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卡冊now

    .野雞場舍應選擇在有利於排水乾燥、背風向陽、無汙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莊、廠礦,較為清靜並有衛生水源和電源的地方。每間雞舍以32平方米為宜。規模養殖,每棟雞舍長36米,寬8米,高2米以上。雞舍前設有活動場地,每間舍場之間用尼龍網或鐵絲網分隔,上有罩網,以防飛逃。7~8月,天氣炎熱,應搭棚蔽蔭。

      2.高密度飼養常常使野雞的採食、沙浴及拍打翅膀的行為和活動受到限制,因此,必須保證一定的生活空間,一般1周齡50只/m2,2周齡40只/m2,從3周齡開始每週齡飼養密度減少5只,到7周齡時為15只/m2。8周齡以後,是七彩山雞羽毛特別是尾羽發育的重要時期,飼養密度應保持4只/m2以下。七彩山雞性情較野,仍保持飛翔能力,舍養或半舍養都必須架設網棚,以防飛逃。七彩山雞有登高棲息習性,特別是夜間在棲架上棲息,山雞有安全感,且可避免潮溼,對健康有利。因此,在舍內外都應設定棲架,以供山雞飛攀棲停。

  • 2 # 大腦殼的能量

    野雞喜歡生活在林緣地帶、灌叢中或雜草叢生地帶,也進入疏林,但很少進入密林中。冬季遷至平原田野,覓食各種穀物和種子,白天活動,多在地面走動和覓食,較少上樹。夜間喜在樹上過夜,避免敵害的襲擊。食物以各種植物種子、漿果、穀物、各種昆蟲為主,吞食小型砂礫,幫助在肌胃內磨碎食物。春季繁殖,地而營巢,巢很簡陋,僅選擇凹穴,鋪墊乾草,雜葉等物,產卵其中,每窩產卵6-8個,雛鳥孵出後,即能獨立活動和取食。

    1、適應性廣,抗寒,耐粗生活環境從平原到山區,從河流到峽谷,棲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陸地各種生態環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溫,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動覓食,飲冰碴水,不怕雨淋。


    2、叢集性強繁殖季節以雄雉雞為核心,組成相對穩定的繁殖群,獨處一地活動,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則開展強烈爭鬥。自然狀態下,由雌雉雞孵蛋,雛雉雞出生後,由雌雉雞帶領初生的雛雉雞活動。待雛雉雞長大後,又重新組成群體,到處覓食,形成覓食群。群體可大可小,因此,人工養殖的雉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但密度過大時,妨礙採食,常發生互啄現象。


    3、膽怯機警雉雞在平時覓食過程中,時常抬起頭機警地向四周觀望,如有動靜,迅速逃竄,尤其在人工籠養情況下,當突然受到人或動物的驚嚇或有激烈的嘈雜噪音刺激時,會使雉雞群驚飛亂撞,發生撞傷,頭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籠養雄雉雞在繁殖季節,有主動攻擊人的行為,野生成年雌雄雉雞常佯裝跛行或拍打翅膀引開敵害,以保護幼雉雞。因此,養殖場要求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動作粗暴及產生突然的尖銳聲響,以防雉雞群受驚。


    4、食量小,食性雜雉雞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雉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人工養殖的雉雞,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配以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據觀察,家養雉雞上午比下午採食多,早晨天剛亮和下午5~6時,是全天2次採食高峰;夜間不吃食,喜歡安靜環境。


    5、性情活潑,善於奔走,不善飛行雉雞喜歡遊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而且不能持久。


    6、叫聲特殊雉雞在相互聯絡,相互呼喚時常發出悅耳的叫聲。就像“柯—哆—囉”或“咯一克一咯”。當突然受驚時,則暴發出一個或系列尖銳的“咯咯”聲,繁殖季節,雄雉雞在天剛亮時,發出“克—多—多”歡喜清脆的啼鳴聲,日間炎熱時,雄雌雉雞不叫或很少鳴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安全工作現場的環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