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智慧醫療工作方案(2020—2022年)
為深入推進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和《重慶市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檔案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進資訊科技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和創新發展,建設完善業務協同應用、資訊互通共享、標準統一規範的智慧健康資訊服務體系。
到2021年,基本建成“衛生健康雲”和全民健康大資料服務平臺,完成重點業務資訊系統建設,衛生健康智慧管理推廣應用,智慧醫療產業體系初具形態。
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醫療基礎體系,健康醫療大資料全面匯聚和標準化,衛生健康資訊資源體系和共享開放機制基本建立,衛生健康資料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共享協同,建成國內領先的智慧醫療應用示範城市和醫療智慧產業基地。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智慧醫療基礎支撐體系。
1.建立“衛生健康雲”。推進全市衛生健康雲基礎服務建設,實現市級統籌的衛生健康資訊系統統一運維管理,推動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資訊、檢查檢驗等資料備份上雲。最佳化完善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健康醫療大資料智慧化應用基礎支撐平臺,增強支撐衛生健康資料統計分析、共享交換、業務協同和開放互通能力。
2.完善全民健康資訊資料庫。以“人口家庭、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料資源庫為基礎,以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和醫療衛生全流程智慧服務為指引,強化業務驅動的醫療健康資料整合歸集,實現基於人口家庭基礎資料的出生資訊、死亡資訊、公共衛生服務等業務應用互動,形成健康智慧服務大資料資源體系。按照《政務資訊資源目錄編制指南》,加強行業資訊資源分類梳理,形成《重慶市衛生健康政務資訊資源目錄》。在市級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電子健康卡,90%以上的居民擁有規範的電子健康檔案。推動電子病歷資料整合,電子健康卡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普及應用。
3.構建衛生健康資訊智慧網。依託全市電子政務網路,構建全市統一的衛生健康資訊智慧網路,完善網路執行保障機制。建設5G智慧醫療示範網,全面支援IPv6,完善基於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的無線智慧網路架構設計,加大醫療衛生服務智慧化裝置配置,擴充套件醫療導診、物資標識、物流倉儲、智慧穿戴、動態監測、語音識別等場景的智慧應用,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數字化診療裝置全覆蓋。
4.建立衛生健康資料安全體系。完善醫療健康資料管理辦法,開展衛生健康資訊標準化研究和規範化應用,建成衛生健康資訊標準化體系。制定全民健康網路資訊保安規劃,建立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安全防護體系,建立醫療健康資料儲存保障機制,加強資料應用分級和授權管理。健全網路資訊保安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和行業網路資訊保安通報機制,加強資料安全服務審查和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二)深化智慧醫療應用體系。
1.加強智慧化行業管理服務應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三醫”聯動,融合醫療、醫保、醫藥資料,實現改革互動、資源互通、資訊共享。探索大資料分析的公立醫院動態管理,完善以行業大資料分析為主的醫療服務績效、質量管理和執行監測,加強醫藥費用和醫療服務行為監管,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探索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行業智慧監管,推進與醫療服務、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部門資訊資源協同共享,實現“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全流程監管,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績效評價和處方點評,開展“智慧衛監”建設,促進資料驅動的行業監管模式創新。
2.推動智慧化公共衛生服務。加強以重大傳染病疫情預防控制為重點的疾控資訊系統建設,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資訊化水平,形成全市公共衛生大資料監測網路。完善衛生應急指揮排程資訊系統,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與應急響應能力。實現全市“120”急救車統一排程,推動急救資訊互聯互通。建立健康醫療大資料公共衛生智慧服務體系,重點拓展以婦幼、老年、慢病等特殊群體為主的智慧公共衛生健康管理服務,實現全市採供血機構資訊實時共享和血液資源調配,預防接種服務網上預約。
3.創新智慧醫療服務應用。持續推進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智慧醫院”示範建設,充分運用5G、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提升醫院智慧化服務應用水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推進多學科融合發展為基礎的大資料醫學科研教學工程,推動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健康醫療大資料建立重大疾病智慧診療決策支援服務系統。融合基因檢測相關技術,開展精準醫療服務。探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模式,以智慧化和資訊化為抓手推進全市分級診療制度逐步落實,推進覆蓋居民全生命週期的健康資訊服務。依託健康醫療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建立疾病智慧早篩與預防機制,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三級醫院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和實現醫院資訊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4級水平,建設全市健康醫療大資料知識庫,建設國家級數字醫療中心。
