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世渡劫

    其實日軍軍服也是深色的,茶褐色的,軍官與士兵不同,士兵的顏色稍淺。日本軍服基本以抄襲為主,自主設計醜陋,其材料由於資源緊缺,部分用了棉布,易染色易掉色,時間久了,發黃泛白。再加上影視劇的影響,使人們認為日軍服就是難看的黃色。

  • 2 # 瀟蕭逸寒

    二戰時各國軍隊軍裝皆為深色,只有日軍是黃色,這是為什麼?

    二戰時期,各國陸軍軍裝都是深色,為何只有日軍是黃色,為了提高軍隊的隱蔽性,各國軍隊都刻意把軍裝染成深色,這種顏色也叫國防色,美軍是這樣,德軍是這樣,蘇軍也是這樣,可是向來愛模仿的日本人,這次卻不一樣,我們印象中的日本陸軍,不僅穿淺色軍裝,還是一種賊亮眼的黃色,日本軍裝為什麼是黃色,看過抗日劇的朋友可能會說,日本不是老愛自稱皇軍,所以衣服也愛穿黃色,也有人說日本人對黃色很熱衷,所以愛穿黃色,二戰中軍裝中最正規有特色的是德軍和美軍,德軍的軍裝注重紳士化,而美軍注重實用化,拋開別的不說,德軍的軍裝確實很紳士,甚至還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帥軍裝,大帽簷長筒靴,馬褲還有手帳,黑色灰色是他們的主色調,整體看起來就像冬裝,大衣再裝上一些金屬領章和胸針等等,往那一站確實是個優雅的紳士。

    雖然本質是殘忍的納粹,相比之下美軍的軍裝就簡單多了,衣服上n個口袋,標配的鋼盔,為的就是實用,不過美軍軍官的軍裝還是挺現代化的,筆挺的西裝皮鞋加大帽簷,蘇軍的軍裝更加樸實無華,戰鬥民族就不愛搞花裡胡哨的軍裝,就是大棉襖往上面繡紅星,我們再說回日軍,日軍的軍裝無疑是最醜的,尖頭帽子還配兩片布,戴個鋼盔,日軍軍裝看起來跟德軍軍裝相似,說起來他們又確確實實是模仿的德軍,看他們也會馬褲搭配長筒靴,然後束腰帶,可是在德軍身上優雅的軍裝,到了日軍身上難看了一大截,這是二戰日軍的軍裝,日軍軍裝為什麼看起來這麼醜,他們還是借鑑的德軍軍裝進行改造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開始學習西方的各種制度,包括經濟制度正體建立軍校等,就連軍裝也照搬德軍,因為當時德軍的軍裝可以說是所有軍裝中最好看的,但日本人也不照照鏡子,個子高挑,五官立體的德華人穿軍裝好看,不代表,身材矮小的日本男人穿著也好看,德軍的軍裝,體現的是德國男人優勢的軍裝,修飾他們修長的體型,而日本人是亞洲中最矮的,原本高大帥氣的軍裝,穿到他們身上也變醜了,而且日軍軍裝的顏色跟德軍軍裝的顏色也不一樣,大家看到影視劇中,很多日軍軍裝都是土黃色,其實這都是影視劇中的誤導。

    日軍侵華的時候有兩種軍隊,為滿洲國的關東軍和派遣到中國的日本陸軍,跟東軍當時主要穿的是四五式軍裝,其實二戰時日本先模仿了法國的軍裝,四五式軍裝就是法國為了迎合戰爭地貌,而染成的接近茶褐色的國防色,在視覺上有點土黃色的感覺,而日本陸軍就有三種軍裝,在侵華戰爭之前他們穿的是昭和武士,軍裝這是日軍在1930年生產出來的,也就是模仿的德軍軍裝,上衣是立領,然後有收腰,日本穿著昭和武士軍裝的時候,就沒幹過一件人事,他們就是穿著這身軍裝,發動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變,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殺人放火,男人被奴役,女人被欺凌,殘害了大量我們的同胞,接著他們又穿著這身軍裝參與了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等,這套軍裝稱得上是我們最痛恨的一套軍裝,昭和武士軍裝後,日本人將軍裝一改再改,改成了98式軍裝,98式軍裝的顏色也是國防色,甚至顏色還加深,領子從立領變成了翻領,衣服胸前還有一個m標誌,這個m其實是mikados army的縮寫,意思是日本陸軍。

