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咋還越幹越多呢?”近一段時間,在公司工作將近兩年,業務能力很突出的職員小高,顯得越來越焦慮。原因就在於,不知領導是出於什麼目的,總是經常性地給他額外安排一些工作。
剛開始,小高還欣然接受,然而,隨著工作量的不斷增加,小高開始有些出不消了。對此,小高很想找機會向領導反映一下自己當下的工作處境,卻又擔心因此會給領導留下說說講講的不好印象。可不說,又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不給自己一下說法,也有些憋屈。
直到有一天,小高因自身工作過於繁雜,個人精力有限而出現了一次失誤,領導怪罪下來,他終於講出了工作量過大這一原因。
但領導對此卻並不買賬,反而責問小高:“工作這麼多,幹不過來,為何不早吱聲,你以為領導是黃世仁嗎?”
頓時,職員小高無語了,真後悔當初未能早點兒開口,否則,就不至於如此被動了。
職場當中,有一“怪”現象:閒人很閒,忙人特忙。閒人沒什麼工作量,自不必向領導反映自身的工作量情況,但忙人就不同了,有時忙起來,縱使有三頭六臂或許也幹不過來。
對此,許多職場人明知自己手頭有一堆的工作,但對領導安排的工作還是來者不拒,想反映自身的工作量,卻但最終選擇了沉默,原因在哪裡呢?
實際上,不知道該如何讓領導知道個人工作量情況的下屬,一般從內心角度都存在著矛盾或者兩難的心理處境,具體而言:
1.取悅的心理,可以說,除了平時就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憑藉一張嘴就可以討好領導之外,大多數下屬往往都是靠實實在在的工作來取得領導的滿意。
在這些下屬眼裡,當下的作為或許就是將來個人能有地位的資本與砝碼,是敲開提職加薪的“敲門磚”,工作量越大,則敲得越響。
2.擔心的心理,許多下屬一味地將反饋工作量等同於發牢騷,認為不論壓力多麼大,就是不能亂講話。否則,就是一種說說講講,到頭來,個人所幹的一切工作搞不好,都會歸於零。
然而,他往往沒想到,因自身工作量大因未能得到領導的支援力量,加以分解,從而引發工作失誤,而給自身發展與單位建設,帶來損失,同樣也會遭到領導的否定,有時甚至是更大的否定。
3.吃虧的心理,明明幹了很多,但領導卻不明實情,依然不管不顧地給自己安排這樣那樣的工作。倘若,這些領導都沒有放在心上,換句話,對自己將來的提職加薪無益,那豈不是虧大了。
那麼,既想說,又不知如何開口,該如何解決?
心理學上有一個“焦點效應”,指的是人們在潛意識當中,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
這一效應放到職場當中,就是有些人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自己幹工作,並且幹越來越多的工作,無論是否是領導佈置的,領導心裡都會有數,也一定會給自己一個說法的。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領導也很忙,不可能一直看著你,當然也不會將你所幹的工作,均一件不落地記在心裡,所以,向領導反映工作量大,必須要開口講話,這是基本前提,但如何表達,還是有些講究的。
不少明明幹了很多工作的下屬,一提及工作彙報,情況反饋往往都會退舍三里,避而不談,實則都是內心恐懼造成的,擔心不講工作還好,講完工作反而招領導反感,落得“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如此,還不如不講。
對此,一定要轉變觀念,即,丟掉幻想,大膽開口。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效果,但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就比一直悶在心裡總不吱聲,勝算要大一些。
要堅信,領導喜歡的是能交付成果,贏來利益,並引起他所注意的人,而不只是能努力幹活的人。
這裡所謂的時機,更多指的是一種向領導溝通與反饋的及時性。
一是任務佈置後,每次領導在會上或私下裡當面向你安排的工作,當你手頭已經有大量工作或者完全可預判出所安排的工作,工作量大,強度高,耗時長等,則應及時將客觀的情況向跟領導做出反映。
若事後再講,領導則會說,你當時為何不告訴我,正如文中開頭的職員小孫那樣,工作出現了疏漏,再跟領導講當時的情況,已經無濟於事了。而且,現實的情況是,你的好,領導通常不記得,但你的錯,領導往往記得門兒清。
二是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做到跟進彙報。如果,工作遇到困難,或者因時間變化,人員離開等因素,使得既定的工作量突然間變化,那麼,你也應該及時跟領導反饋,說出你的想法,告訴領導你需要誰來配合完成。如此,才會讓領導覺得你心中有數,做事靠譜。
