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的意思是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
出自《道德經》 第四十九章
[譯文]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聖人在其位,收斂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歸於渾樸。百姓們都專注於自己的耳目聰明,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純樸的狀態。
1、《道德經》的主要內容
《道德經》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從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經》從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闡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義,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闡明他的宇宙觀,也包括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的原理。他認為“道”是無形無象的,但卻是宇宙的本源,萬物化生都是出於它的運動和變化。“德”的基本內涵,是本體的“道”具體到天地萬物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性,即具體體現.老子對“道”與“德”的描述,是從立體面的多層次剖析了宇宙、萬物、人類以及人本身的種種內涵。
2、《道德經》的作品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3、《道德經》的後世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華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4、《道德經》的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的意思是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
出自《道德經》 第四十九章
[譯文]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聖人在其位,收斂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歸於渾樸。百姓們都專注於自己的耳目聰明,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純樸的狀態。
1、《道德經》的主要內容
《道德經》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從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經》從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闡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義,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闡明他的宇宙觀,也包括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的原理。他認為“道”是無形無象的,但卻是宇宙的本源,萬物化生都是出於它的運動和變化。“德”的基本內涵,是本體的“道”具體到天地萬物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性,即具體體現.老子對“道”與“德”的描述,是從立體面的多層次剖析了宇宙、萬物、人類以及人本身的種種內涵。
2、《道德經》的作品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3、《道德經》的後世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華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4、《道德經》的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