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支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正在發生全面重構,汽車文明正在重新定義,從而給整個汽車產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活力,併為汽車專業人才提供更加多樣、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汽車產業是擁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戰略性產業
深刻理解汽車產業的基本特點,是充分認識其戰略重要性的前提。作為製造業的集大成者,汽車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特點主要包括四點。
1. 巨大的產值及拉動作用
作為規模化製造的典型代表,汽車產業不僅自身產值巨大,而且具有極強的拉動力,這種拉動效益保守估計至少為1∶5。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家產值600億元的整車企業,那就意味著相關的產值至少還有3000億元。而在汽車產業中,百億元量級的企業其實只屬於入門級。以全球最大的車企之一豐田公司為例,其2016財年總產值達到28萬億日元(約合2550億美元),能夠帶動的相關產值則有上萬億美元之多。汽車產業對於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很多國家和地區全力引入及發展汽車產業的根本原因。
2. 巨大的產業關聯性及帶動效應
作為民用工業中最為複雜的產業,汽車產業鏈條長,涉及範圍廣,資金、人才和技術均高度密集。汽車產業以整車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主線,上游對接原材料、機械、電子、能源、裝備製造、化工、冶金、節能及環保等產業,下游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汽車及相關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售後服務、汽車金融、物流、交通運輸以及城鎮化升級等領域,形成了幾乎與現代民用產業全面關聯的立體式產業網路。正因如此,建設汽車強國的戰略訴求,不只與汽車產業本身有關,也要求並帶動其他眾多產業的創新發展和水平提升,從而為實現“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龍頭、載體和抓手。
3. 巨大的就業吸納能力
汽車不僅自身產業大軍龐大,而且其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就業數量更為可觀。有資料顯示,中國規模以上汽車企業的直接就業人數已達到近500萬人,按照1∶7的間接就業帶動比例計,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合計約在4000萬以上,約佔全國城鎮就業人數的1/8。特別是汽車產業涉及規劃、研發、採購、生產、質量、銷售和售後等諸多環節,為培養各類優秀的高精專業人才提供了廣闊平臺。
4. 巨大的社會資源調配能力
這一能力也決定了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仍將而且必須確保可持續發展。汽車既是生活需求品,也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資源(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資源)能否順暢移動,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和百姓福祉。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達到2803萬輛,其中乘用車2438萬輛,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但是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145輛,與美國的超過800輛、歐日平均500~600輛相去甚遠,即使與全球平均約170輛的千人保有量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這說明中國在整體移動出行能力上還有差距。中國要真正成為發達國家,必須彌補這個差距。正因如此,即使考慮到諸多限制因素,中國汽車產業仍將有10~15年的穩定增長期,筆者經研究測算認為,中國汽車年銷量峰值或將在4000萬輛左右出現,屆時千人保有量約350輛,而汽車整體保有量將達到5億輛以上。即便如此,中國的移動出行能力仍然存在缺口,需要透過汽車共享等新型使用模式來提升單車利用率,以確保充分的移動出行,支撐未來經濟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汽車產業絕非傳統的“夕陽產業”,而是為數不多的規模龐大且仍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汽車產業正進入全新時代
作為交叉技術和科技創新的載體,汽車自誕生以來一直在集中應用人類的最新技術。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正在引發汽車產業全面重構。麥肯錫曾預測影響未來人類生活的12項重大科技,其中9項與汽車直接相關,另有2項間接相關。可見,已有100多年曆史的汽車產業,仍將處於各種新技術創新與應用的焦點區域,並由此進入更加波瀾壯闊的全新時代。
