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大叔濤
-
2 # 手機使用者吶喊
郭德綱,德雲社,的發展和生存模式,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是當今曲藝界要生存和發展的必然之路,那種靠皇糧吃飯,每天無事所從,整天唱高調,靠天吃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所謂高雅,和三俗是無稽之談。只有那能弘揚民族藝術,受老百姓擁戴的曲藝形式,才能生存和發展。
-
3 # 誰的國1
壟斷?他壟斷了你就必須要聽嗎?如果很多人去聽德雲社相聲,是因為沒有別的可看可聽嗎?這個我相信是不成立的吧。他的市場火爆與否,是觀眾用門票投出來的。其他像苗阜,曹金,姜昆之輩也都在說相聲,可是你不愛聽啊。德雲社現在屬於厚積薄發,郭德綱作為一個普通小人物單槍匹馬闖出一番天地,帶著三四百號人說相聲,賣紅酒,拍電影,那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不能隨隨便便就扣帽子。
-
4 # 貓影Sir
笑話!天大的笑話!你管得了誰是主流誰是非主流
你還管得了人民大眾愛看誰麼?
市場有的是,有能耐自己掙觀眾去!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自己沒本事怪別人把市場佔沒了,那就是LOW爆了!!
相聲市場在哪?
上個世紀90年代,相聲走到了死衚衕。相聲不可樂,沒看頭困擾著許多的主流相聲演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脫離了相聲來源於生活的土壤,有了固定的收入,有了固定的演出場所,甚至有了固定的觀眾,這是多大的扶持?但是,就是沒有了鑽研技藝、苦心寫段子的初心。
那時候抱怨說相聲沒法幹、沒觀眾看得是你們,沒冤枉吧?
看看你們的相聲大合唱,多麼的威武,多麼的喜人、多麼的驕傲?
坐下還安排了滿當當的人,沒人跟你們搶啊!
現在,郭德綱的德雲社剛剛有點子起色
就有人抱怨說德雲社壟斷了相聲市場,還要點子臉麼?
不知道相聲市場在哪裡麼?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德雲社演出都是滿坑滿谷麼?
學去啊、練去啊
連最基本的報菜名都不會,就來這裡抱怨沒市場,滑天下之大稽!
-
5 # 慶字輩兒
現在相聲界除了主流相聲,民間團體有德雲社、青曲社、嘻哈包袱鋪、樂活卉等,還有很一些地方上的小團體,可以說德雲社獨佔鰲頭,這事沒問題。
要是說德雲社壟斷、一家獨大,那把上面這些團體放在哪了?
現在可以在APP上聽相聲,電視上聽相聲,電腦上聽相聲,哪個相聲團隊敢說壟斷了大陸的相聲市場呢?
其實給人們這種感覺的原因是老郭和於大媽正在巔峰,下面的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等人逐漸火爆,都是開過專場的人。前一陣子張雲雷的影片傳的到處都是,人氣提升了一大塊。他們佔據了很大的版面,就減少了相聲界其他團體的曝光率,很正常就覺得德雲社壟斷了國內的相聲。
其實在現在這個資訊交流特別簡單的時代,沒有表演團隊能做到一家獨大,畢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
-
6 # 小白爺白又白
有沒有壟斷不好說,但是受眾是最多的,就目前來看知道和喜歡德雲社的人是最多的。
相聲和小品一樣各有各的愛好,有人喜歡看郭老師和於大爺的,有人喜歡看小鮮肉的,就像小品一樣,除了趙本山老師的小品,還有其他好多的,除了像郭冬臨、馮鞏、黃宏、蔡明、郭達、宋丹丹、陳佩斯、朱時茂、林永健、鞏漢林、潘長江、高秀敏、範偉等等老一輩喜劇人,還有像沈騰、馬麗、宋小寶、小瀋陽、程野、楊樹林、賈玲、賈冰、潘斌龍、許君聰、張小斐、魏翔等等年輕一代喜劇人。
