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程式設計主要是為了訓練兒童的程式設計思維,那麼什麼是程式設計思維或程式設計思想呢?下面我下面我會透過一個具體的例項講解一下什麼是程式設計思維。
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那麼如何使用程式設計來完成烏鴉喝水的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透過分析知道在烏鴉喝水中涉及到的角色有“烏鴉”、“水”、“水杯”、“小石子”4個角色。
烏鴉喝水的過程可以分解成以下7個步驟:
第一步:烏鴉“飛到”或“這移動”到“杯子旁邊”,這裡涉及到動作“移動”或“飛行”。
第二步:烏鴉把嘴伸進杯子。“伸進杯子動作”
第三步:烏鴉喝水,喝不著水。動作:喝水。結果:喝不到水。
第四步:烏鴉想辦法,找來石子。
第五步:把找來的石子一個一個叼到瓶子裡。
第六步: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
第七步:烏鴉把嘴伸進水杯裡,喝到了水。
這種把整個過程分解成每個細節(小過程)的方式就是一種程式化的思維。
程式化思維包含三個要素:
1、目標導向
2、細節或步驟
3、次序
1 目標導向:目標導向的意思是說,烏鴉喝水的目標是要把水要喝到嘴裡。為了能喝到水,烏鴉需要做哪些事情來完成這個目標。
2 步驟或者細節:為了完成目標(至少有三個動作)往往需要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的過程,先把一件目標分解成幾個可以獨立完成的小目標,然後再對分解之後的目標按照定的依賴條件或優先順序逐一解決。最終完成整個目標。
3 次序:就是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次序。比如烏鴉要先叼起石子,然後放入瓶中(瓶子中的水上升),最後才喝到了水。這些步驟,不能打亂。
對於少年兒童來說,並不需要急著讓他們去寫一大堆的程式碼,甚至對於少年兒童而言那些程式碼都不知道為什麼它叫程式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遊戲或活動的形式,讓少年兒童先形成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是為我們的具體生活服務的。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少年兒童的成長,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教他們什麼,而是他們內心中想學什麼。想學什麼,是出於他們自己主動的動機。我們為了推動少年兒童想學習這個東西,我們就要創造現實中的感受,不是拿一個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東西講給他。如果他接觸的都是全新的,這樣的方式並其實並不符合兒童大腦成長的規律。從而做出的表現就是他會拒絕或者聽得雲山霧罩,其實可能什麼都沒有聽懂。
所以我們從少年兒童開始引入的程式設計,是從他現實生活中感受開始的。是透過他們熟悉的形式看到畫面或故事開始的。
上面說到了烏鴉喝水的例子,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現在的事情是“將果汁倒到杯子裡”。那麼我們分析一下:
目標:倒進杯子。涉及到的物件有:人(我)、果汁、杯子。
分解步驟:
1、拿起果汁瓶(這裡還涉及到使用左手還是右手拿起的),比如使用左手拿起果汁瓶子。
2、擰開瓶蓋。使用右手逆時針旋轉瓶蓋,旋轉5周,捏著瓶蓋向上移動5釐米,向右移動5釐米,向下移動20釐米,鬆開手把瓶蓋放到桌子上。
3、把果汁瓶子的瓶口對準杯子,抬起瓶底,倒入到杯子。
所有這些細節分解得越細節越清楚,執行的人嚴格遵守,到最後就確實把果汁倒到杯子裡面。
程式設計就是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從起步到最終的這裡的結束。我們給他編成一系列的指令。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程式實際上是在你生活中一系列的任務完成的過程。當我完整地寫好每一個步驟,讓一個人去執行,那結果就是我們設計的程式結果。我們要首先想好生活中的一個事項,把每一個環節細化的動作進行說明,然後量化。比如說向左向右走幾步或移動幾釐米等,這就是程式化思維的最初建立的過程。所以要程式設計,你就應該先在你的生活中找一件事兒,寫出一套標準動作來。
最後總結一下:少兒程式設計的本質是在寫邏輯,是使用正確的邏輯、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步驟去解決一個或難或簡單的事情,同時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否則你就達不到你的目的。所以讓孩子儘早地去接觸程式設計的目的並不是去了解負責的程式碼,或者程式語言,那些不是目的,是手段,程式設計的目的是教會他們只要使用正確的思考方式,正確的方法,那麼任何一個問題都有機會去拆解,有機會去解決它,這才是我們要教會他們的一種受用終身的科學的思考方式。