一方面,汽車產業與產品的內涵和外延將不斷擴充套件。未來汽車產業的升級,將是汽車產品與汽車製造體系的雙向互動、並行前進。前者將成為網聯、智慧和電動的移動終端;後者則將向大規模定製化的“智慧製造”升級,並且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為促進。受此影響,未來汽車產業的空間將不斷擴充套件,跨界將成為常態,在大交通、大能源、大環境以及全新社會生活的前景下,汽車產品、技術、使用者體驗、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將發生全方位的變革與創新,並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說,過去100年汽車改變了人類,那麼未來100年,人類將改變汽車,進而改變自己。在汽車產業與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充套件的過程中,汽車人的定義也將完全不同,不僅老汽車人將獲得“重生”,而且新汽車人將不斷“誕生”,成為汽車產業大軍中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的能源、互聯和智慧三大革命,將給汽車帶來六大革命性變化,從而重新定義整個汽車文明。第一,汽車將由傳統制造向“智慧製造”升級,未來分散式產能可以透過充分互聯形成全新的工業網路,產品也將實現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管理。第二,汽車將由耗能機械向能量載體轉變,電動汽車將成為可移動的儲能和供能裝置。第三,汽車將由資訊“孤島”向智慧網聯終端發展,從而匯聚而成資訊的“海洋”。第四,汽車將由人駕駛向自動駕駛過渡,這將徹底改變車輛的使用人群和方式,使出行生態截然不同。第五,汽車將從擁有使用向共享使用演變,“輕擁有、重使用”的新型汽車文化將應運而生。第六,汽車將從單純的移動工具向交通服務擴充套件,為使用者提供很多超越物理移動之外的服務。
最終,汽車產業將迎來全新變局,垂直線型的產業價值鏈將向交叉網狀的出行生態圈不斷演進,產業將漸漸趨向無邊界,從而迎來群雄並起、諸侯割據、新舊勢力爭相進入、各方熱度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不僅傳統汽車製造商與供應商在謀求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而且新造車公司、IT公司、科技公司、新商業模式運營公司、服務公司以及基礎建設公司等,也都將參與到汽車大發展的浪潮中來,力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汽車是集大成的“古老”交叉學科及整合多學科的有效載體
曾幾何時,汽車的學科地位遇到過爭論,有些人認為不能以一種產品構建一個學科。實際上,汽車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產品,也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產業,而是一門涉及廣泛、最具有跨學科特點的“古老”交叉學科,更是能夠將眾多學科有效整合的學科載體。汽車學科不只需要基本的車輛工程、動力工程和工業設計知識,還涉及到機械、熱能、電子、資訊、力學、材料、工藝等其它眾多學科的交叉研究與整合應用,而且隨著未來汽車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學科內涵和涉及領域還將進一步豐富。以汽車學科為載體,透過多學科整合創新、形成合力,將為汽車及相關學科提供發展動力和空間,支撐各學科不斷取得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昇華的進步。
在“跨界成為常態、融合成為必然”的汽車產業全新發展期,汽車正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跨學科特性,聯合科研勢在必行。從產業角度看,汽車與能源、環境、交通、城市、社會、文化、安全等密切相關;從企業角度看,汽車與戰略、管理、經濟、政策、市場、品牌、質量等緊密相連;從技術角度看,汽車將帶動機械、電子、資訊、動力、熱能、材料、工藝等全方位進步;從人才角度看,汽車將培養領軍、管理、技術、財務、法務、營銷、技能等各方面人才。毋庸置疑,汽車作為學科、技術、應用、創新、價值、整合和成果等的綜合性載體的地位和作用,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汽車學科未來的良好發展,對於中國最終建成汽車強國,形成和諧汽車社會具有戰略意義。
汽車人才未來機遇無限
由於汽車產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廣、拉動強,如果以聚集各方優質的資源和人才,涉及多種不同的能力和技術,以及延展全新的領域和空間而論,最佳的行業平臺非汽車莫屬。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汽車人才需要有效利用多種知識、多種能力,來解決各種複雜的實際問題,所以汽車產業能有效培養人的系統思維和戰略管理能力。從職業生涯選擇的角度來思考,經歷內容的豐富遠比時間的長短更加重要,這直接決定著一名從業者的成長速度和高度,而汽車產業可以為廣大汽車人才提供更加“濃縮”而高效的歷練,這一點在產業重構的新時期更為突出。
