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與語遇


    鯨落在海洋中的意義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一鯨落,萬物生”。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鯨落就是一場豪華盛宴,可以滋養周邊的海洋生物數十年,乃至上百年。


    鯨落,其實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鯨魚剛剛死去的時候,生物學家將這個階段名為“移動清道夫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有很多中大型生物會來飽餐一頓,其中有鯊魚、等足類生物、龍蝦和盲鰻等等,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吞噬鯨魚的軟組織,但因為鯨魚的體型真的很大,所以,這些生物要吃完所有的軟組織至少需要數月,有的甚至要一年半。


    而第二個階段名為“機會主義者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到鯨魚身上覓食的是多毛類和甲殼類動物等無脊椎動物,它們會將鯨魚身上剩餘的碎肉吃掉。


    第三個階段名為“化能自養階段”,隨著鯨魚身上的肉都被吃光,此時的鯨落剩下的只有骨頭,但仍吸引了不少生物,例如,以嗜硫菌為代表的厭氧菌生物正打算居住於此,只要分解了鯨魚骨頭中的脂質,嗜硫菌等厭氧菌生物就能獲得豐富能量,同時,還能分解出硫化氫(這種物質是蛤類、貝類等生物喜歡的食物)。在這個階段,嗜硫菌等厭氧菌生物會在鯨落中生活數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時間,這一階段,將養活不計其數的海洋生物。


    最後一個階段名為“礁岩階段”,在這個階段,鯨落已經被完全掏空了,但是卻還能給生物提供保護作用,像一些小型魚類就喜歡呆在鯨骨中,這樣可以躲避天敵的捕食。說到這裡,或許大家已經明白,“鯨落”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鯨魚死亡沉落到海底,還象徵著它對海洋的貢獻,因此,哪怕說“鯨落”是浪漫的,是溫柔的,都十分恰當。


    同樣是大型海洋動物,為什麼“鯊掉”卻無人關注?


    不過,也有人表示疑惑,為什麼同為海洋中的大型生物,鯊魚和鯨魚的待遇很不一樣?明明鯊魚在死亡之後,也會滋養一方生物,即使沒有“鯨落”的規模那麼大,但好歹也是為海洋做出貢獻,可是卻沒有得到人類關注,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鯊掉”和“鯨落”還是有區別的,“鯨落”一般都是自然死亡的鯨魚形成的,而“鯊掉”卻不盡然,它們不僅很多都是非正常死亡,而且,背後還有人為痕跡。


    眾所周知,鯊魚翅是風靡亞洲的名貴食品之一,可稱為山珍海味,因為其中原因,鯊魚被大肆捕殺,但大部分的鯊魚被捕捉之後,僅僅是割去魚鰭而已,然後就又將鯊魚放回大海,但殊不知,這樣的鯊魚早已失去了游泳能力,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而在這個過程中,鯊魚只能在不甘心的情況下發生“鯊掉”現象。


    雖然,像這樣人為形成的“鯊掉”現象也能給海洋生物提供養料和營養,但人類卻很少去關注“鯊掉”,其中原因或許是心懷愧疚。不過,自2004年以來,不少國家都開始禁止捕殺鯊魚,現在,人為造成的“鯊掉”已經越來越少,但也希望,未來也不再發生。無論是“鯨落”、還是“鯊掉”都是給海洋做貢獻,都值得我們去感謝它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是南半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