少兒程式設計主要是為了訓練兒童的程式設計思維,那麼什麼是程式設計思維或程式設計思想呢?下面我下面我會透過一個具體的例項講解一下什麼是程式設計思維。
烏鴉喝水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那麼如何使用程式設計來完成烏鴉喝水的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透過分析知道在烏鴉喝水中涉及到的角色有“烏鴉”、“水”、“水杯”、“小石子”4個角色。
烏鴉喝水的過程可以分解成以下7個步驟:
第一步:烏鴉“飛到”或“這移動”到“杯子旁邊”,這裡涉及到動作“移動”或“飛行”。
第二步:烏鴉把嘴伸進杯子。“伸進杯子動作”
第三步:烏鴉喝水,喝不著水。動作:喝水。結果:喝不到水。
第四步:烏鴉想辦法,找來石子。
第五步:把找來的石子一個一個叼到瓶子裡。
第六步: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
第七步:烏鴉把嘴伸進水杯裡,喝到了水。
這種把整個過程分解成每個細節(小過程)的方式就是一種程式化的思維。
程式化思維包含三個要素:
1、目標導向
2、細節或步驟
3、次序
1 目標導向:目標導向的意思是說,烏鴉喝水的目標是要把水要喝到嘴裡。為了能喝到水,烏鴉需要做哪些事情來完成這個目標。
2 步驟或者細節:為了完成目標(至少有三個動作)往往需要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的過程,先把一件目標分解成幾個可以獨立完成的小目標,然後再對分解之後的目標按照定的依賴條件或優先順序逐一解決。最終完成整個目標。
3 次序:就是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次序。比如烏鴉要先叼起石子,然後放入瓶中(瓶子中的水上升),最後才喝到了水。這些步驟,不能打亂。
對於少年兒童來說,並不需要急著讓他們去寫一大堆的程式碼,甚至對於少年兒童而言那些程式碼都不知道為什麼它叫程式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遊戲或活動的形式,讓少年兒童先形成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是為我們的具體生活服務的。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少年兒童的成長,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教他們什麼,而是他們內心中想學什麼。想學什麼,是出於他們自己主動的動機。我們為了推動少年兒童想學習這個東西,我們就要創造現實中的感受,不是拿一個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東西講給他。如果他接觸的都是全新的,這樣的方式並其實並不符合兒童大腦成長的規律。從而做出的表現就是他會拒絕或者聽得雲山霧罩,其實可能什麼都沒有聽懂。
所以我們從少年兒童開始引入的程式設計,是從他現實生活中感受開始的。是透過他們熟悉的形式看到畫面或故事開始的。
上面說到了烏鴉喝水的例子,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現在的事情是“將果汁倒到杯子裡”。那麼我們分析一下:
目標:倒進杯子。涉及到的物件有:人(我)、果汁、杯子。
分解步驟:
1、拿起果汁瓶(這裡還涉及到使用左手還是右手拿起的),比如使用左手拿起果汁瓶子。
2、擰開瓶蓋。使用右手逆時針旋轉瓶蓋,旋轉5周,捏著瓶蓋向上移動5釐米,向右移動5釐米,向下移動20釐米,鬆開手把瓶蓋放到桌子上。
3、把果汁瓶子的瓶口對準杯子,抬起瓶底,倒入到杯子。
所有這些細節分解得越細節越清楚,執行的人嚴格遵守,到最後就確實把果汁倒到杯子裡面。
程式設計就是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從起步到最終的這裡的結束。我們給他編成一系列的指令。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程式實際上是在你生活中一系列的任務完成的過程。當我完整地寫好每一個步驟,讓一個人去執行,那結果就是我們設計的程式結果。我們要首先想好生活中的一個事項,把每一個環節細化的動作進行說明,然後量化。比如說向左向右走幾步或移動幾釐米等,這就是程式化思維的最初建立的過程。所以要程式設計,你就應該先在你的生活中找一件事兒,寫出一套標準動作來。
最後總結一下:少兒程式設計的本質是在寫邏輯,是使用正確的邏輯、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步驟去解決一個或難或簡單的事情,同時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否則你就達不到你的目的。所以讓孩子儘早地去接觸程式設計的目的並不是去了解負責的程式碼,或者程式語言,那些不是目的,是手段,程式設計的目的是教會他們只要使用正確的思考方式,正確的方法,那麼任何一個問題都有機會去拆解,有機會去解決它,這才是我們要教會他們的一種受用終身的科學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