汽車產業最需要、也最鍛鍊複合型人才。這原本就是汽車產業的固有需求,技術、管理、生產、採購、質量、銷售等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對於汽車產業都必不可少,而能夠掌握其中2~3項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就是目前行業不可多得的頂尖人才。例如既懂技術又懂管理,又或者既懂採購又懂質量的人才等。而在產業全面重構的前景下,未來汽車產業的複合型人才也將有新的內涵,跨界融合要求今後複合型汽車人才的知識、能力、眼界以及思維方式都必須更系統、更全面。未來汽車業的複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機械工程的基本技能,也要了解資訊化、智慧化的最新知識;既要精熟於產品打造,也要關注於使用者體驗;既要具備製造業的經驗,也要理解網際網路的思維;既要秉承實體經濟的規律,也要懂得虛擬經濟的特點。由此,汽車產業將追求並必然產生更多諸如總戰略師、總架構師等更加高階的“新”複合型頂尖人才。
當前,汽車產業正進入“跨界”熱潮期、創業高峰期,汽車人才未來機遇無限、潛力巨大,在高校接受過汽車學科系統培養的青年學子將有比昔日更為豐富和精彩的各種選擇:在政府和行業層面,可以進入國家部委、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等;在科研機構層面,可以進入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開展基礎和共性研究,並與產業化應用相結合;在汽車企業層面,既有傳統企業,又有跨界新入公司,既有國企、民企,又有外資、合資企業可選,涵蓋了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工程公司、IT公司、高科技企業、平臺運營公司等不同選擇;在相關產業層面,可以從事銷售、售後、金融、投資、諮詢、培訓、併購服務等多種職業。而幾乎所有上述種種選擇,都是可供考慮的自主創業機遇,特別是在國家推進“網際網路+”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汽車人的創新創業機會之大和環境之優越都是空前的。
毫不誇張地說,汽車學科與汽車產業是惟一一個幾乎可以輻射所有行業、各種崗位、不同選擇的集大成者。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全面重構,國家、企業和高校對汽車產業和汽車學科的重視程度將不斷提高,汽車人才將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更好的發展環境,也將獲得有利於自身成長提升的更多資源。未來,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地位以及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載體作用將更加凸顯,汽車人才也將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發揮自己的作用、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個人追求與社會貢獻的雙重價值。
汽車是一個集材料,設計,製造和科技於一體的行業
汽車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支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正在發生全面重構,汽車文明正在重新定義,從而給整個汽車產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活力,併為汽車專業人才提供更加多樣、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汽車產業是擁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戰略性產業
深刻理解汽車產業的基本特點,是充分認識其戰略重要性的前提。作為製造業的集大成者,汽車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特點主要包括四點。
1. 巨大的產值及拉動作用
作為規模化製造的典型代表,汽車產業不僅自身產值巨大,而且具有極強的拉動力,這種拉動效益保守估計至少為1∶5。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家產值600億元的整車企業,那就意味著相關的產值至少還有3000億元。而在汽車產業中,百億元量級的企業其實只屬於入門級。以全球最大的車企之一豐田公司為例,其2016財年總產值達到28萬億日元(約合2550億美元),能夠帶動的相關產值則有上萬億美元之多。汽車產業對於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很多國家和地區全力引入及發展汽車產業的根本原因。
2. 巨大的產業關聯性及帶動效應
作為民用工業中最為複雜的產業,汽車產業鏈條長,涉及範圍廣,資金、人才和技術均高度密集。汽車產業以整車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主線,上游對接原材料、機械、電子、能源、裝備製造、化工、冶金、節能及環保等產業,下游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汽車及相關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售後服務、汽車金融、物流、交通運輸以及城鎮化升級等領域,形成了幾乎與現代民用產業全面關聯的立體式產業網路。正因如此,建設汽車強國的戰略訴求,不只與汽車產業本身有關,也要求並帶動其他眾多產業的創新發展和水平提升,從而為實現“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龍頭、載體和抓手。
3. 巨大的就業吸納能力
