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總得有個盼頭

    1.外在的客觀因素構成心理挫折的外在的客觀因素主要來自自然和社會兩方面。

    (1)自然因素是指由於自然的或物理環境的限制,使個體的動機不能獲得滿足。如任何人都不能實現長生不老、返老還童的願望,大都難免遭到生離死別的境況和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的襲擊。以上是由自然發展規律和時空的限制而形成的心理挫折,對人類來說還不是主要的。由於社會因素制約形成的心理挫折,才是具有重大影響的。

    (2)社會因素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受到的人為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一切政治、經濟、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社會風尚、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的種種約束等。如學非所用,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習的課程與興趣間的矛盾;家長和老師教育方法的不當等等。凡此種種社會因素,不但對個人的動機構成挫折,而且挫折後對個體行為所發生的影響,也遠比上述自然因素所產生的心理挫折要大。

    2.內在的主觀因素由內在主觀因素引起的挫折包括兩類:一類是由個人容貌、身材、體質、能力、知識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達到而產生的心理挫折;另一類是由個人動機的衝突而引起的挫折。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同時存在若干動機,其中有些性質相似或相反而強度接近,使人難以取捨,便形成了動機的鬥爭。如在同一時間內,某人既想去參加同學聚會,又想去看科技展覽,但不可能兩全其美。這就是動機的矛盾鬥爭,又稱動機衝突。

  • 2 # 豫鄉阿敏

    (1)客觀因素由客觀原因引起的挫折也稱為外因性挫折 (environment

    frustration),是由於外界因素的阻礙使人不能達到目 標,動機不能獲得滿足。

    ① 自然因素:個人能力無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制,使人產生 挫折。 如時間限制,空間限制,人世間的衰老、疾病、死亡,以及天 災人禍等。②社會因素:包括所有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遭受到的

    政治、經濟、道德、宗教、家庭、風俗習慣等人為因素的限制。

    社會 因素的限制比自然環境的限制更多,後果也更嚴重,社會因素引起 的挫折有更多的人為性,當其阻礙人們滿足動機,目標不能實現時,更易使人產生愧疚、憤懣、消極性的對抗行為。

    (2) 主觀因素由主觀原因引起的挫折也稱為內因性挫折 (personal frustration ),是由於個人自身的因素引起挫折感。

    ①個人生理條件:指個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

    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帶來的限制,使人不能達到目標,動機未能滿 足。 ②動機衝突: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多個目標要實現,因

    此經常同時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

    假如這些並存的動機無 法同時獲得滿足,而且互相對立或排斥,其中某一個動機獲得滿 足,而另一個動機就會受到阻礙,則產生難於做抉擇的“兩難”心

    理狀態,稱為動機的衝突。通常的動機衝突有“接近-接近型衝 突”、“迴避-迴避型衝突”、“接近-迴避型衝突”、“雙重接近-迴避 型衝突”四種。

    ③動機強烈程度:如果個人的重要動機受到阻礙

    時,其所感受的挫折感較大,而較不重要的動機受到阻礙時,則易 被克服或被別的動機的滿足所代替,因此只構成一種喪失的心理 感受,個人感受的挫折不大。

    然而,什麼是重要動機和不重要動

    機,不但因各人的心理發展層次不同,而且因各人認識的方法不同 以及自身環境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可以說挫折是一種主 觀的感受,對某人構成挫折的情況,對另一個人可能並不一定會感

    受到挫折。

    ④抱負水平:抱負水平(level of aspiration)指一個人對 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所定的標準。抱負水平高的人,對自己成功所 定的標準也高,越容易感受到挫折。⑤挫折容忍力:個人的容忍力 (tolerance )不同,人們對挫折的感受也不一樣。

    在生活中,人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挫折,有的比較嚴重,有的則 較輕微。人們遇到挫折時所表現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人在遇到嚴

    重的挫折時,能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克服挫折;有人在遇到輕微 的挫折時,卻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這種對挫折的適應能力,即受

    到挫折時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叫做挫折容忍力。 心理學研究證 明,一個人挫折容忍力的高低,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一是生理條

    件。一個身強體壯、發育正常的人,比一個疾病纏身、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更能容忍挫折;二是過去的經驗與學習。

    挫折容忍力與個

    人的習慣或態度一樣,是可以經由學習而獲得的。如果一個人從 小嬌生慣養,很少遇到挫折,或遇到挫折就逃避,他不能從挫折中 學習經驗,這種人的挫折容忍力就比生活中歷盡艱辛的人要低;三 是對挫折的知覺判斷。

    由於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對世界認識的 不相同,因此,對挫折的情景有不同的判斷。即使客觀的挫折情況

    相同,個人對此感到的威脅也不同,因此對每個人所構成的打擊或 壓力也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公司說給我20W到30W的期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