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99747814426119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裡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裡,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  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中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  2、迷人的崖宜風光  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鐘,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裡。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  3、秀麗的劍江山水  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裡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衝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裡,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巖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蕩蕩,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鬱。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嫋嫋,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  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裡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  5、舊城遺址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裡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巖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幹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巖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臺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慧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  7、科馬堤巖  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誌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巖就奇蹟般地出露在這裡。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巖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近10年來,科馬堤巖已吸引了湍典、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國內很多地質院校經常有學生到這裡來上實習課,採集標本。室壇已成為科研、教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勝地,被中外專家稱之為“自然地質博物館”。   8、含樂巖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約10米,寬約100米,深約1公里,巖內有7洞,洞洞相通,巖內石筍林立,石幔成簾,奇峰異石,琳琅滿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瑤池,有的如寶石龍燈,有的如八戒取親。漫步穴內,如遊仙宮,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曾入穴遊覽,並新筆手書“含東巖”三字於穴上,此巖因此得名。  9、雅樂仙洞  在縣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臨小龍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漁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聖水三潮”(此三處均為舊天河縣八景之一)。巖口門上有正諧“雅樂仙洞”四字,蒼勁有力,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手筆。穴內另內外兩層。外層開闊平坦,略呈圓形,各種石案,氣勢磅礴;內層稍狹,石筍石乳,千姿百態,精巧玲瓏。有遊客恐人不知,於穴內壁上書:“仙山瓊廊在裡頭”。遊人看後嘆道:都說掛林蘆笛好,此巖更勝蘆笛巖。   10、神泉景觀  羅城境內有各種奇特的泉水十幾處,如“潮泉”、“油魚泉”、“蝦泉”、“烏龜泉”等,其中數潮泉的旅遊價值最大。潮泉在小長安鎮門豆村後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湧三次。每當潮湧時,氣浪翻滾,隆隆作響,水花越噴泉越高,宛如一條白龍升出水面,煞是壯觀。而且水量也較常勢增加二、三倍,經數分鐘後,徐徐縮小,恢復如常。據縣誌記載已有幹年曆史,日日如此,甚為奇迷。   11、樂登橋  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里處,該橋屬圓形三孔石橋,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羅城境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的橋樑之一。拱橋總跨度約27米,高3.6米,橋面寬4米。橋身由經雕鑿過的方形石磚堆砌而成,整個橋為三孔,孔徑3米,橋的兩頭除各有一石狗外,還鋪有石階通往橋面,橋墩底中央處兩頭用方石雕鑿出鯉魚尾狀,橋面有兩塊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磚上,甚為奇觀。對此,群眾中淬有很多有關此橋的美麗傳說。該橋屬舊羅城風景之一(“樂登仙蹟”)。   12、開元古寺  位於縣城南面約4公里處,現屬東門鎮平洛村管區。寺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築群由前、中、後殿、廂房和天井組成,佔地面積4餘畝。中殿正脊隨粱枋上墨書“大清光緒貳拾四年歲次戊戌季秋穀旦…………暨九甲紳民人等重修棟字”中後殿之間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該寺1987年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烈士陵園  該陵園1957年修建於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於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杆,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臺階組成的人行道。臺階與臺階之間植有寶塔松,臺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杆,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鄉,有一口奇特的魚塘,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北京塘”。塘的面積有100多畝,塘的外觀與其他魚塘無異,但該塘內自然生長著無腥味的斑魚、鰱魚、點稱魚、黃鱔等,即使是從外地引來的各種魚類放入北京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也同樣失去腥味。該塘所產的魚個大肥壯,魚外皮油亮,烹飪時魚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質鬆軟,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類香料,同樣味美無比。

  • 2 # 使用者2950721771410251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裡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裡,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  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中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  2、迷人的崖宜風光  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鐘,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裡。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  3、秀麗的劍江山水  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裡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衝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裡,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巖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蕩蕩,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鬱。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嫋嫋,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  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裡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  5、舊城遺址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裡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巖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幹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巖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臺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慧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  7、科馬堤巖  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誌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巖就奇蹟般地出露在這裡。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巖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近10年來,科馬堤巖已吸引了湍典、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國內很多地質院校經常有學生到這裡來上實習課,採集標本。室壇已成為科研、教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勝地,被中外專家稱之為“自然地質博物館”。   8、含樂巖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約10米,寬約100米,深約1公里,巖內有7洞,洞洞相通,巖內石筍林立,石幔成簾,奇峰異石,琳琅滿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瑤池,有的如寶石龍燈,有的如八戒取親。