相聲也是除了德雲社還有好幾個班子,觀眾也不少,也是受追捧的如青曲社苗阜、王聲;樂活卉賈旭明、張康;第二班王自健;嘻哈包袱鋪高曉攀;青門海派方清平等等還有好多,都有不錯的口碑。
現在只能說德雲社是最大的、人最多的、發展最好的的一個相聲社團。
-
7 # 使用者11905157991
這不能說壟斷,只能說是市場的選擇結果。
德雲社發展靠的不是壟斷,他並沒有要求觀眾必須聽他的相聲,德雲社只是負責把相聲和相聲藝人推送到市場,觀眾如何選擇不受他控制。
相聲不是生活必需品,這類文化消費市場沒有人可以壟斷,就算只有德雲社一家說相聲也不構成壟斷,因為沒有相聲也就沒有罷了,更何況不止德雲社一家。
但不能否認的是,德雲社確實佔據相聲商演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可以說目前大陸相聲商演的操作模式都是以德雲社為標準。畢竟德雲社擁有最多的市場資源,但不能說是壟斷,只能說德雲社掌握著相聲市場的大方向。
-
8 # 新文化街男孩在北京
壟斷相聲市場,這個不準確,因為大家都能看到除德雲社外,在全國各地還有一些相聲團體在活動,小劇場、小茶館的演出還在繼續。但高階商演市場,特別是海外商演市場,確實被德雲社壟斷。
一些國家和地區,以前就沒有過相聲商演,而德雲社填補了這個空白。在德雲社二十年大慶當年,德雲社的演出更加火爆,演出場次和觀演人數等幾個指標都創出前無古人的新紀錄。這些現象的出現,既是相聲界的幸事,也是悲哀。
德雲社的火爆不是偶然的,是他們一直遵循相聲規律,推陳出新的結果,是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結出的碩果。希望其他團隊也能沉下心來,刻苦鑽研業務,搭乘現在這股春風,把相聲這門手藝傳承好。
-
9 # 橙星娛論
【關注陌上橫刀,點評刀刀見血】
看到這個問題,就知道題主包藏禍心、居心不良!
一、德雲社發展到今天,感謝同行的高風亮節。
德雲社20年,從一家小劇場發展到現在的一家獨大,這既是郭德綱、德雲社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其實更是相聲同行高風亮節的體現。做市場的人都知道,先入為主、搶佔先機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佔“天時”,郭德綱是96年創辦德雲社,之前的80年代相聲界大師輩出,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只有他們從真正壟斷過相聲界。這“天時”不可謂不先,而郭德綱作為相聲界的一個後起之秀,從96到05年這10年,經常到處跑龍套、做編劇、送戲下鄉、上綜藝、做櫥窗模特賺“野”錢,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相聲演員能搶得了誰的飯碗?
05、06年德雲社慢慢火了,這也不是郭德綱有多大能耐,而是沾了網際網路快速普及的光,他們在小劇場裡表演的非主流相聲才被廣大網民關注到,並受到熱捧,這得感謝寬頻運營商提速降費讓網民消費的起。
更應該感謝80年代那一批主流相聲演員的高風亮節,他們看到以郭德綱為代表的一批民間草根相聲藝人生活拮据,於是大發慈悲,當官的當官、退休的退休、拍廣告的廣告(這個來錢快,郭德綱也幹過)、轉行的轉行,把被他們壟斷地奄奄一息的相聲市場“禪讓”出來了,看到這兒朋友請自覺為他們的高風亮節鼓掌、點贊,不愧是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啊!
