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極的乳酪mU

    畝產可能有那麼高,可能有農業有機肥和化肥混施才能行,還有初造的田沒有化肥吸收過,化肥就起到最佳的化學分解被植物吸收,他們的資料正確丶可靠。但是還有一點要說,大山上不宜搞農業現代,適合畜牧業現代化養牛丶羊,經濟穩定,效益高些。大山上主要還缺水就要修水利,大複雜。因此,搞農業還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大自然之氣,方才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 2 # 農村賣嘴者

    專家說水稻上山,最多能畝產788公斤。這完全有可能完成。

    我們先來看看現在的一些“超級稻"(優良的水稻品種)在一般的高產田裡就能夠達到800公斤/畝,有的個別品種的“超級稻"在高產田裡能夠達到1000公斤/畝。我們國家已經有這樣的“超級稻"品種。

    眾所周知,我們農村人種植水稻,想要得到豐產,需要好的稻穀品種,天老爺的風調雨順,稻田土質的肥沃,足夠的肥料供給,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當地農村氣候的有益變化,專家教授們的正確指點等等。廣大的農村網友,看看我們農村地區的山區有沒有這樣的農村山區存在?肯定有,即使在我們國家的雲貴川三省的山區都可能找到滿足高豐產水稻的地方,因此,“專家說水稻土山,最多能畝產788公斤"完全可能實現。

    我們種地的農村朋友,不要只看到一些“偽"農業專家的言論後就對所有的農業專家產生思維和言行方面的牴觸,我們是成年人,需要有自己正確的認知。我們搞農業生產,需要真正的農業專家的指導,只有那些真正的農業專家才能夠帶領我們農村人有吃有穿,只有那些真正的農業專家才能夠讓我們農村人走出困境。

  • 3 # 山邊之人6628

    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必須相信吧,因為有專家說過,糧食增不增產,不能看實際情況,應該看資料,重要的是資料資料資料。所以,大家還是相信吧。

    反正,實際種地的,還不如人家在辦公室裡搗鼓數字的。

  • 4 # 淮河好釣魚

    最近幾年的中國農業,農作物的畝產量,屢創新高,比如畝產1000公斤的水稻,畝產800公斤的小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如此高產的現象,持懷疑的態度。

    我們江蘇是魚米之鄉,因為江蘇境內水網密佈,四季分明,氣溫適宜,特別適合水稻的生長。在我們這裡,淮河以北地區,小麥的畝產量,今年是歷年來的最高水平,畝產大概在600公斤左右;由於乾旱的原因,本來應該比小麥的畝產量高的水稻,從目前的收割情況來看,畝產只能達到500公斤左右,要低於往年的550公斤左右。

    淮河以北是著名的黃泛區,農作物的產量相對於淮河以南地區要低。往年淮河以南地區的農作物產量,會比淮河以北每畝高出一百公斤左右。比如,同為淮安市的洪澤區,每年正常的水稻產量可以達到600公斤左右,而淮陰區只能達到500公斤左右,這是由於水質和土質原因造成的。

    我們這裡前幾年也有零星的中國旱稻,產量只能達到350公斤到400公斤左右,我一直認為旱稻畝產的應該會遠低於水稻。對於專家所說的,畝產788公斤的旱稻,會不會用錯了計量單位?把市斤理解成了公斤?或者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南方有再生稻,把再生稻一併算在裡面?頭茬500公斤,二茬288公斤,總共788公斤?又或者是毛產量788公斤,就是收割下來沒經過晾曬,沒有經過去雜的產量呢?

    如果屬於上面所說的後幾種情況,就應該明確地說明,消除歧義,才不會貽笑大方!

  • 5 # 老農民在種地

    我是貴州大山深處居住的,畝產788公斤,數字可能有點大,水稻,主要就是水,山上有那樣好的水源嗎?還有下雨引發山洪田坎還能行嗎?如果天旱又能有水嗎?還有就是人工成本又要多少,

  • 6 # 霍山黃芽程成

    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世界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袁爺爺生前紮根田間地頭,用一絲不苟的態度轉戰在每一塊試驗場地,用畢生的精力奉獻於雜交水稻產業!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水稻增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影片中一個簡短的發言,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水稻上山很受農民歡迎,甚至列舉了最高、最低產量的限定,不知道是親自種出來的產量?還是信口開河?信口雌黃?或是凸顯自己的技術超過了袁爺爺?欺負全國農民伯伯沒種過水稻?這種水準的話出自所謂的專家?代表?不讓人嗤之以鼻不全網火一把那真是奇了怪了!

  • 7 # 嶺北農夫

    △△個別專家的“特殊功能”之外,這有違規邏輯,根本不可能做到;他個人推理做到,也無應用推廣的價值。唉!水稻種植“難”呀!注意避免遠離實際的理論誤導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蒸發降水下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