汽車不僅自身產業大軍龐大,而且其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就業數量更為可觀。有資料顯示,中國規模以上汽車企業的直接就業人數已達到近500萬人,按照1∶7的間接就業帶動比例計,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合計約在4000萬以上,約佔全國城鎮就業人數的1/8。特別是汽車產業涉及規劃、研發、採購、生產、質量、銷售和售後等諸多環節,為培養各類優秀的高精專業人才提供了廣闊平臺。
4. 巨大的社會資源調配能力
這一能力也決定了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仍將而且必須確保可持續發展。汽車既是生活需求品,也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資源(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資源)能否順暢移動,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和百姓福祉。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達到2803萬輛,其中乘用車2438萬輛,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但是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145輛,與美國的超過800輛、歐日平均500~600輛相去甚遠,即使與全球平均約170輛的千人保有量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這說明中國在整體移動出行能力上還有差距。中國要真正成為發達國家,必須彌補這個差距。正因如此,即使考慮到諸多限制因素,中國汽車產業仍將有10~15年的穩定增長期,筆者經研究測算認為,中國汽車年銷量峰值或將在4000萬輛左右出現,屆時千人保有量約350輛,而汽車整體保有量將達到5億輛以上。即便如此,中國的移動出行能力仍然存在缺口,需要透過汽車共享等新型使用模式來提升單車利用率,以確保充分的移動出行,支撐未來經濟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汽車產業絕非傳統的“夕陽產業”,而是為數不多的規模龐大且仍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汽車產業正進入全新時代
作為交叉技術和科技創新的載體,汽車自誕生以來一直在集中應用人類的最新技術。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正在引發汽車產業全面重構。麥肯錫曾預測影響未來人類生活的12項重大科技,其中9項與汽車直接相關,另有2項間接相關。可見,已有100多年曆史的汽車產業,仍將處於各種新技術創新與應用的焦點區域,並由此進入更加波瀾壯闊的全新時代。
一方面,汽車產業與產品的內涵和外延將不斷擴充套件。未來汽車產業的升級,將是汽車產品與汽車製造體系的雙向互動、並行前進。前者將成為網聯、智慧和電動的移動終端;後者則將向大規模定製化的“智慧製造”升級,並且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為促進。受此影響,未來汽車產業的空間將不斷擴充套件,跨界將成為常態,在大交通、大能源、大環境以及全新社會生活的前景下,汽車產品、技術、使用者體驗、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將發生全方位的變革與創新,並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說,過去100年汽車改變了人類,那麼未來100年,人類將改變汽車,進而改變自己。在汽車產業與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充套件的過程中,汽車人的定義也將完全不同,不僅老汽車人將獲得“重生”,而且新汽車人將不斷“誕生”,成為汽車產業大軍中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的能源、互聯和智慧三大革命,將給汽車帶來六大革命性變化,從而重新定義整個汽車文明。第一,汽車將由傳統制造向“智慧製造”升級,未來分散式產能可以透過充分互聯形成全新的工業網路,產品也將實現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管理。第二,汽車將由耗能機械向能量載體轉變,電動汽車將成為可移動的儲能和供能裝置。第三,汽車將由資訊“孤島”向智慧網聯終端發展,從而匯聚而成資訊的“海洋”。第四,汽車將由人駕駛向自動駕駛過渡,這將徹底改變車輛的使用人群和方式,使出行生態截然不同。第五,汽車將從擁有使用向共享使用演變,“輕擁有、重使用”的新型汽車文化將應運而生。第六,汽車將從單純的移動工具向交通服務擴充套件,為使用者提供很多超越物理移動之外的服務。
最終,汽車產業將迎來全新變局,垂直線型的產業價值鏈將向交叉網狀的出行生態圈不斷演進,產業將漸漸趨向無邊界,從而迎來群雄並起、諸侯割據、新舊勢力爭相進入、各方熱度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不僅傳統汽車製造商與供應商在謀求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而且新造車公司、IT公司、科技公司、新商業模式運營公司、服務公司以及基礎建設公司等,也都將參與到汽車大發展的浪潮中來,力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汽車是集大成的“古老”交叉學科及整合多學科的有效載體
