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在墳頭想事情
-
2 # 80D6N
分別是,漢茂陵,唐昭陵,唐乾陵,唐橋陵,唐光陵。還有兩個未被盜的唐代帝陵,可能是景陵和泰陵茂陵地宮非常深,所以幾十個人的小團隊是不可能挖開這樣一個盜洞的,要想挖開需要大量人力,或者現代裝置,即使挖開了這樣的深度也很難供氧,所以直接通到地宮盜洞不會存在於茂陵中。
這樣需要深而大的坑,但這樣的坑一定會破壞地宮結構,即使後期回填了也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防水層一定會被破壞,那麼地下時間長了就會有積水,那麼電阻率肯定會變好。 而要想修復防水層,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無現代裝置的話最少也要幾千人。
即使修復了,這個防水層,就是這個低阻體也會不對稱,所以從高密度電法影象上看,地宮沒有被破壞。
唐昭陵地宮也未發現被盜痕跡。昭陵是因山為陵,找不到入口就盜不成。目前勘驗,沒有發現墓道口的擾動痕跡。當年溫韜盜取的全都是陪葬墓。
乾陵橋陵光陵也未發現墓道口的擾動痕跡。
不考慮政治因素,唐代帝陵應該是歷代帝陵裡防盜效果最好的了。
明代帝陵儘管儲存的好,也是歷史的幸運。真挖掘,難度和西漢多數皇陵差不多。
-
3 # 細雨如酥
西漢時期的皇陵分兩種。一種是平地起封土堆。這種皇陵基本上都被盜墓者光顧了。比如劉邦的長陵,呂雉的陵墓,甚至是漢武帝的陵墓。幾乎無一例外的都被盜墓者光顧了。
另一種陵墓就是以山為冢。把陵墓修建在山峰裡面。比如中山靖王的陵墓,還有他的王后墓。都完好無損,因為盜墓者不知道陵墓的具體位置。所以,這種陵墓大都儲存的非常完好。
除文帝霸陵因傳說皆以瓦器隨葬而未被破壞外,其餘西漢帝陵全被盜掘。
東漢末年,董卓脅持漢獻帝南遷長安,“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西晉末年,長安饑民又挖開了長安城東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兩漢一些嚴重的社會動亂,如吳楚七國之亂、推翻新莽王朝的民眾暴動等,都有大規模盜墓的記錄。而這些盜墓活動在漢魏之際達到了高潮。
據史料記載,曹操為備軍需,曾專門設立“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官職負責盜墓,僅在一次盜掘西漢梁孝王的陵墓過程中,就盜走金銀珠寶72船。此外,江南的孫吳政權也曾經在長沙、江陵盜掘西漢貴族墓。
西漢末年赤眉軍開啟茂陵的羨門後,數萬士兵搬了幾十天,陵中的陪葬品還沒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後的西晉時,陵中的珠玉還沒有被盜完。漢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稱為“儉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萬計”。
至於漢武帝的茂陵,因為“享國既久”,以致“不復容物”,經赤眉軍發掘之後,到數百年後的晉愍帝時,還是“朽帛委積,珠玉未盡”。後漢赤眉軍大量發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會遭殃。呂后的屍體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農民軍侮辱戲弄。
擴充套件資料
帝陵概況
西漢11位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恆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於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餘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
西起興平市(縣級市)豆馬村,東到咸陽區正陽鄉張家灣,依次排列著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
西漢是中國封建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封建社會的各種典章制度的完善、確立和鞏固基本上都完成於西漢。封建社會對禮儀典章制度及其重視,喪葬制度是禮儀典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漢皇帝陵墓,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最高喪葬禮儀,漢代喪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說是西漢封建統治階級社會歷史活動的縮影。對西漢帝陵的勘探與發掘,使我們對西漢歷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