    而mikados就是天皇的意思,二戰時期日本為了隱蔽憲兵的身份,還特意抹出過這個m標誌,讓我們的地下情報組織吃了不少苦頭,其實在二戰前後,日軍的軍裝總體呈現出來的顏色,都是略帶暗黃色的國防色,如果你去找找日軍二戰的資料片,可以看到,當時日軍的衣服確實有些發黃,這是因為當時日軍制造軍裝的原料很稀缺。不得不把軍裝的材質從毛換成了棉布,棉布很容易染上色,可是不持久,洗滌的次數變多顏色也會退掉,本來是茶褐色的國防色,慢慢就開始泛黃,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黃色,日本土黃色的軍裝,日軍軍帽上的那兩塊布是什麼用途,據說二戰時,我們的老百姓還嘲諷這兩塊布,把他們叫做屁簾,事實上這兩塊布也不是日軍的原創,是模仿的法軍軍帽。

    殖民時期,法軍入侵到北非地區,北非地區到處是沙漠,氣候十分炎熱,法國計程車兵哪受得了這種烈日,灼熱的風颳到臉上就跟刀割一樣,而且一到晚上還有蚊蟲叮咬,所以法國士兵發明了這種帽子來擋Sunny,防蚊蟲後來被日本軍隊看到了,他們就無腦照抄過去了,現在看來,日本不管是本國文化還是軍隊文化,基本上都是照抄別國,然後改成了自己的特色,名副其實的偷國之一。

  • 3 # 半橋老怪2

    日本一向以侵略中國為國策,日軍的建設也以此為基準,中國長時間不統一,軍隊建設水平較低,日軍欺負軟柿子慣了,自己的武器、車輛等各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被服這類東西就差得更多。日軍中關東軍和南方軍的軍服偏深色,關東軍財大氣粗,被服和其它待遇都高,南方軍主要是因為用繳獲的軍服和麵料,是偏綠色的,並且質量較好。

  • 4 # 虎皮貓大人1027

    當時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軍隊都有自己獨特的服裝,西方各國的軍服設計得很好看,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軍。希特勒也曾經說過:“軍服一定要帥,這樣年輕人就會義無反顧地投軍效勞。”在這一思想下設計製作出的納粹軍裝,被公認為是軍裝當中有史以來最帥的。二戰德國軍服徹底表達了德華人延續至今的嚴謹、冷靜、有邏輯的特點,同時也體現出了二戰德軍所擁有的嚴格的紀律,鋼鐵般的意志,頑強的戰鬥精神,冷酷無情的風格以及一絲神秘主義色彩。而日本二戰時期的軍服在設計的時候有的細節十分的猥瑣。下面講述一下日軍軍服的演變過程。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第10號敕令,宣佈改進現有軍服定型為“四五式”這與之後的昭五式區別在於上衣下面兩個口袋沒有兜蓋,袖口有上捲袖並縫有紅色絲線,軍帽不同

    隨後就是臭名昭著的“昭五式”軍服從九一八事變到二二六直到七七事變再到淞滬會戰乃至南京大屠殺日軍都是穿著這種昭五式立領軍服,同時這也是日本陸軍最後一款立領軍服,在昭五式之前的軍服被稱為“立領時代”軍服。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5月31日第392號敕令,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陸軍進一步修改現有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軍服。抗戰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歷經14年,在此期間日本一共經歷過兩次軍裝迭代,也就是說抗戰中的日本陸軍換過三套軍裝,分別是是昭五式軍裝、九八式軍裝、三式軍裝。

    “昭五式”顧名思義,產生於昭和五年(1930),日本陸軍根據該年第74號敕令,對之前的軍服進行了修改,重新設計出一款立領,肩上豎掛軍銜的制服,這也是日本陸軍最後一款立領式軍服。從時間上來看,日軍昭五式制服推出一年後,穿著它的關東軍即製造了九一八事變,隨之而來的長城抗戰、綏遠抗戰、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等諸多事變與戰役中,肆虐在中國領土上的日本陸軍官兵都穿著這套制服,因此昭五式絕對算是華人最熟悉的日本軍服之一。