曾幾何時,汽車的學科地位遇到過爭論,有些人認為不能以一種產品構建一個學科。實際上,汽車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產品,也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產業,而是一門涉及廣泛、最具有跨學科特點的“古老”交叉學科,更是能夠將眾多學科有效整合的學科載體。汽車學科不只需要基本的車輛工程、動力工程和工業設計知識,還涉及到機械、熱能、電子、資訊、力學、材料、工藝等其它眾多學科的交叉研究與整合應用,而且隨著未來汽車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學科內涵和涉及領域還將進一步豐富。以汽車學科為載體,透過多學科整合創新、形成合力,將為汽車及相關學科提供發展動力和空間,支撐各學科不斷取得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昇華的進步。
在“跨界成為常態、融合成為必然”的汽車產業全新發展期,汽車正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跨學科特性,聯合科研勢在必行。從產業角度看,汽車與能源、環境、交通、城市、社會、文化、安全等密切相關;從企業角度看,汽車與戰略、管理、經濟、政策、市場、品牌、質量等緊密相連;從技術角度看,汽車將帶動機械、電子、資訊、動力、熱能、材料、工藝等全方位進步;從人才角度看,汽車將培養領軍、管理、技術、財務、法務、營銷、技能等各方面人才。毋庸置疑,汽車作為學科、技術、應用、創新、價值、整合和成果等的綜合性載體的地位和作用,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汽車學科未來的良好發展,對於中國最終建成汽車強國,形成和諧汽車社會具有戰略意義。
汽車人才未來機遇無限
由於汽車產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廣、拉動強,如果以聚集各方優質的資源和人才,涉及多種不同的能力和技術,以及延展全新的領域和空間而論,最佳的行業平臺非汽車莫屬。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汽車人才需要有效利用多種知識、多種能力,來解決各種複雜的實際問題,所以汽車產業能有效培養人的系統思維和戰略管理能力。從職業生涯選擇的角度來思考,經歷內容的豐富遠比時間的長短更加重要,這直接決定著一名從業者的成長速度和高度,而汽車產業可以為廣大汽車人才提供更加“濃縮”而高效的歷練,這一點在產業重構的新時期更為突出。
汽車產業最需要、也最鍛鍊複合型人才。這原本就是汽車產業的固有需求,技術、管理、生產、採購、質量、銷售等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對於汽車產業都必不可少,而能夠掌握其中2~3項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就是目前行業不可多得的頂尖人才。例如既懂技術又懂管理,又或者既懂採購又懂質量的人才等。而在產業全面重構的前景下,未來汽車產業的複合型人才也將有新的內涵,跨界融合要求今後複合型汽車人才的知識、能力、眼界以及思維方式都必須更系統、更全面。未來汽車業的複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機械工程的基本技能,也要了解資訊化、智慧化的最新知識;既要精熟於產品打造,也要關注於使用者體驗;既要具備製造業的經驗,也要理解網際網路的思維;既要秉承實體經濟的規律,也要懂得虛擬經濟的特點。由此,汽車產業將追求並必然產生更多諸如總戰略師、總架構師等更加高階的“新”複合型頂尖人才。
當前,汽車產業正進入“跨界”熱潮期、創業高峰期,汽車人才未來機遇無限、潛力巨大,在高校接受過汽車學科系統培養的青年學子將有比昔日更為豐富和精彩的各種選擇:在政府和行業層面,可以進入國家部委、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等;在科研機構層面,可以進入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開展基礎和共性研究,並與產業化應用相結合;在汽車企業層面,既有傳統企業,又有跨界新入公司,既有國企、民企,又有外資、合資企業可選,涵蓋了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工程公司、IT公司、高科技企業、平臺運營公司等不同選擇;在相關產業層面,可以從事銷售、售後、金融、投資、諮詢、培訓、併購服務等多種職業。而幾乎所有上述種種選擇,都是可供考慮的自主創業機遇,特別是在國家推進“網際網路+”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汽車人的創新創業機會之大和環境之優越都是空前的。
毫不誇張地說,汽車學科與汽車產業是惟一一個幾乎可以輻射所有行業、各種崗位、不同選擇的集大成者。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全面重構,國家、企業和高校對汽車產業和汽車學科的重視程度將不斷提高,汽車人才將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更好的發展環境,也將獲得有利於自身成長提升的更多資源。未來,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地位以及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載體作用將更加凸顯,汽車人才也將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發揮自己的作用、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個人追求與社會貢獻的雙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