4.推廣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應用。針對慢病人群,利用移動裝置和智慧可穿戴裝置實現個人健康體徵動態監測,開展疾病智慧預測預警,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對高危人群開展健康狀態跟蹤監測,及時提供健康干預和風險防控。
(三)打造智慧醫療產業體系。
1.培育健康醫療資訊服務新業態。探索健康醫療大資料服務應用,圍繞重點人群拓展健康服務新型產業。推動健康醫療大資料與金融保險深度融合,發展新型健康醫療金融保險服務業,形成區域性健康醫療新型商業金融服務模式,重點推進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保險支付改革和重大慢性疾病建立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模式,推動智慧醫療和大健康服務產業的創新發展。
2.壯大健康醫療資訊科技新產業。發展以5G、人工智慧、大資料為主要特徵和戰略資源的資訊科技產業,提高健康智慧服務水平和健康醫療大資料工程服務能力。發展生物基因與醫療裝置產業,做大做強醫療器械、耗材及穿戴裝置等產業。發展健康醫療新技術及智慧軟硬體產業,加強醫學植入、智慧穿戴裝置設計製造,研發人造器官和三維器官列印技術和產品,探索神經義肢技術、腦機融合技術等,提高人體健康監測、診療和恢復水平。
三、重點工程
以實施智慧醫療大資料資源池工程、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智慧化工程、醫療輔助診斷與醫學教育智慧化工程、智慧醫療器械與裝置應用工程為抓手,促進智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醫療技術開發應用、智慧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智慧醫療大資料資源池工程。
堅持以人為中心,以人口家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訊等為基礎,構建全市統一的“智慧醫療”基礎資源資料池。依託“衛生健康雲”,建成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提升健康醫療海量資料採集、儲存、處理、應用、安全保護能力,為開展健康醫療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行業管理、臨床輔助診斷、居民健康管理、臨床科研和決策支援等提供支撐。
(二)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智慧化工程。
1.傳染病智慧預測。建設傳染病智慧預測平臺,基於多源、海量和動態資料,實現傳染病智慧預測預警。建立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體系,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為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提供支援。
2.個性化健康管理。構建居民健康智慧管理平臺,開發智慧化的居民個體健康評估與疾病預測模型,透過收集居民多維資料,實現疾病危險因素自動篩查,推動居民健康管理智慧化,重點開展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智慧篩查和預測應用。
3.專屬健康科普教育。建設健康科普教育知識體系和智慧化健康科普平臺,開展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的健康科普知識智慧推送,實現居民健康科普教育和常見病智慧問診。
(三)醫療輔助診斷與醫學教育智慧化工程。
1.智慧影像輔助診斷。建設全市區域影像中心,開展醫學影像質控、篩查、診斷、建模,逐步在醫院、體檢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拓展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工具應用。
2.智慧用藥輔助決策。透過構建權威醫藥學知識庫和適宜決策模型,為臨床醫生用藥提供風險預測及輔助決策,提高安全用藥和合理用藥水平。
3.智慧培訓教育及常見病輔助診療。構建醫學知識圖譜,形成全面、直觀和系統的醫學知識教育體系。搭建智慧醫學教育輔助系統,提供一體化的學習培訓及常見病智慧輔助診斷工具,為醫學繼續教育和常見病輔助診斷提供支撐。
4.智慧語音電子病歷。推廣智慧語音電子病歷服務應用,為醫生提供電子病歷錄入和查閱工具,幫助醫生精準、規範、快速的書寫病歷,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和病歷質量。
(四)智慧醫療器械與裝置應用工程。
1.智慧可穿戴裝置。設計開發多場景智慧可穿戴裝置,開展行動式醫療體徵採集和智慧體徵分析。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為試點人群,建設智慧健康體徵監測、分析和疾病預測分析平臺,實現體徵異常變化監測和智慧識別預警。
2.機器人裝置。推動研發手術、檢查、傷殘輔助、導診等多種類醫療機器人,依託5G網路,實現更多場景、更高精度的業務機器人投放使用,提高各診療環節機器人應用水平。
3.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裝置。依託5G網路,推動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技術在手術模擬、醫療教學、遠端醫療等場景試點應用,為提高培訓水平和制定治療方案等提供參考。
4.三維列印、腦機融合裝置。推動三維列印技術和產品在術前規劃、手術模擬以及人造器官等方面應用。推動腦機融合技術在醫療、護理以及殘障輔助等場景的研究應用。
四、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總體規劃、資金籌措、基礎建設、安全監管等工作,市級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建設中的各項任務落實。
(二)試點先行,逐步推進。從人民群眾迫切需求的領域入手,重點推進智慧醫療相關便民惠民應用。選擇有條件的區域及重點領域開展“智慧醫療”應用試點,促進健康醫療大資料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
(三)創新機制,多方共建。在資金、人才、稅收等多方面為智慧醫療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並建立容錯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方積極性,推動優勢互補,形成政府引領、社會參與、公眾響應的局面。
(四)加強宣傳,全民參與。強化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的政策宣傳,形成促進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提升全民健康醫療大資料知識普及率,築牢全民參與的良好基礎。
