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81258657511

    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特指西歐)的統一便只存在於信仰——基督教——之中,教皇成為了中世紀歐洲這個天下的主宰。

    而隨著宗教改革的出現和天主教的分裂,歐洲近代的爭霸史也來開了帷幕,這一幕其實與中國古代的春秋五霸很相似,只不過中國最終完成了統一,而歐洲至今仍然在統一的路上。

    01

    1、哈布斯堡帝國時期

    歐洲近代的第一個霸主自然還是當年名義上西歐唯一的皇帝所在地——神聖羅馬帝國,而隨著哈布斯堡家族透過聯姻幾乎統治了除法國之外的整個西歐,神聖羅馬帝國也開始和開啟人類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帝國合流。


    因此,近代初期哈布斯堡家族所在的帝國是歐洲當之無愧的霸主,查理五世是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尼德蘭君主、德意志國王、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國君。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帝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時間是公元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霸權,一直延續到公元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亡清興之際。

    02

    2、法蘭西帝國時期

    三十年戰爭源於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宗教之爭,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內部分裂出了基督新教,而這一點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和羅馬教皇都無法容忍,於是戰爭爆發了。


    不過,這場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迅速演變為整個歐洲的內戰。戰爭的兩方主力分別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迅速崛起的法國。

    法國本來是信天主教的,但為了爭霸歐洲,選擇了與德意志新教諸侯、瑞典、丹麥站在一起,並得到了荷蘭、英國、俄羅斯的支援;

    神聖羅馬帝國,與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是戰爭的另一方,並得到了羅馬教皇和波蘭的支援。


    最終的勝利者是法國,此後,法國開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法國在歐洲的霸業在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手中達到了頂峰,至拿破崙在1812年兵敗莫斯科而結束。

    三十年戰爭後,歐洲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國際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並劃定了歐洲大陸各國最初的國界。

    此時的中國,處於康熙大帝時期。

    03

    3、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先行者,荷蘭、法國、英國則後來居上。如果說公元16世紀的還是屬於西班牙和葡萄牙,公元17世紀的海上屬於荷蘭,那麼從公元18世紀開始,海洋的爭霸戰便在英國和法國之間展開。

    當年的哈布斯堡帝國不僅是歐洲大陸的霸主,還透過西班牙成為世界海洋的主宰。隨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而英國則成為世界海洋的霸主——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之路,主要透過兩場戰爭:

    其一,是七年戰爭(1756-1763年)

    這其實是一場以英法為交戰雙方的世界大戰,從歐洲各國波及全球,戰爭最終以英國的勝利而結束,此戰後法國喪失了幾乎所有的海外領地。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乾隆攻滅準噶爾汗國一統蒙古三部,便在七年戰爭期間。我們不知道乾隆對當時的世界局勢瞭解多少,但他選擇的時機無疑是準確的,因為支援準噶爾汗國的俄羅斯正忙於歐洲爭霸戰。

    其二,拿破崙戰爭(1803-1815年)

    法國在拿破崙時期重新崛起,為了擊敗拿破崙,大英帝國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終澆滅了法國再度稱霸歐洲的慾望。

    不過,與哈布斯堡、法國,以及後來的德國、蘇聯不同,大英帝國從未謀取在歐洲大陸佔據領土,它一直奉行的是“Continental均勢”政策,法國強則組建“反法同盟”,德國強則組成反德盟國,蘇聯強則引入美國進行制衡。

    至今不變。

    04

    4、德意志帝國時期

    拿破崙戰爭的結束,促使歐洲開始重畫政治版圖。

    公元1815年,戰勝國在維也納建立了新的國際體系,這便是維也納體系。這一體系以英、俄、奧、普為首,目標就是阻止法國重新崛起。

    法國在歐洲敗於反法同盟之後,大英帝國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而俄羅斯則成為“歐洲憲兵”,顯赫一時。

    與此同時,普魯士王國開始崛起。

    普魯士和奧地利本是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最大的兩個王國,而奧地利則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所在地,也就是正統所在。

    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桎梏,法皇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的侄子)開始與普魯士的俾斯麥聯手,最終的結果如俾斯麥所願,卻不是拿破崙三世所想要看到的。


    為了統一德意志,普魯士在擊敗丹麥、奧地利後迅速出兵法國,透過擊敗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德意志帝國統一後,在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之時先後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

    這一階段,應當說是德國挑戰大英帝國霸權失敗的時期,以1945年蘇聯攻佔柏林而結束。

    兩次擊敗德國,戰勝國分別組建了國際聯盟和聯合國,這一時期的中國處於清末和民國。

    05

    5、俄羅斯和蘇聯時期

    蘇聯的前身是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在拿破崙戰爭之後曾與大英帝國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廣泛的爭霸戰,這一時期有一個專有名詞——大博弈。

    中國、印度、中亞、波斯、奧斯曼,都是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博弈的物件。最終,公元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終結了俄羅斯帝國的陸上霸權,俄羅斯落後的農奴制已然跟不上世界工業化的大潮。


    公元1856年,這一年,大英帝國在東方擊敗了中國的清朝,在中東則作為奧斯曼帝國的後臺擊敗了俄羅斯帝國,顯示了日不落帝國的實力之強大。

    不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固然爭霸未成,大英帝國的榮耀也不復存在,而蘇聯則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若非美國被引入歐洲來制衡蘇聯,或許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之下,被蘇聯平推而統一也並非不可能。

    這一階段,至1989年東歐劇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而結束。

    如今的歐洲,當年的哈布斯堡帝國——今日的西班牙、奧地利已然淪為二流強國,而英~法~德~俄仍然是歐洲四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