漫步穴內,如遊仙宮,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曾入穴遊覽,並新筆手書“含東巖”三字於穴上,此巖因此得名。  9、雅樂仙洞  在縣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臨小龍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漁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聖水三潮”(此三處均為舊天河縣八景之一)。巖口門上有正諧“雅樂仙洞”四字,蒼勁有力,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手筆。穴內另內外兩層。外層開闊平坦,略呈圓形,各種石案,氣勢磅礴;內層稍狹,石筍石乳,千姿百態,精巧玲瓏。有遊客恐人不知,於穴內壁上書:“仙山瓊廊在裡頭”。遊人看後嘆道:都說掛林蘆笛好,此巖更勝蘆笛巖。   10、神泉景觀  羅城境內有各種奇特的泉水十幾處,如“潮泉”、“油魚泉”、“蝦泉”、“烏龜泉”等,其中數潮泉的旅遊價值最大。潮泉在小長安鎮門豆村後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湧三次。每當潮湧時,氣浪翻滾,隆隆作響,水花越噴泉越高,宛如一條白龍升出水面,煞是壯觀。而且水量也較常勢增加二、三倍,經數分鐘後,徐徐縮小,恢復如常。據縣誌記載已有幹年曆史,日日如此,甚為奇迷。   11、樂登橋  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里處,該橋屬圓形三孔石橋,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羅城境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的橋樑之一。拱橋總跨度約27米,高3.6米,橋面寬4米。橋身由經雕鑿過的方形石磚堆砌而成,整個橋為三孔,孔徑3米,橋的兩頭除各有一石狗外,還鋪有石階通往橋面,橋墩底中央處兩頭用方石雕鑿出鯉魚尾狀,橋面有兩塊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磚上,甚為奇觀。對此,群眾中淬有很多有關此橋的美麗傳說。該橋屬舊羅城風景之一(“樂登仙蹟”)。   12、開元古寺  位於縣城南面約4公里處,現屬東門鎮平洛村管區。寺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築群由前、中、後殿、廂房和天井組成,佔地面積4餘畝。中殿正脊隨粱枋上墨書“大清光緒貳拾四年歲次戊戌季秋穀旦…………暨九甲紳民人等重修棟字”中後殿之間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該寺1987年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烈士陵園  該陵園1957年修建於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於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杆,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臺階組成的人行道。臺階與臺階之間植有寶塔松,臺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杆,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鄉,有一口奇特的魚塘,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北京塘”。塘的面積有100多畝,塘的外觀與其他魚塘無異,但該塘內自然生長著無腥味的斑魚、鰱魚、點稱魚、黃鱔等,即使是從外地引來的各種魚類放入北京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也同樣失去腥味。該塘所產的魚個大肥壯,魚外皮油亮,烹飪時魚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質鬆軟,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類香料,同樣味美無比。

  • 3 # 使用者558167818243341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裡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裡,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  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中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  2、迷人的崖宜風光  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鐘,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裡。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  3、秀麗的劍江山水  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裡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衝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裡,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巖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蕩蕩,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鬱。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嫋嫋,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  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裡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  5、舊城遺址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裡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巖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幹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巖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臺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慧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  7、科馬堤巖  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誌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巖就奇蹟般地出露在這裡。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巖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近10年來,科馬堤巖已吸引了湍典、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國內很多地質院校經常有學生到這裡來上實習課,採集標本。室壇已成為科研、教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勝地,被中外專家稱之為“自然地質博物館”。   8、含樂巖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約10米,寬約100米,深約1公里,巖內有7洞,洞洞相通,巖內石筍林立,石幔成簾,奇峰異石,琳琅滿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瑤池,有的如寶石龍燈,有的如八戒取親。漫步穴內,如遊仙宮,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曾入穴遊覽,並新筆手書“含東巖”三字於穴上,此巖因此得名。  9、雅樂仙洞  在縣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臨小龍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漁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聖水三潮”(此三處均為舊天河縣八景之一)。巖口門上有正諧“雅樂仙洞”四字,蒼勁有力,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手筆。穴內另內外兩層。外層開闊平坦,略呈圓形,各種石案,氣勢磅礴;內層稍狹,石筍石乳,千姿百態,精巧玲瓏。有遊客恐人不知,於穴內壁上書:“仙山瓊廊在裡頭”。遊人看後嘆道:都說掛林蘆笛好,此巖更勝蘆笛巖。   10、神泉景觀  羅城境內有各種奇特的泉水十幾處,如“潮泉”、“油魚泉”、“蝦泉”、“烏龜泉”等,其中數潮泉的旅遊價值最大。潮泉在小長安鎮門豆村後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湧三次。每當潮湧時,氣浪翻滾,隆隆作響,水花越噴泉越高,宛如一條白龍升出水面,煞是壯觀。而且水量也較常勢增加二、三倍,經數分鐘後,徐徐縮小,恢復如常。據縣誌記載已有幹年曆史,日日如此,甚為奇迷。   11、樂登橋  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里處,該橋屬圓形三孔石橋,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羅城境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的橋樑之一。拱橋總跨度約27米,高3.6米,橋面寬4米。橋身由經雕鑿過的方形石磚堆砌而成,整個橋為三孔,孔徑3米,橋的兩頭除各有一石狗外,還鋪有石階通往橋面,橋墩底中央處兩頭用方石雕鑿出鯉魚尾狀,橋面有兩塊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磚上,甚為奇觀。對此,群眾中淬有很多有關此橋的美麗傳說。該橋屬舊羅城風景之一(“樂登仙蹟”)。   12、開元古寺  位於縣城南面約4公里處,現屬東門鎮平洛村管區。寺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築群由前、中、後殿、廂房和天井組成,佔地面積4餘畝。中殿正脊隨粱枋上墨書“大清光緒貳拾四年歲次戊戌季秋穀旦…………暨九甲紳民人等重修棟字”中後殿之間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該寺1987年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烈士陵園  該陵園1957年修建於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於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杆,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臺階組成的人行道。臺階與臺階之間植有寶塔松,臺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杆,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鄉,有一口奇特的魚塘,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北京塘”。塘的面積有100多畝,塘的外觀與其他魚塘無異,但該塘內自然生長著無腥味的斑魚、鰱魚、點稱魚、黃鱔等,即使是從外地引來的各種魚類放入北京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也同樣失去腥味。該塘所產的魚個大肥壯,魚外皮油亮,烹飪時魚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質鬆軟,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類香料,同樣味美無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衣ab尺碼怎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