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平凡平淡平安三平真人

    明代首輔相當於秘書長,是負責扶助皇帝。明代的皇帝大權獨攬,不受首輔的限制。

  • 2 # 手機使用者50090069195

    明朝首輔,指的則是明代首席大學士。事實上,明代並沒有明文規定“首輔”之名,它產生於政治實踐當中。其實,說簡單一點,首輔就是內閣的“老大”,他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只要是內閣當中的主要執政首席大學士,就可以被稱為首輔,但同一時期,首輔只能有一位。明代的首輔主持內閣大權,權力最大,遠非次輔和其他內閣大學士可比。



    從政治權利上來看,內閣首輔確實與宰相有異曲同工之處。朱元璋廢除丞相以後,獨攬大權,獨自處理政務。然而人力終有不足,朱元璋獨木難支,只能讓翰林院官員參與政務,這便是內閣的雛形。到明成祖朱棣時期,內閣正式建立,不過這時的內閣沒有首輔和次輔之分,諸位輔臣職責、地位都很接近。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在鬥爭激烈的內閣裡,很快,經過權力角逐,首輔逐漸產生並制度化。到嘉靖年間,明世宗首次正式在詔書中使用首輔等對首席內閣大學士加以稱呼。


    內閣首輔的“黃金歲月”在嘉靖、隆慶到萬曆初年,在這一時期,內閣首輔權力極大,風頭無兩,誕生出一大批權臣,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到張居正上位以後,內閣首輔的權力達到頂峰,他不僅是內閣的長官,還是六部的實際掌控者,就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重要職位都由他推選,再由皇帝任免。



    這樣來看,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實際上的地位相當於百官之首,說他是宰相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明代的內閣首輔,與宰相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從嘉靖年間到萬曆初年,內閣首輔權力巨大,甚至超過前朝的丞相不假,但這是非常態,是特殊時期下的產物。嘉靖皇帝不問國事,將權力下放給內閣首輔,一切政務均由內閣來決斷,這就使得內閣的權力不斷膨脹。可是,說到底,不論是嚴嵩還是張居正,他們能獨攬大權,都取決於皇帝的態度。


    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不理朝政多年,但是當他要剷除嚴嵩集團時,權傾朝野的嚴嵩父子卻沒有任何辦法,輕易就被剷除掉。張居正在世時權勢滔天,但若不是神宗支援,光是“奪情”一事,就足以令張居正無法立足。



    而且,嚴嵩、張居正等人還是特殊時期下的首輔大臣,至於前後時期的首輔們,他們的權力,要小得多。明代的內閣在處理政務時,要在紙條上寫上自己對於奏章的看法和建議,這被稱為“票擬”。票擬本身是沒有任何效力的,它必須經過皇帝的檢閱,皇帝用紅筆批示,表示同意,票擬才會成為諭旨,具有政治效力。這也就是說,明代的大學士,其實就是皇帝的顧問和秘書,他們憑藉自己的才學和能力,為皇帝提供建議,施行政策,但皇帝是否採納他們的建議,完全取決於皇帝。當皇帝不聽從大學士的建議時,大學士只能勸諫,他們本身沒有決策權。



    與明代的大學士相比,宰相的情況就要好得多了,他們是百官之首,總領全國政務,是輔佐君王的官員首腦。古代的宰相通常情況下權利很大,他們不僅有建議權,還有決策權,許多政務只需要形式上稟報皇帝即可,他們自己就可以決斷。唐宋時期的宰相,可以管理的政務極多,他們上可以決斷國家大事,甚至干涉儲君人選,下可以任免官員。


    簡而言之,宰相制是一種正式確立的制度,宰相的權利有它自己的底線,皇帝當然還可以任免宰相,但宰相底線上的權利是固定的,不因皇帝的意志而轉移。可是明朝的內閣首輔不同,他們不是正式的官職稱謂,他們本身的官職往往也不高。內閣首輔權利的大小,取決於皇帝的態度,皇帝要放權,他們就相當於皇帝的代表,皇帝要收權,他們的權利將蕩然無存。


    明朝的內閣首輔制度,其實就是皇權加強的產物,然而丞相本質上卻是對皇權的分化,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皇權的巨大威脅。可是,明朝的內閣首輔卻“行宰相之職,而無宰相之實”,他們的身上,充滿著矛盾。而這,也是明朝內閣首輔,多以悲劇收場的緣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夠心安理得在家裡啃老的生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