(看這照片多“有愛”啊)
二、德雲社的優秀,都是相聲同行的謙讓。
郭德綱自己都親口承認過:不是郭德綱、德雲社有多麼的優秀,主要還是相聲同行謙虛(襯托),這話說的真是發自肺腑啊!2000年後,由於前輩大師的高風亮節,相聲市場向民間草根藝人開放,先後成立了一大批相聲劇社,天津眾友、謙祥益、西安青曲社、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老舍、名流、新興、北京第二班、嘻哈包袱鋪等等,這麼多劇社、這麼多演職人員都吃的飽飽的,苗班主才有功夫閒工夫聊張家長李家短的逸聞趣事,猴兒才有閒心上演搶佔兄弟、侄女家產的家庭輕喜劇。誰能說他們活的不滋潤?他們不急於發展壯大,是太謙虛了,充分繼承併發揚了主流前輩大師們“見利益就讓”的優良傳統。
這就得批評郭德綱啦,別人知道謙讓,德雲社這麼能一家吃獨食呢?真是冤枉,郭德綱為了大家都有票房、都有飯吃,不惜被觀眾、粉絲罵大街,也要把自家票價定的老高老高的,主動分流觀眾給眾多相聲劇社,這叫什麼?粉絲經濟、共享多贏!老前輩楊少華老師80多歲就批評郭德綱“票價定太高了”,可見郭德綱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也是用心良苦。
三、德雲社試吃螃蟹,冒險開拓海外市場。
每一個走出國門的民族企業都知道開拓海外市場的風險有多大,中國有多少企業在國外市場折戟沉沙,德雲社冒著巨大的風險誓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的走出了國門,成功的在東南亞、澳洲、北美洲等眾多華人聚集的城市舉辦了大型市場商演,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並在墨爾本市成立了德雲社分社,這在相聲150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郭德綱海外商演的成功,給眾多相聲同行闖出了一片沒有競爭的新市場,這市場德雲社一家吃不完,但也不能留給外華人佔領,姜主席趕緊帶著青曲社、週末相聲俱樂部等眾多名家大師、青年才俊去搶搶錢搶糧地盤啊——說錯了——搶市場,只搶市場!
郭德綱不僅成功開發了國外市場,還把咱老祖宗的絕活、手藝介紹給了外華人,讓略懂中文的外華人在劇場哈哈大笑,聽不懂的也學會了“籲”,這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了多大貢獻啊。這叫什麼?這就是郭德綱的“文化自信”,到哪兒都受歡迎;這也是咱華人的“文化自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中華文化推廣大使!相聲同行們,你們讓出了市場和利益,但這推廣大使的榮譽稱號絕不能推辭!!
德雲社作為一家合法的法人企業,深知壟斷是違法的,也知道市場壟斷的嚴重後果,所以既不希望壟斷市場,也不希望市場被壟斷,一定會知行合一、合法經營!
刀刀在這裡替郭德綱老師感謝前輩大師、老藝術家們的高風亮節,感謝相聲同行們的謙虛禮讓,感謝觀眾朋友們慈悲心腸,中國相聲在“曲協”和姜主席的帶領下,未來一定會越來越興旺!
-
10 # 蕭陶
題主問德雲社是不是壟斷了相聲市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中國幅員遼闊,別說現在的德雲社,即便德雲社擴張十倍百倍,也無法壟斷中國的相聲市場。不說別的城市,就說郭德綱的老家天津,德雲社在天津開過分社,可不到一個月就關張了。西安的情況也差不多。一種說法是西安分社開張後一個月不到就閉門謝客了,另一種說法是勉強撐了五個月。總之,德雲社在這兩個城市遇到了強敵,敗走麥城。
相聲是北方人喜歡的曲種。長江以南愛聽相聲的人並不多,只有上海、南京和四川成都少數幾個城市是例外。德雲社分社的佈局也以北方地區為主,唯一的一個南方分社設在南京。雖然德雲社希望走向全國,可它的主要演出場所還是集中在北京。即便是在北京,德雲社也無法壟斷北京的相聲市場。
儘管德雲社無法壟斷北京乃至於中國的相聲市場,但說德雲社是中國最大的相聲民間社團應該沒啥爭議。為了說明這一點,這裡我說一組資料:2016年,5千人以上的商演德雲社辦了110場,觀眾人數60萬。小劇場演出辦了3000多場,觀眾人數90萬。兩項合計,觀眾總人數達到150萬人。北京的嘻哈包袱鋪和西安的青曲社是僅次於德雲社的民間相聲社團,但要想在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上趕超德雲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能說誰壟斷了相聲這個市場。只能說這行是考本事吃飯的,你說的好大家自然買賬,不用你去費勁的搞什麼宣傳和策劃。口口相傳才是最厲害的,我覺得德雲社就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演員不敢說有多麼厲害,多麼的有造詣,但是出來演的都是有真本事的,最起碼是學過這個專業的。不像有的說相聲的,老郭講話了,原來是個廚子 穿個大褂就敢上臺說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