三是工作完成後要立即彙報。一項工作完成,領導都是希望看到效果,聽到結果,此時,你需要在第一時間向領導做出彙報。倘若每次工作完成後,你都能做到及時彙報,請放心,三次以上便會強化你在領導心中工作量很大的印象。
記得在原公司有一位老同事老趙,因為部門有一位同事請假離開,原先兩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需要老趙一個人扛著,並且,部門領導還時不時給他安排了一些其他工作。
時間長了,同事老趙不但工作上有些頂不住了,而且情緒上也有些忍不了。終於,一次部門領導剛把一項工作安排到老趙身上,老趙便“炸”了,好在,旁邊的同事及時拉扯,才將事情平息下來。
講真,每天總是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尤其是有些工作還不屬於個人分管的,確實很讓人心煩,接下來,有些吃不消的下屬則直接找到了領導,明顯帶著不滿的情緒,提及了個人的工作量情況。
結果,原本是一次正常的工作溝通與反饋,卻演變成一次互相指責式的矛盾衝突,倘若由此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量大與小,或者更進一步減輕你的工作量,是以自己被“邊緣化”為代價的,那又何必呢?
就是不要“硬廣”,選擇“種草”。倘若,你很直接對向領導表達,你的工作量很大,付出的辛苦也很多,不免會讓領導對你產生“邀功請賞”之嫌,而較為委婉的方式則是造出一種你很忙的“勢”
還有,藉助一些不說話的道具,比如將工作時間表或任務清單貼在桌面明顯,能引起他人注意的地方,倘若領導經過你的辦公室,看到你的時間表,他的心裡便一清二楚了。
我們常說,有時,無聲勝有聲,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量,完全也可以用一種“借題發揮”的形式加以實現。
想要在職場中生存得好,就需要懂得埋頭苦幹與抬頭看路的辯證關係,先做一匹千里馬,然後讓伯樂相中你。
一、不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工作量,結果......
“工作,咋還越幹越多呢?”近一段時間,在公司工作將近兩年,業務能力很突出的職員小高,顯得越來越焦慮。原因就在於,不知領導是出於什麼目的,總是經常性地給他額外安排一些工作。
剛開始,小高還欣然接受,然而,隨著工作量的不斷增加,小高開始有些出不消了。對此,小高很想找機會向領導反映一下自己當下的工作處境,卻又擔心因此會給領導留下說說講講的不好印象。可不說,又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不給自己一下說法,也有些憋屈。
直到有一天,小高因自身工作過於繁雜,個人精力有限而出現了一次失誤,領導怪罪下來,他終於講出了工作量過大這一原因。
但領導對此卻並不買賬,反而責問小高:“工作這麼多,幹不過來,為何不早吱聲,你以為領導是黃世仁嗎?”
頓時,職員小高無語了,真後悔當初未能早點兒開口,否則,就不至於如此被動了。
二、為何想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工作量,卻又欲言又止
職場當中,有一“怪”現象:閒人很閒,忙人特忙。閒人沒什麼工作量,自不必向領導反映自身的工作量情況,但忙人就不同了,有時忙起來,縱使有三頭六臂或許也幹不過來。
對此,許多職場人明知自己手頭有一堆的工作,但對領導安排的工作還是來者不拒,想反映自身的工作量,卻但最終選擇了沉默,原因在哪裡呢?
實際上,不知道該如何讓領導知道個人工作量情況的下屬,一般從內心角度都存在著矛盾或者兩難的心理處境,具體而言:
1.取悅的心理,可以說,除了平時就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憑藉一張嘴就可以討好領導之外,大多數下屬往往都是靠實實在在的工作來取得領導的滿意。
在這些下屬眼裡,當下的作為或許就是將來個人能有地位的資本與砝碼,是敲開提職加薪的“敲門磚”,工作量越大,則敲得越響。
2.擔心的心理,許多下屬一味地將反饋工作量等同於發牢騷,認為不論壓力多麼大,就是不能亂講話。否則,就是一種說說講講,到頭來,個人所幹的一切工作搞不好,都會歸於零。
然而,他往往沒想到,因自身工作量大因未能得到領導的支援力量,加以分解,從而引發工作失誤,而給自身發展與單位建設,帶來損失,同樣也會遭到領導的否定,有時甚至是更大的否定。
3.吃虧的心理,明明幹了很多,但領導卻不明實情,依然不管不顧地給自己安排這樣那樣的工作。倘若,這些領導都沒有放在心上,換句話,對自己將來的提職加薪無益,那豈不是虧大了。
那麼,既想說,又不知如何開口,該如何解決?
