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宜賓爺們5W6X
-
2 # 使用者3913647451820
小麥發黃死苗的原因很多,可以吃根據情況分別施策。
1.乾旱缺墒
底墒不足,搶墒播種,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出生慢,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管理上可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7-8公斤。
2.土壤偏酸
目前農田普遍使用化肥過量,導致土壤偏酸。土壤偏酸造成根系發黑,使其吸收水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麥苗發黃。可每畝施用50-70公斤生石灰或50-100公斤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性。
3.秸稈粉碎不徹底或秸稈還田耕層不足
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還田時耕層如不足20釐米,且還田的秸稈粉碎不徹底,使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根系懸著,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可進行澆水,踏實土壤,並增施氮肥,加速秸稈腐爛。
4.缺肥
小麥缺氮、磷、鉀、鈣、鐵、鎂等元素均可導致小麥苗期出現黃葉。比較常見的是缺氮、缺磷。小麥缺氮發黃時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可採取土施或葉面噴施的方法補充。
5.小麥播種密度過大
小麥播種密度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水肥爭奪激烈,進而導致黃弱苗。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6.持續低溫、受凍害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黃葉症狀。應在寒流到來時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
3 # 休閒時光棋茶室首玩免費
1.品種選擇不當
如選擇了弱冬性、分櫱節較淺、抗害性較差的品種,幼苗受地溫溫差變化較大的影響,會導致出現死苗現象。
弱冬性小麥品種:
對溫度要求介於冬性和春性之間。
在0~7℃條件下,經過15~35天,才可以透過春化階段。
小麥種子萌發後,便可進入春化階段的發育。
其特點是在所需要的綜合條件中必須有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的低溫,否則就不能透過春化階段,永遠停留在分櫱狀態。
2.栽培方式不當
播種過晚、過深或者過密,會使冬前小麥苗情較弱,不能安全越冬而造成冬季死苗。
澆越冬水時間不當,而苗又弱小,形成“凌抬、凌截”,造成小麥冬季死苗。(“凌抬、凌截”:土壤水分多,結冰時體積大,就會把土壤和根一起抬起來,根會被拉斷,春季不能生次根)
或者:
由於澆冬水過晚,在澆封凍水時,地下已結冰,水不能滲下,在地表形成浮冰蓋住麥田,時間過長會使小麥窒息而死亡。
3.施肥沒跟上
小麥缺氮時會發黃。
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再加上有些地方秸稈還田,秸稈在腐熟的過程中微生物活動也需要氮素,可能會導致氮元素缺乏,就會導致小麥葉片發黃。
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也會使小麥缺磷發黃。
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
4.病蟲害引起小麥發黃
蟲害:
如麥蚜、麥蜘蛛等會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葉片發黃。(這主要發生在越冬期前後。)
地下金針蟲危害也會造成小麥黃葉、死苗現象。
病害:
小麥發生葉枯病、紋枯病、根腐病等,這些病害在發生初期都會表現黃葉。
5.除草劑藥害
上茬作物的除草劑藥害,比如上茬種的玉米,玉米除草劑莠去津的用量較大,也會引起的發黃現象。
6.天氣(環境)原因
如果長時間陰雨天氣,田地積水,土壤溼度太大,根系呼吸不暢,就可能會出現漚根死苗。
或者遭受低溫、凍害也會使麥苗出現黃化、死苗現象等。
二、預防或解決措施:
1.根據當地種麥習慣,選擇適應當地抗寒性好的品種。
2.播種深度
小麥正常播種深度為3-4釐米,一定要避免深播。
對於因為播種過深引起的黃苗地塊,沒有很好的補救措施,只能根據田間情況加強肥水管理,預防病蟲危害,改善小麥長勢。
3.適時鎮壓
如果播後不鎮壓,小麥種子與土壤接觸不緊密,可能會導致出苗困難,即使秋季冬季沒問題(因為冬季幾乎停止生長,不需要太多水分),但春季返青時生長快,根系與土壤接觸不密切時,吸水困難,就會造成死苗現象。
鎮壓的時間:既可以隨播隨壓,也可以播後進行。
鎮壓的次數和強度,視苗情而定。旺苗要重壓,一般鎮壓一次和控制效應約一星期左右,因此,旺苗要連續壓2-3次。
弱苗要輕壓,以免損傷葉片,影響分櫱。
鎮壓時要注意土壤條件,土壤過溼不壓,有露水、冰凍時不壓。
4.適時澆越冬水
加上噴施魚蛋白+微多好預防凍害,降低寒流凍害影響。
5.施肥要跟上
當小麥苗缺磷時,可溝施磷酸二銨或過磷酸鈣進行補充。
適當增施氮肥的補充,可選尿素進行施肥。以滿足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對氮素的需求。
6.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播種前可以透過拌種的方法預防一些病害的發生。可以用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咯菌腈等幾種成分的藥劑進行拌種,可有效減輕某些病害的發生。
同時要注意對蚜蟲、麥蜘蛛等的防治,可以選擇藥劑吡蟲啉、阿維菌素等藥劑。
小麥發黃,死棵現象對小麥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造成嚴重減產。
所以,做好預防非常重要!
對於已經發生的地塊,及時對症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補救。還請各位農民朋友,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
4 # 自定義41255867
小麥出苗後出現死苗、黃苗,甚至缺苗斷壟等,是小麥苗期最常發生的現象。引起小麥幼苗發黃,死苗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氮肥不足
小麥幼苗因無法獲得足夠的氮肥,就會造成小麥幼苗因缺氮而發黃,生長緩慢,甚至幼苗枯死。因此,在玉米秸稈還田時,每畝可撒施10~20公斤的尿素,不僅能加速秸稈分解,還能防止幼苗缺氮發黃。
2、秸稈影響
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播種間隔的時間太短,大量秸稈還田後,還沒有來得及充分腐熟分解,造成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造成幼苗根系懸空,從而導致幼苗枯死。因此,在玉米秸稈還田時,一定要將玉米秸稈徹底粉碎,使秸稈的長度不能超過10釐米,並將秸稈翻入10釐米深的土壤內,使秸稈與土壤充分混合,加速秸稈腐熟分解,爭取在小麥幼苗出土前,將秸稈分解。
3、底墒不足
小麥秸稈腐熟分解過程中,不僅需要吸收一定的氮肥,還需要吸收利用大量的水分,如果遭遇秋旱,剛出土的幼苗,因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小麥幼苗生長不良,造成小麥幼苗發黃、苗弱,甚至出苗率降低。因此,在小麥播種前,如果墒情不足,一定要先澆水造墒,後播種,滿足幼苗生長所需的水分。
4、病蟲危害
玉米秸稈還田,在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的同時,還造成土壤中病蟲增多,這些病蟲害,如果在小麥播種前,沒有進行殺滅,小麥出苗後,很快就會感染幼苗的根系,造成大量幼苗發病,引起缺苗斷壟。因此,在小麥播種前,一定要進行土壤處理和種衣劑拌種,預防土壤中病蟲的危害。確保幼苗健壯生長。
回覆列表
秸稈還田化種植,加上秸稈還田出現很多不良的操作,造成小麥黃化。比如說,秸稈還田秸稈粉:碎不徹底和秸稈還田量大,造成的土壤跑墒燒苗,產生黃化;秸稈還田時間太晚,秸稈在後腐熟階段與麥苗根系爭搶裡的土壤的氮元素,造成小麥缺氮黃化。
種期的時間和播種量的大小也會導致麥苗黃的現象出現。種的早了會出現類似現象(華北大部分地區一般是秋分種麥。白露略早,寒露就會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