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支蓮6

    如果瞭解古人的文字載體與裝幀方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眾所周知,造紙術源於東漢的蔡倫,但是中國具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那時的書寫工具是用刀具刻在龜甲與獸骨上,史稱“甲骨文”。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也源於商朝。如著名的後母戊方鼎,據專家考證,是商朝的產物。

    大致到周朝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書”。如周代的《尚書》(上古之書)記載了上古帝王的文告,書寫的工具應該也是廣泛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簡牘”。

    簡牘:南方盛產竹,用細長的竹片,製作成書寫材料,稱為“簡”;北方沒有竹,就用木片製作成書寫材料,稱為“牘”。

    古人“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習慣就是為了適應簡牘的特點而形成的。

    簡牘是一片一片的條狀,是先用火烤竹、木去溼,再颳去竹青、樹皮,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所以,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宋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書也稱史冊。《尚書.周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殷商時期有典有冊)

    “冊”,是象形字,意思是是用線繩把簡牘串聯起來,成史冊。

    這種線繩一般由牛皮做成。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晚年讀書不輟,用了一個詞語:“韋編三絕”。“韋編”就是串聯簡牘的牛皮繩,“三絕”,即多次斷絕。

    條狀的簡牘迫使人們“從上到下”書寫;而“韋編”則需要人們“從右到左書寫”,才能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簡牘書存放是捲起來的,人們看書時是一邊展開一邊看。左手持書,從右到左慢慢展開,看到的第一片簡牘一定是文章的開頭。閱讀者邊看,邊可用右手進行記錄。久而久之,人們因文字載體是簡牘的特點,從而形成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習慣。

    習慣成自然,儘管東漢發明了造紙術,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被沿襲下來。隋唐的雕版印刷出現及宋代的活字印刷發明後,都是豎排豎行。

    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所撰寫的文章中經常引用外文、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等情況,“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就很不方便了。

    於是,知識界開始提倡漢字改革,改變傳統的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寫排列。

    隨著新文化運動的逐步興起,漢字改橫寫終於為華人所接受。

    但真正實行從左到右的橫寫排列的印刷和書寫方式還是在中華⼈民共和國成⽴之後。

    1954年,學⽣課本的印刷正式改為由左⾄右,由上到下的方式。至此,“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也就成為了歷史。

  • 2 # 榴蓮望返206545

    中國最早出現的成文的文字,從現在考古成果來看,是商朝後期的甲骨文和青銅器上的銘文。商朝青銅器銘文字數不多,比如司母戊(或後母戊)方鼎,銘文只有三個字,是從上到下排列(豎排)。甲骨文的文字排列明顯的是:從上到下逐字排列,從左到右逐行排列。周朝的青銅器銘文,繼承了這個傳統,以致後來歷代的簡策、帛書、出現了紙張後的文章、書籍等等,一直沿用這種書寫、排版方式。

    至於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出現這種書寫方式,而不是從左向右橫著書寫、從上到下的逐行排列?還真的不好猜測。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左為上為尊”的思想意識。男女人站在一起時,男左女右。要從他們的對面看,不就是男右女左嗎?文字是面對著我們的,當然是右為上,事物要從上到下排列麼。

    至於究竟是先出現了“左為上”的思想,才產生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呢,還是先形成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而後受此影響才形成了“左為上”的思維方式呢?誰能說得清?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古代最早的一個在甲骨上刻字的人,是一個“右撇子”,左手按住甲骨,右手拿刀在上面刻畫,他所要刻寫的東西不長,他想:從最右邊的頂上開始刻起,往下一個字一個字地刻,刻到下面後,如果沒有刻完,就靠該行的左邊另起一行繼續刻寫。一直到刻寫完,也不影響到左手按住甲骨的動作。要是從左到右刻寫,開始時左手沒有辦法按甲骨。他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就一直這樣進行下去了。教他的徒弟也這樣做。以後就習慣成自然了。流傳到往後,就是“路徑依賴”了。

    不同的人群,會形成不同的路徑依賴。就說馬路行車吧,有的國家和地區規定靠右邊走,另一些地方規定靠左邊走,你說哪個規定合理?他們剛開始是怎麼想的?

    就說書寫方式,現在的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是從左到右書寫、從上到下排行。而阿拉伯文、希伯來文則是從右到左書寫。習慣了,就不覺得自己的方式不方便了。習慣了自己的書寫方式,剛看到別人的不同書寫方式時,還會很不理解呢,據說清代的文人,譏笑西方的書寫方式是“蟹行”。

    解放後,中國改變了原來的豎排的書寫方式,也採用從左到右的橫排書寫排版方式,這是為了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地區接軌。這樣做,像翻譯外國書籍、論文等,裡面的數學式子、樂譜等,就不用轉換排列方式,就方便多了。畢竟是近現代西方的科技走在了前面,我們首先要向別人學習。

    但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排版方式,在中國並沒有絕跡,在一些書報雜誌上,還有豎排的版塊,豎排的“線裝書”還很流行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過的哪一本書裡面的句子讓你念念不忘?