重慶市智慧醫療工作方案(2020—2022年)
為深入推進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和《重慶市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檔案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進資訊科技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和創新發展,建設完善業務協同應用、資訊互通共享、標準統一規範的智慧健康資訊服務體系。
到2021年,基本建成“衛生健康雲”和全民健康大資料服務平臺,完成重點業務資訊系統建設,衛生健康智慧管理推廣應用,智慧醫療產業體系初具形態。
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醫療基礎體系,健康醫療大資料全面匯聚和標準化,衛生健康資訊資源體系和共享開放機制基本建立,衛生健康資料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共享協同,建成國內領先的智慧醫療應用示範城市和醫療智慧產業基地。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智慧醫療基礎支撐體系。
1.建立“衛生健康雲”。推進全市衛生健康雲基礎服務建設,實現市級統籌的衛生健康資訊系統統一運維管理,推動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資訊、檢查檢驗等資料備份上雲。最佳化完善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健康醫療大資料智慧化應用基礎支撐平臺,增強支撐衛生健康資料統計分析、共享交換、業務協同和開放互通能力。
2.完善全民健康資訊資料庫。以“人口家庭、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料資源庫為基礎,以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和醫療衛生全流程智慧服務為指引,強化業務驅動的醫療健康資料整合歸集,實現基於人口家庭基礎資料的出生資訊、死亡資訊、公共衛生服務等業務應用互動,形成健康智慧服務大資料資源體系。按照《政務資訊資源目錄編制指南》,加強行業資訊資源分類梳理,形成《重慶市衛生健康政務資訊資源目錄》。在市級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電子健康卡,90%以上的居民擁有規範的電子健康檔案。推動電子病歷資料整合,電子健康卡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普及應用。
3.構建衛生健康資訊智慧網。依託全市電子政務網路,構建全市統一的衛生健康資訊智慧網路,完善網路執行保障機制。建設5G智慧醫療示範網,全面支援IPv6,完善基於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的無線智慧網路架構設計,加大醫療衛生服務智慧化裝置配置,擴充套件醫療導診、物資標識、物流倉儲、智慧穿戴、動態監測、語音識別等場景的智慧應用,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數字化診療裝置全覆蓋。
4.建立衛生健康資料安全體系。完善醫療健康資料管理辦法,開展衛生健康資訊標準化研究和規範化應用,建成衛生健康資訊標準化體系。制定全民健康網路資訊保安規劃,建立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安全防護體系,建立醫療健康資料儲存保障機制,加強資料應用分級和授權管理。健全網路資訊保安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和行業網路資訊保安通報機制,加強資料安全服務審查和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二)深化智慧醫療應用體系。
1.加強智慧化行業管理服務應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三醫”聯動,融合醫療、醫保、醫藥資料,實現改革互動、資源互通、資訊共享。探索大資料分析的公立醫院動態管理,完善以行業大資料分析為主的醫療服務績效、質量管理和執行監測,加強醫藥費用和醫療服務行為監管,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探索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行業智慧監管,推進與醫療服務、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部門資訊資源協同共享,實現“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全流程監管,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績效評價和處方點評,開展“智慧衛監”建設,促進資料驅動的行業監管模式創新。
2.推動智慧化公共衛生服務。加強以重大傳染病疫情預防控制為重點的疾控資訊系統建設,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資訊化水平,形成全市公共衛生大資料監測網路。完善衛生應急指揮排程資訊系統,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與應急響應能力。實現全市“120”急救車統一排程,推動急救資訊互聯互通。建立健康醫療大資料公共衛生智慧服務體系,重點拓展以婦幼、老年、慢病等特殊群體為主的智慧公共衛生健康管理服務,實現全市採供血機構資訊實時共享和血液資源調配,預防接種服務網上預約。
3.創新智慧醫療服務應用。持續推進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智慧醫院”示範建設,充分運用5G、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提升醫院智慧化服務應用水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推進多學科融合發展為基礎的大資料醫學科研教學工程,推動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健康醫療大資料建立重大疾病智慧診療決策支援服務系統。融合基因檢測相關技術,開展精準醫療服務。探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模式,以智慧化和資訊化為抓手推進全市分級診療制度逐步落實,推進覆蓋居民全生命週期的健康資訊服務。依託健康醫療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建立疾病智慧早篩與預防機制,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三級醫院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和實現醫院資訊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4級水平,建設全市健康醫療大資料知識庫,建設國家級數字醫療中心。
