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劉備的義弟,蜀漢五虎上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坐騎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因殺豪強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因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但降漢不降曹,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在攻打樊城時,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威名遠揚。但終因嬌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 。有儒將之風,知曉《春秋》大意。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關羽是羅貫中最用力刻畫的武將,和《三國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齊名,稱為“義絕”。他周身閃耀著超絕塵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輝。毛宗崗就評價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將中第一奇人”。所以他最終雖然鎮守荊州失敗,但在人們心目中仍然是個令人崇敬的大英雄。真可謂“忠義凜然參天地,成敗豈足論英雄”。關羽的英武神威、忠義剛烈、義薄雲天等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仁義君子、忠義化身,而受到歷朝統治者的嘉許、追封,為後世百姓所頂禮膜拜,關羽形象也逐漸被聖化、神化。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三國演義》中關羽這一藝形象,就該拂去他頭頂種種光環,還原他以本來的性格面目。
關羽最為突出的性格特徵就是忠義,其中包含著多重豐富的內涵,有對國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對君主兄長朋友之義。漢朝末年天下大亂、官吏腐敗、豪強橫行,關羽憑著一股憂國憂民、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家國責任之感,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並畢生都在為此奮鬥,抗爭。義字在三國演義中是貫穿始終的,尤其在關羽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可以說關羽的一言一行都和“義”密不可分。在劉備兵敗投奔袁紹之時,關羽孤身一人為保護兩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項約定在先:一為保節操,降漢不降曹;二為保兩位嫂嫂;三為保忠義、誓言,一旦知道劉皇叔下落,立即投奔。甚至關羽因為戰袍是兄長劉備所贈,即使破舊得無法補救,也不肯換上曹操為其趕製的新袍。足可見關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義。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變通的,但惟獨他對漢朝之忠、對劉備之義,是永遠不可更改的。關羽之義絕不是一般的義氣,而是披肝瀝膽、義無返顧,他的義比泰山還重,比生命還珍貴,禁得住人世間的種種考驗。
關羽還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賢能之才。《三國演義》在描寫關羽勇冠三軍的英武神威上,用了許多筆墨,如溫酒斬華雄一段,就寫得有聲有色。先是華雄自稱斬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接著寫幾員大將均被其斬於馬下。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都驚恐失色,惟獨關羽挺身而出,對曹操賞賜的酒,也只輕描淺寫地說了句“且斟下,某去便來”。雷鼓大振,眾人還在恐懼之時,關羽已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杯中的酒還是熱的呢。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是對關羽膽識、才智自信的又一次極好展示。關羽知道魯肅這次邀請他去東吳擺的是鴻門宴,可能對自己不利,仍然從容前往,並以超人的謀略,機警應變,挾持住了魯肅,最終控制了局面,反敗為勝。在千軍萬馬中從容往來,如入無人之境,令人驚歎。不但如此,關羽內在的人格修養尤其令人欽佩。他深明大義,金錢、美色、爵祿都動搖不了他,顯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而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也體現了他有著知恩圖報、不忍殺戮的寬容仁慈之心和人道精神。
同時,關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點,主要是生性驕傲,有時難免聽不進勸諫。關羽的矜持自傲固然與他自己文武雙全、聲名遠播有關,但也給他帶來了終身的遺憾。在關羽留守荊州之時,諸葛亮詢問關羽鎮守的策略,關羽只回答對曹軍“以力拒之”,對孫權之兵,則“分兵拒之”。雖然對諸葛亮一再叮嚀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贊同,卻依然按自己的個性辦事。孫權派諸葛瑾為其子求婚、兩家結好,共同抗擊曹軍的時候,關羽心高氣傲,勃然大怒,並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終落得個兵敗被殺。
總之,關羽是一個以天下、百姓興亡為己任的忠義之士,又是深明大義,智勇雙全,神勇無比,擁有高潔操守的理想人格典範。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關羽的身上也有著居功自傲、不聽人言的一面,但這並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對關公的喜愛、敬仰、懷念之情。
歸納三點:
1.關羽性格的核心特徵是忠義,稱為“義絕”。
2.關羽更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
3.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參考資料: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四大名著人物點選與知識問答