    1938年5月31日,日本昭和天皇釋出第392號敕令,將一款重新設計過的新式制服在陸軍中推行,因這一年是日本皇紀2598年,故而將這套制服稱為“九八式制服”。與之前的昭五式相比,九八式制服進行了較大改動。首先,新制服以立翻領取代了之前的立領。其次,昭五式的軍銜豎掛於肩上,而九八式則將軍銜配於翻立領上,肩上已無任何軍銜標記。第三,昭五式領子上代表兵科的領章已被取消,新制服則以右胸前一個類似倒著寫的“W”符號來代表兵科(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兵科)。自1938年5月以後,日本陸軍開始換裝為九八式制服,雖然幾年後日本陸軍又在九八式的基礎上制定出“三式軍服”,但實際上是因戰爭後期日本物資緊缺而弄出的節能版軍服,除了軍銜上星星排列順序等變化外,不易與九八式制服區分。

    昭五式與九八式是侵華日軍留給華人印象最深的兩套制服,它們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領子和肩章,九八式出現後,不乏有的日本軍人穿昭五軍服或是在九八軍服上掛昭五的情況,或許是為了顯示資歷,但絕不會成為普遍現象。

    除了軍服之外,侵華日軍給華人留下刻骨難忘記憶的就是日本兵頭上所戴的軍帽。電影《二二六》中,兵變軍人們頭上戴著的類似燒餅的大盤帽令人印象頗深。日本陸軍大盤帽可追溯到明治四十五年(1912),因此也被稱為“四五式軍帽”,這種軍帽多為茶褐色毛料製成,帽頂緣有紅邊,帽牆也為紅色,金屬黃色五星即固定在紅色帽牆正中。

    隨著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隊逐步換裝,“四五式”大簷帽逐漸被一種輕便小巧的戰鬥帽取代。這種新式作戰帽被稱為“略帽”,上小下大,戴上後與頭部貼合得非常緊密,看上去彷彿一座小山,代表日本富士山。1933年長城抗戰中,戴著這種軍帽作戰的日本兵開始進入華人的視野,並在日後十餘年成為侵華日軍的標誌性形象之一。

    大盤帽雖然退出戰場,但在當時的日本軍界仍然備受青睞,不少將領在拍標準照時都喜歡戴大簷帽,這很可能和審美有關係,大簷帽雖不適用於戰場,但佩戴起來莊重美觀,對臉型有修飾作用。相反,日軍那種略帽,上尖下大,臉部稍圓者戴上就會顯得臉更圓更大了。不過由於略帽成本低且攜帶方便,隨著戰爭深入,這種帽子變得越來越普遍,包括學校、工廠都開始配用。日軍戰地記者通常也愛戴著一頂略帽隨軍採訪記事,結果常被課為曰被誤認為是軍人而射殺,死亡率奇高。

    當然,對於大多數華人而言,侵華日軍最典型的形象是尖尖的軍帽上垂著幾片簾布,華人稱之為“屁簾”。關於日本陸軍在軍帽上使用垂簾布的歷史可追溯至1899年,當年7月7日,日本軍方規定佔據臺灣的日本軍隊開始使用垂簾布,這也是日軍第次使用“屁簾”。

    不過這種簾布直到1938年才規範化,當年6月1日,日本軍方下達第31號命令,重新規定了略帽垂布的樣式,“帽垂布”開始被制式採用。帶有“帽垂布”的部隊多在南方熱帶地區,其優點在於有防曬、防蚊蟲之作用,缺點是影響美觀。雖然在侵略中國北部的日本軍隊中,使用這種帶垂布軍帽計程車兵並不多,但因“屁簾”形象太深入人心,故而成為華人心中“日本鬼子”的標誌性形象,影視劇中,往往是地不分南北,只要出現鬼子,帽子後面必然垂著幾片“屁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使命”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