4.推廣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應用。針對慢病人群,利用移動裝置和智慧可穿戴裝置實現個人健康體徵動態監測,開展疾病智慧預測預警,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對高危人群開展健康狀態跟蹤監測,及時提供健康干預和風險防控。
(三)打造智慧醫療產業體系。
1.培育健康醫療資訊服務新業態。探索健康醫療大資料服務應用,圍繞重點人群拓展健康服務新型產業。推動健康醫療大資料與金融保險深度融合,發展新型健康醫療金融保險服務業,形成區域性健康醫療新型商業金融服務模式,重點推進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保險支付改革和重大慢性疾病建立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模式,推動智慧醫療和大健康服務產業的創新發展。
2.壯大健康醫療資訊科技新產業。發展以5G、人工智慧、大資料為主要特徵和戰略資源的資訊科技產業,提高健康智慧服務水平和健康醫療大資料工程服務能力。發展生物基因與醫療裝置產業,做大做強醫療器械、耗材及穿戴裝置等產業。發展健康醫療新技術及智慧軟硬體產業,加強醫學植入、智慧穿戴裝置設計製造,研發人造器官和三維器官列印技術和產品,探索神經義肢技術、腦機融合技術等,提高人體健康監測、診療和恢復水平。
三、重點工程
以實施智慧醫療大資料資源池工程、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智慧化工程、醫療輔助診斷與醫學教育智慧化工程、智慧醫療器械與裝置應用工程為抓手,促進智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醫療技術開發應用、智慧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智慧醫療大資料資源池工程。
堅持以人為中心,以人口家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訊等為基礎,構建全市統一的“智慧醫療”基礎資源資料池。依託“衛生健康雲”,建成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提升健康醫療海量資料採集、儲存、處理、應用、安全保護能力,為開展健康醫療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行業管理、臨床輔助診斷、居民健康管理、臨床科研和決策支援等提供支撐。
(二)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控智慧化工程。
1.傳染病智慧預測。建設傳染病智慧預測平臺,基於多源、海量和動態資料,實現傳染病智慧預測預警。建立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體系,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為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提供支援。
2.個性化健康管理。構建居民健康智慧管理平臺,開發智慧化的居民個體健康評估與疾病預測模型,透過收集居民多維資料,實現疾病危險因素自動篩查,推動居民健康管理智慧化,重點開展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智慧篩查和預測應用。
3.專屬健康科普教育。建設健康科普教育知識體系和智慧化健康科普平臺,開展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的健康科普知識智慧推送,實現居民健康科普教育和常見病智慧問診。
(三)醫療輔助診斷與醫學教育智慧化工程。
1.智慧影像輔助診斷。建設全市區域影像中心,開展醫學影像質控、篩查、診斷、建模,逐步在醫院、體檢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拓展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工具應用。
2.智慧用藥輔助決策。透過構建權威醫藥學知識庫和適宜決策模型,為臨床醫生用藥提供風險預測及輔助決策,提高安全用藥和合理用藥水平。
3.智慧培訓教育及常見病輔助診療。構建醫學知識圖譜,形成全面、直觀和系統的醫學知識教育體系。搭建智慧醫學教育輔助系統,提供一體化的學習培訓及常見病智慧輔助診斷工具,為醫學繼續教育和常見病輔助診斷提供支撐。
4.智慧語音電子病歷。推廣智慧語音電子病歷服務應用,為醫生提供電子病歷錄入和查閱工具,幫助醫生精準、規範、快速的書寫病歷,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和病歷質量。
(四)智慧醫療器械與裝置應用工程。
1.智慧可穿戴裝置。設計開發多場景智慧可穿戴裝置,開展行動式醫療體徵採集和智慧體徵分析。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為試點人群,建設智慧健康體徵監測、分析和疾病預測分析平臺,實現體徵異常變化監測和智慧識別預警。
2.機器人裝置。推動研發手術、檢查、傷殘輔助、導診等多種類醫療機器人,依託5G網路,實現更多場景、更高精度的業務機器人投放使用,提高各診療環節機器人應用水平。
3.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裝置。依託5G網路,推動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技術在手術模擬、醫療教學、遠端醫療等場景試點應用,為提高培訓水平和制定治療方案等提供參考。
4.三維列印、腦機融合裝置。推動三維列印技術和產品在術前規劃、手術模擬以及人造器官等方面應用。推動腦機融合技術在醫療、護理以及殘障輔助等場景的研究應用。
四、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總體規劃、資金籌措、基礎建設、安全監管等工作,市級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建設中的各項任務落實。
(二)試點先行,逐步推進。從人民群眾迫切需求的領域入手,重點推進智慧醫療相關便民惠民應用。選擇有條件的區域及重點領域開展“智慧醫療”應用試點,促進健康醫療大資料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
(三)創新機制,多方共建。在資金、人才、稅收等多方面為智慧醫療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並建立容錯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方積極性,推動優勢互補,形成政府引領、社會參與、公眾響應的局面。
(四)加強宣傳,全民參與。強化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的政策宣傳,形成促進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提升全民健康醫療大資料知識普及率,築牢全民參與的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