關羽,劉備的義弟,蜀漢五虎上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坐騎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因殺豪強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因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但降漢不降曹,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在攻打樊城時,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威名遠揚。但終因嬌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 。有儒將之風,知曉《春秋》大意。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關羽是羅貫中最用力刻畫的武將,和《三國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齊名,稱為“義絕”。他周身閃耀著超絕塵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輝。毛宗崗就評價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將中第一奇人”。所以他最終雖然鎮守荊州失敗,但在人們心目中仍然是個令人崇敬的大英雄。真可謂“忠義凜然參天地,成敗豈足論英雄”。關羽的英武神威、忠義剛烈、義薄雲天等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仁義君子、忠義化身,而受到歷朝統治者的嘉許、追封,為後世百姓所頂禮膜拜,關羽形象也逐漸被聖化、神化。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三國演義》中關羽這一藝形象,就該拂去他頭頂種種光環,還原他以本來的性格面目。
關羽最為突出的性格特徵就是忠義,其中包含著多重豐富的內涵,有對國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對君主兄長朋友之義。漢朝末年天下大亂、官吏腐敗、豪強橫行,關羽憑著一股憂國憂民、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家國責任之感,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並畢生都在為此奮鬥,抗爭。義字在三國演義中是貫穿始終的,尤其在關羽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可以說關羽的一言一行都和“義”密不可分。在劉備兵敗投奔袁紹之時,關羽孤身一人為保護兩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項約定在先:一為保節操,降漢不降曹;二為保兩位嫂嫂;三為保忠義、誓言,一旦知道劉皇叔下落,立即投奔。甚至關羽因為戰袍是兄長劉備所贈,即使破舊得無法補救,也不肯換上曹操為其趕製的新袍。足可見關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義。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變通的,但惟獨他對漢朝之忠、對劉備之義,是永遠不可更改的。關羽之義絕不是一般的義氣,而是披肝瀝膽、義無返顧,他的義比泰山還重,比生命還珍貴,禁得住人世間的種種考驗。
關羽還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賢能之才。《三國演義》在描寫關羽勇冠三軍的英武神威上,用了許多筆墨,如溫酒斬華雄一段,就寫得有聲有色。先是華雄自稱斬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接著寫幾員大將均被其斬於馬下。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都驚恐失色,惟獨關羽挺身而出,對曹操賞賜的酒,也只輕描淺寫地說了句“且斟下,某去便來”。雷鼓大振,眾人還在恐懼之時,關羽已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杯中的酒還是熱的呢。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是對關羽膽識、才智自信的又一次極好展示。關羽知道魯肅這次邀請他去東吳擺的是鴻門宴,可能對自己不利,仍然從容前往,並以超人的謀略,機警應變,挾持住了魯肅,最終控制了局面,反敗為勝。在千軍萬馬中從容往來,如入無人之境,令人驚歎。不但如此,關羽內在的人格修養尤其令人欽佩。他深明大義,金錢、美色、爵祿都動搖不了他,顯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而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也體現了他有著知恩圖報、不忍殺戮的寬容仁慈之心和人道精神。
同時,關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點,主要是生性驕傲,有時難免聽不進勸諫。關羽的矜持自傲固然與他自己文武雙全、聲名遠播有關,但也給他帶來了終身的遺憾。在關羽留守荊州之時,諸葛亮詢問關羽鎮守的策略,關羽只回答對曹軍“以力拒之”,對孫權之兵,則“分兵拒之”。雖然對諸葛亮一再叮嚀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贊同,卻依然按自己的個性辦事。孫權派諸葛瑾為其子求婚、兩家結好,共同抗擊曹軍的時候,關羽心高氣傲,勃然大怒,並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終落得個兵敗被殺。
總之,關羽是一個以天下、百姓興亡為己任的忠義之士,又是深明大義,智勇雙全,神勇無比,擁有高潔操守的理想人格典範。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關羽的身上也有著居功自傲、不聽人言的一面,但這並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對關公的喜愛、敬仰、懷念之情。
歸納三點:
1.關羽性格的核心特徵是忠義,稱為“義絕”。
2.關羽更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
3.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參考資料: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四大名著人物點選與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