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83091419729239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立身之本”即處世之根基。  中華民族歷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在許多經典著作中都談到“信”的重要性。《論語》中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禮記》中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這些珍貴的論點都說明為人處世必須守諾言、講誠信。  孔子曾經對信義做過精闢的論述。一次,他的學生子貢向他請教治國方法。他說:“確保糧食充足、軍隊充實以及對人民的信義,就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子貢又問:“三者如果要舍其一,應該舍哪個?”“軍備。”“不得已再舍一個,怎麼辦?”“舍糧食。”“為什麼不能捨信義?”子貢又問。孔子說:“人難免一死,沒有糧食可以,如果沒有了信義,根本與禽獸無異,這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在這方面,古人給我們做出了好榜樣。傳說周朝時期,周武王死後,由他的幼子周成王即位,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輔佐幼帝。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在樹下玩耍。周成王撿了一片樹葉遞給叔虞,說:“我用這個封你為侯。”周公聽了就說:“選個黃道吉日,給叔虞舉行封侯典禮吧!”成王一聽急了,辯解道:“我只是和弟弟開個玩笑罷了。”可是周公卻嚴肅地說:“陛下,君無戲言,天子一說話,史官就會記錄下來,並按照天子的話去做。所以,陛下要想在今後說話有威力,就應遵守諾言。”周成王只好照周公的話去做,唐叔虞因此被封為晉侯。  改革家商鞅“城門立信”的故事盡人皆知。這一舉動轟動了整個秦國,老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相信商鞅是個說話算數的人。後來,商鞅頒佈變法條例,獲得秦華人民都很擁護和遵守。可以說,商鞅變法的成功,得益於“誠信”二字。  古人尚且懂得以信為本,我們更應該將信用作為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如果你言而無信,朋友們上了一次當,就絕不會上第二次當!  明代有一本書,名叫《郁離子》,書中講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商人因不守信用而喪生,很能給人啟發。這位商人在過河時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並向圍觀的人許諾:“誰能救我,我將付他100兩金子。”一個漁人救了他。商人上岸後,只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很憤怒,責怪商人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人太貪婪。漁人只好作罷。後來,這個商人在乘船時又遇上險情,他還像上一次那樣呼救、許諾。這時,那位漁人就在附近,但他沒有去救商人,反而告訴周圍的人:“這個人言而無信。”人們聽了漁人的話,誰也不肯去救商人。結果,商人淹死在河中。我們姑且不去深究漁人的是與非,僅從這故事中得到一點啟發:不遵守諾言,失信於人,有時甚至有可能性命也難保。所以,誠信既是我們自身修養的根本,也是我們取信他人的必由之道。

  • 2 # 使用者1385000491028702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立身之本”即處世之根基。  中華民族歷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在許多經典著作中都談到“信”的重要性。《論語》中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禮記》中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這些珍貴的論點都說明為人處世必須守諾言、講誠信。  孔子曾經對信義做過精闢的論述。一次,他的學生子貢向他請教治國方法。他說:“確保糧食充足、軍隊充實以及對人民的信義,就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子貢又問:“三者如果要舍其一,應該舍哪個?”“軍備。”“不得已再舍一個,怎麼辦?”“舍糧食。”“為什麼不能捨信義?”子貢又問。孔子說:“人難免一死,沒有糧食可以,如果沒有了信義,根本與禽獸無異,這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在這方面,古人給我們做出了好榜樣。傳說周朝時期,周武王死後,由他的幼子周成王即位,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輔佐幼帝。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在樹下玩耍。周成王撿了一片樹葉遞給叔虞,說:“我用這個封你為侯。”周公聽了就說:“選個黃道吉日,給叔虞舉行封侯典禮吧!”成王一聽急了,辯解道:“我只是和弟弟開個玩笑罷了。”可是周公卻嚴肅地說:“陛下,君無戲言,天子一說話,史官就會記錄下來,並按照天子的話去做。所以,陛下要想在今後說話有威力,就應遵守諾言。”周成王只好照周公的話去做,唐叔虞因此被封為晉侯。  改革家商鞅“城門立信”的故事盡人皆知。這一舉動轟動了整個秦國,老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相信商鞅是個說話算數的人。後來,商鞅頒佈變法條例,獲得秦華人民都很擁護和遵守。可以說,商鞅變法的成功,得益於“誠信”二字。  古人尚且懂得以信為本,我們更應該將信用作為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如果你言而無信,朋友們上了一次當,就絕不會上第二次當!  明代有一本書,名叫《郁離子》,書中講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商人因不守信用而喪生,很能給人啟發。這位商人在過河時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並向圍觀的人許諾:“誰能救我,我將付他100兩金子。”一個漁人救了他。商人上岸後,只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很憤怒,責怪商人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人太貪婪。漁人只好作罷。後來,這個商人在乘船時又遇上險情,他還像上一次那樣呼救、許諾。這時,那位漁人就在附近,但他沒有去救商人,反而告訴周圍的人:“這個人言而無信。”人們聽了漁人的話,誰也不肯去救商人。結果,商人淹死在河中。我們姑且不去深究漁人的是與非,僅從這故事中得到一點啟發:不遵守諾言,失信於人,有時甚至有可能性命也難保。所以,誠信既是我們自身修養的根本,也是我們取信他人的必由之道。  當然,信守諾言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的先人孔子曾遇到過被迫承諾的事情。那時,孔子和他的學生住在陳國。由於陳國不斷受到戰爭的侵襲,孔子決定帶領他的學生們到衛國去。在途中,不幸被衛國的叛賊抓住了。一番交涉後,叛賊對孔子說:“只要你們不去衛國我就放了你們。”孔子一口答應,並和叛賊對天發誓。被放出來後孔子帶著學生繼續向衛國走去。他的學生子貢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是一直教育我們要遵守諾言嗎?難道您想違背自己的誓言?”孔子說:“被人脅迫之下發出的盟誓,天神是根本不聽的,因而也不存在什麼背盟不背盟的。”天神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孔子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些被逼無奈情況下承諾的事情可以另當別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做飯方面,你的拿手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