曹吉祥等宦官,都對明朝朝政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宦官王振,更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所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明孝宗對宦官嚴加管束,東廠、錦衣衛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職,因而幾任錦衣指揮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寬鬆。這是明中後期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在舉賢任能的基礎上,明孝宗在位時,可謂名臣輩出,其中謝朝宣、李韶、陳金、沐昆等人皆是有明一代最具遠見的邊臣能吏。朱祐樘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除了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黃河工地上,犒勞治理黃河的劉大夏及河工人員。



    除了文治之外,明孝宗的武功,也能夠在明朝皇帝中排名靠前。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朱棣等皇帝南征北戰,奠定了明朝強盛的基礎。不過,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因為精銳力量上的損失殆盡,不得不收縮防禦。但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時,明軍先後三次收復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復。羽奴思佔據吐魯番地區後,開始與明朝爭奪對哈密地區的控制權。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襲封哈密忠順王,“給金印,冠服”。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誘罕慎盟,執殺之,復據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貢。


    對此,明朝識破其詭計,只得獻還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佔哈密,令其尊長牙蘭守護哈密,並不時搶掠沙州等地威脅各衛歸順,為患不已。1497年,明馬文升前往平撫,匯同河西諸衛及諸部落族數千人,襲哈密城,牙蘭等人逃跑,哈密收復。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朝廷中有人主張放棄哈密,但是,朱祐樘這位皇帝主張堅決出兵收復哈密,並立即委派馬文升為元帥,大敗吐魯番軍,收復了哈密。因此,雖然沒能重現朱元璋、朱棣時期的輝煌,不過,明孝宗在位時,明朝在對外作戰上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最後,在個人生活上,明孝宗力求節儉,詔減皇宮的開支與供奉,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緩解百姓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勳戚侵佔民田,魚肉百姓;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正統、成化年間,各地起義不斷,有幾次聲勢還相當大,而弘治一朝卻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起義。眾所周知,對於明朝的滅亡,不僅有清朝在遼東一帶的進攻和消耗,也和李自成等起義大軍存在直接的關係。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及了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一個皇后,別無其他妃嬪。在歷史上,明孝宗確實可以說是最深情的皇帝了。對於明孝宗來說,將皇后寵上了天,為她散盡後宮,天下無妃。在古代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因此,明孝宗一生只有一個皇后,確實堪稱一個另類了。


    總的來說,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歲,葬泰陵,廟號孝宗。由於明孝宗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撫平了土木堡之變帶給明朝的創傷,促使明朝得以成為古代歷史上存在時間較長的大一統王朝。對於明朝的這一盛世,後世史學家稱其為“弘治中興”。他本人也被譽為“中興之令主”。 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 2 # 使用者2747686578367

    說到明朝最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那就是土木堡之變了,正是因為這場事變,間接導致了明朝由盛轉衰。當時明英宗朱祁鎮為了血洗瓦剌,保護祖宗的基業,親率50萬大軍。後來在太監王振的唆使下,遭遇失敗。明英宗被俘。

    一方面君王被俘,是一個國家多大的恥辱,可能會引起朝廷動盪,四分五裂,這是相當危險的。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朱祁鎮之母孫皇后,力挽狂瀾,對於她來說明英宗被俘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大明王朝,不能在她的手裡就這麼毀掉了,這樣的話,她就成了歷史罪人了。在之後孫皇后推選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玉為替代者,這樣朱祁玉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帝,使得明王朝能夠苟延殘喘,在面千瘡百孔的同時。

    另一方面來說,雖然明朝受到了極大的重創,但是有生力量仍然存在,當時朝廷的中流砥柱大臣于謙,冒死進諫,利用自己的力量和孫皇后給予的權力,嚴明律己,克己奉公。在後期透過重整軍隊,又一次出征,打敗了瓦拉的軍隊,維護明王朝的統治根基。明英宗在被瓦剌俘虜了以後,在蒙古徹底的經受一系列的磨練,過的是豬狗不如的生活,對他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之後明英宗透過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他順利的回到了明朝,此時看到他的弟弟當著皇帝,心中肯定些許不爽。

    在初期,他甘願為無名皇帝與他的弟弟朱祁玉稱兄道弟,共同維護大明王朝的統治。可是一個國家怎麼會有兩個君王,明英宗透過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其弟弟朱祁玉在他的恐嚇下,最終而亡。歷史究竟是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大臣于謙的重整,使得明王朝內憂外患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明英宗的在次即位。明朝看著表面強大,實質上已經走向下坡路了,因為一個國家大規模的有生力量被損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 3 # 六朝如夢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由於明孝宗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撫平了土木堡之變帶給明朝的創傷,促使明朝得以成為古代歷史上存在時間較長的大一統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枯藤老樹昏鴉…”有相應的照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