三、如何穩妥地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工作量
心理學上有一個“焦點效應”,指的是人們在潛意識當中,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
這一效應放到職場當中,就是有些人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自己幹工作,並且幹越來越多的工作,無論是否是領導佈置的,領導心裡都會有數,也一定會給自己一個說法的。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領導也很忙,不可能一直看著你,當然也不會將你所幹的工作,均一件不落地記在心裡,所以,向領導反映工作量大,必須要開口講話,這是基本前提,但如何表達,還是有些講究的。
一是鼓足勇氣
不少明明幹了很多工作的下屬,一提及工作彙報,情況反饋往往都會退舍三里,避而不談,實則都是內心恐懼造成的,擔心不講工作還好,講完工作反而招領導反感,落得“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如此,還不如不講。
對此,一定要轉變觀念,即,丟掉幻想,大膽開口。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效果,但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就比一直悶在心裡總不吱聲,勝算要大一些。
要堅信,領導喜歡的是能交付成果,贏來利益,並引起他所注意的人,而不只是能努力幹活的人。
二是看準時機
這裡所謂的時機,更多指的是一種向領導溝通與反饋的及時性。
一是任務佈置後,每次領導在會上或私下裡當面向你安排的工作,當你手頭已經有大量工作或者完全可預判出所安排的工作,工作量大,強度高,耗時長等,則應及時將客觀的情況向跟領導做出反映。
若事後再講,領導則會說,你當時為何不告訴我,正如文中開頭的職員小孫那樣,工作出現了疏漏,再跟領導講當時的情況,已經無濟於事了。而且,現實的情況是,你的好,領導通常不記得,但你的錯,領導往往記得門兒清。
二是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做到跟進彙報。如果,工作遇到困難,或者因時間變化,人員離開等因素,使得既定的工作量突然間變化,那麼,你也應該及時跟領導反饋,說出你的想法,告訴領導你需要誰來配合完成。如此,才會讓領導覺得你心中有數,做事靠譜。
三是工作完成後要立即彙報。一項工作完成,領導都是希望看到效果,聽到結果,此時,你需要在第一時間向領導做出彙報。倘若每次工作完成後,你都能做到及時彙報,請放心,三次以上便會強化你在領導心中工作量很大的印象。
三是控制情緒
記得在原公司有一位老同事老趙,因為部門有一位同事請假離開,原先兩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需要老趙一個人扛著,並且,部門領導還時不時給他安排了一些其他工作。
時間長了,同事老趙不但工作上有些頂不住了,而且情緒上也有些忍不了。終於,一次部門領導剛把一項工作安排到老趙身上,老趙便“炸”了,好在,旁邊的同事及時拉扯,才將事情平息下來。
講真,每天總是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尤其是有些工作還不屬於個人分管的,確實很讓人心煩,接下來,有些吃不消的下屬則直接找到了領導,明顯帶著不滿的情緒,提及了個人的工作量情況。
結果,原本是一次正常的工作溝通與反饋,卻演變成一次互相指責式的矛盾衝突,倘若由此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量大與小,或者更進一步減輕你的工作量,是以自己被“邊緣化”為代價的,那又何必呢?
四是恰當表達
就是不要“硬廣”,選擇“種草”。倘若,你很直接對向領導表達,你的工作量很大,付出的辛苦也很多,不免會讓領導對你產生“邀功請賞”之嫌,而較為委婉的方式則是造出一種你很忙的“勢”
還有,藉助一些不說話的道具,比如將工作時間表或任務清單貼在桌面明顯,能引起他人注意的地方,倘若領導經過你的辦公室,看到你的時間表,他的心裡便一清二楚了。
我們常說,有時,無聲勝有聲,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量,完全也可以用一種“借題發揮”的形式加以實現。
結語
想要在職場中生存得好,就需要懂得埋頭苦幹與抬頭看路的辯證關係,先做一匹千里馬,然後讓伯樂相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